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法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法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培养研究性人才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国内众多高校普遍认可和广泛推广,并催化和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教育创新方式;同时,在法学教育改革过程中,由于对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把握不准确,也存在培养方式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不足之现象。2021版《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颁布为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借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教学体系之契机,重申研究性培养之内涵,从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予以调整,落实德法兼修的育人目标,从而提升法学专业的培养规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新形势下法学教育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加速法学教育的发展 ;打破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单一思维 ;实行多层次办学 ,人才培养多元化 ;注重法学思维的训练 ,培养具有法的精神的人才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改变“工具主义”的教育模式等。为此 ,必须从实际出发 ,构建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把法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植根于中国实际。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多见于职业技术教育,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探索引入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在律师、法官、检察官、企业法律顾问等行业,师徒关系已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执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探索运用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可能。为了推动现代学徒制在法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得到有效应用,高校法学院系应与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企业等密切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积极建设素质平台课程、法学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岗位实践课程;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创新培养模式。总之,将现代学徒制引入法学人才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对口率、增强学生社会服务能力,而且可以推动法学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法学教学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法学教育取得了斐人的成就:与美国模式、欧洲模式"三足鼎立"的中国模式形成;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尤其是引入诊所式法律教育;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得以开创。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必须务实地正视当前存在的三大矛盾:规模与质量的矛盾、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需求的矛盾以及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矛盾。为逐步化解矛盾,推进进一步创新,亟需创建三大机制: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精英型人才培养机制以及职业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文明背景下培养法学人才的模式是法学专业教学的基础,也是法学教育的核心和关键。针对目前培养法学人才的模式过于"格式化",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提出明确司法文明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当前的司法实践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国际化法学人才成为法学教育的目标。国际化法学人才是具有全球视野与理念,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的专业人才。在国际化法学人才的培养上,有多种途径与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从现有的国际法学人才培养的模式看,还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国际化的师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法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践证明,我国传统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法学教育的发展.因为,按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知识单一、实践能力较弱和知识更新慢的弊端.所以,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建立起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和拥有一支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些是复合、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理工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战略,是法学教育亟待回答和解决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理工院校兴办法学,应重点围绕差异化战略和特色人才培养,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建立法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方案,培养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和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加以比较,从而得出模拟法庭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模拟法庭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致的交通新业态,催生了交通政策与法律研究的迫切需求,是交通法学复合交叉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在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引领下,打造“交叉性学科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与跨学科性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创新发展平台,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注重需求导引,交法融合,产教协同、智库联动、平台支撑,不断深化新业态下交通法学复合交叉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