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民收入水平如何,全社会都十分关心。收入指标不仅反映了农民的生存状况,同时也是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本文从四川农民收入现实入手,同其它省市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发现“软肋”。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省政府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我省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选取江西省21个县45个村作为样本,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ODM(Ordered Dependent Model)排序选择模型,对农村公共产品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自身状况,比较突出的是年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其他如性别、家庭人数、劳动力数量等相对不明显;二是农民对各项公共产品如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饮用水、生活垃圾处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的满意度;三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制度性因素,包括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农民参与决策程度、农民对筹资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利用2017年在陕西、山西、甘肃、河南4省632份农户调查所获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政治信任、村庄民主参与对农户扶贫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被调查农户的政治信任和村庄民主参与状况整体处于一般水平,政治信任、村庄民主参与对农户扶贫政策满意度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地,采用Blinder-Oaxaca分解法分解不同类型农户扶贫政策满意度的差异性,发现政治信任是影响贫困户的主因,村庄民主参与的主要作用人群为非贫困户。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解决农村"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政府施政的一大重点."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其实现途径有: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稳定、持续地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并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的增收效果最好,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财政支农水平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而农业受灾害的上升、农业信贷的不合理分配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会阻碍农增收。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村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莉  龙伟 《四川省情》2001,(12):13-16
发展农村旅游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选择;反过来,它又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旅游这个新兴的无烟工业纳入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除了营造美好环境,吸引外地旅游者来以外,调动农民的旅游热情,让农民参与到旅游中来,不失为一条强化旅游业的重要途径。为了较 全面了解现时四川农村旅游业状况。最近,四川省农调队选择十个县进行了旅游状况调查,同时抽选1000个农户开展了农村居民外出旅游状况的抽样调查(这里的外出旅游是指农村住户家庭成员中除在校生、外出打工及就医人员外、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和自由外出到本县以外的各种旅游活动,包括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探亲访友等,但不包括赶集。时间范围是2000年7月1日至2001年6月31日外出旅游者)。现将调查分析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宁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2004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民心工程”之一,着眼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立了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8.
严飞 《统计与决策》2005,(19):64-65
农民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之一.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支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对发展中的大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福利和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需求曲线是由农民对于私人部分的需求和公共部分的需求两部分组成。但由于农民保险意识淡薄,收入有限等因素,造成农村养老保险的需求不足的状况相当严重。本文通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和供给曲线变动对社会福利效益的影响的分析,阐述了增加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提高社会总福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2数据对新农保参与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农村居民参与新农保的年份考察其参保积极性。研究发现,个人禀赋中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和个人收入水平对农村居民的新农保参与有显著影响:46-60岁年龄的参保积极性最高;身体处于不健康和非常健康状况的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收入水平在新农保政策实施初期显著影响参保积极性,中后期影响有限。社会信任中个人对村干部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信任度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新农保参与度,农村居民对村干部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信任度越高,其参与新农保的年份越早,参与积极性越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新农保缴费档次,完善新农合政策,提升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提升村干部政治与理论素养,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升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西41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探讨经济合作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伙做生意、与涉农企业合作生产销售能明显增加农户收入,而合作销售农产品、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民收入之间并无显著关联;经济合作的效益取决于经济合作的水平,根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经济合作与农户增收的这种关系是以广西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的研究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陌生人信任观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法对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结构与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由风险控制度、助人倾向度、人性乐观度、社会认可度、损失接受度五个因素构成。2.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及各因素的现状均属中等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助人倾向度、人性乐观度、风险控制度、损失接受度、社会认可度。3.男女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的大学生在陌生人信任度总问卷或各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针对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现状,从社会诚信制度构建、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大学生人格塑造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重庆地区16个区县内1 710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农户科技需求的因素归为七类,在此基础上建立排序选择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农户科技需求程度不高且存在地域差异;社会文化行为特征对科技需求起主导作用;经济行为特征中的农户收益水平偏低,限制了农户对科技产品的消费能力;农户的社会地位、其它他因素对农业科技需求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消费者情绪反应视角探讨商店环境刺激对消费者信任及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和过程。实证研究发现:氛围因子和社会因子对消费者的愉悦和唤起情绪有显著影响,设计因子只对消费者的愉悦情绪有显著影响。愉悦情绪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且通过消费者信任对购买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唤起情绪只通过消费者信任对购买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同时,消费者特征(性别、年龄和购物动机)对商店环境刺激与消费者情绪反应以及情绪反应与消费者信任与购买意愿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中国西部地区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农民倾向于选择依靠家庭和自我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潜变量个人禀赋、家庭特征、认知程度对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显著,而社区特征的影响不显著;可观测变量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家庭男孩数、家庭生活水平、是否听说过新农保、是否听说过商业养老保险等对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婚姻状况、个人年收入、家庭人口数、家庭女孩数、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承包土地数、离最近公路距离、离最近县城距离等变量对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山东省520个菜农的调研数据,运用熵值法对菜农生计资产产值进行测算,进而构建菜农病虫害防治外包绩效模型,以生计资产类型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发现,菜农间人力资产产值的差异表现最为明显,故依据人力资产将菜农划分为匮乏型、普通型和充裕型;信任和信息交流是影响菜农病虫害防治外包绩效的关键因素,而合作灵活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信任对匮乏型和普通型菜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充裕型菜农的影响并不显著;信息交流对三种类型菜农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灵活性对充裕型菜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普通型、匮乏型菜农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在制定"增信任、促交流"的外包推广政策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异质性农户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9—2011年"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村民对四级政府的信任状况,并运用Logistic模型重点研究了村民政治参与和民主观念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村民对国家、省级、县级、乡镇四级政府的信任感依次下降。村民正式的政治参与对四级政府信任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参与过投票选举的村民对四级政府的信任感越强,这也证实了国内外的大多数研究;非正式的政治参与对国家和省级政府的信任也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说明谈论国家大事或政治话题的村民更相信国家和省级政府;民主观念对国家政府的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县级、乡镇政府的信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民主观念较强的人对基层政府越不信任。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三县812份问卷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采用农业技术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制度安排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的扩大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户主的文化程度对推广农业技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