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码转换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码转换的定义和类型入手 ,探讨语码转换与社会文化的联系 ,论证语码转换现象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都属于人类言语行为的范畴 ,都能够履行语言的社会功能 ,因而具有社会意义 ,并从语码转换反映会话者的社会身份、会话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会话发生的社会情景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词汇、小句及语篇等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小说《围城》中语码转换具有的人际意义,揭示人际交往中语码转换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3.
结合其他语言学研究路向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重新全面剖析语码转换现象,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社会规则是语码转换的外在动力,而交际者心理则是其内在动因。此外,对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语用功能做了较系统的梳理。前者体现交际者的社会身份,调整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反映社会场景;后者提供便利,表达情感,缓和语气,并创造幽默氛围。  相似文献   

4.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分析语码转换现象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策略,在使用中有着多种微妙的人际功能,并且能起到诸如引起话题、衔接连贯、突出焦点信息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取了三种方法来论证校园师生从事语码转换是出于某些动机:第一,从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这三种途径来收集语料及数据;第二,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常见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第三,运用所收集的语料对校园语码转换动机进行逐个分析.语料及数据调查发现了校园语码转换的分类、频率、校园人对语码转换所持态度,揭示了最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最后作者对所揭示的语言动机和社会心理动机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取了三种方法来论证校园师生从事语码转换是出于某些动机:第一,从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这三种途径来收集语料及数据;第二,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常见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第三,运用所收集的语料对校园语码转换动机进行逐个分析。语料及数据调查发现了校园语码转换的分类、频率、校园人对语码转换所持态度,揭示了最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最后作者对所揭示的语言动机和社会心理动机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发生在持双语者或多语者进行言语交际时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分为情景型、喻意型和会话型三类.个人的语码选择和转换这一策略主要受到社会因素和个人的主观动机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日出》中语码转换进行个案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从三个元功能来分析语码转换的作用。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我们发现语码转换是作者在剧中的一个特殊的语言形式的选择,在塑造角色形象和角色之间的关系上有重要的意义,尤其体现在人际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9.
双语和多语族群的语码选择和转换受制于约定俗成的语码使用规范。这些规范与族群的发源地、居住地、社会地位、民族意识、社会关系和社交意愿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规约本民族成员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在“融合”和“分化”两类语码转换行为中做出选择——前者旨在增进族群之间或交际双方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睦,后者则是为了彰显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特色和独立的民族身份,从而保持本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社会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是当前众多学者研讨的热点话题。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具有各种社会交际意义,究其原因,各有不同。笔者在与三岁女儿沟通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她也频繁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文中拟从三岁小孩的语码转换现象浅谈其发生语码转换的动机。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是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双语或多语社会中。一般来说,语码转换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主观选择不同语码的有意识行为,一个人在交际中所进行的语码转换是种种社会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行为、人际行为、协商行为、语境化行为和心理行为,其社会心理分析模式将语码转换现象定义为在客观语境中对话双方协调视角,协调人际关系,并且会受到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一种言语选择过程。同时,语码转换也会反作用于人际关系,并构建新的会话语境,从而影响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红楼梦》为语料,对作品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用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策略,体现着说话者的社会心理动机。人们在使用语码转换时,往往实现多种社会语用功能,诸如强调身份、改变情感距离、显示权势关系、回避社会禁忌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已经称为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外学者已经对其定义类型功能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中国学者们近年来也基于中国的实际语言环境,对课堂教学,家庭对话等不同社会领域中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内地唯一英汉双语广播中音乐节目中主持人开场白中语码转换进行研究,使我们对于双语媒体中看似普通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以《天天向上》这一娱乐节目为典型,通过其中的例证具体分析了电视语言类节目中语码转换形式,比如普通话与方言的转换,汉语与外语的转换,正式与非正式语言之间的转换。进而解析娱乐节目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意义,以期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是近年来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回顾了语码转换的研究历史,分析了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对语码转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社会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具体实例从社会和心理两个方面对语码转换的动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外语课堂语码转换研究的必要性和复杂性,阐述了语码转换的相关术语,并借助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三大语码理论解读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外语课堂的语码转换现象,论述了语码转换理论对民族外语教学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与洛阳方言的比较及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和洛阳话在切分音位上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反映在超切分位上.普通话话音体系中,没有语音单位/v/,但在洛阳话中,音位/W/有两个变体(w)和/V/.语码转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语言转换,一个是方言转换.词语的意义和所选择的表达方式的社会价值密切关系可以在语言代码转化中清楚地显示出来.在谈话中说话者所选的语言变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语言团体的社会心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语码转换研究的手段和方向近年来得到了推进。本研究从转换者身份的角度对约10万字的博客语篇加以统计分析,主要着眼于句内和句间转换所体现的社会规约、文化身份等。通过研究,英汉语码转换中全球化身份的彰显、文化身份一定程度的趋同和社会功能与身份的结合都得到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的语码转换现象是语言变体在现代社会体现的重要方面之一。文章运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语言游戏"论对网络言语语码转换进行探究。依据与"语言游戏论"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生活形式"、"遵守规则"、"家族相似性"来探讨网络语言语码转换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