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网络侵权救济的法律调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法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指引性、宣示性规定不能给予被侵权人以切实的填补.基于化解网络风险、落实民事赔偿的目的,网络侵权救济应进行多元化考虑.从证明力规则看,事后救济的核心在于恰当地运用公证的电子证据.而电子证据公证的高端化需求使得传统的公证机关举步维艰,应设置专业的网络侵权证据保全鉴定机构,并通过网络公约的宣示在严格网络监察的事中监督的同时促请网络使用人被动知情.而且网络风险作为技术发展的副产品,是社会前进中的一种风险与代价,理应由危险共同体承担.责任保险引入的实质即在于分散被侵权人个体风险,实现私权.所以,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及事后救济的多元化救济方式的整合便当然成为网络侵权救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67-71
随着我国内地人民法院审理涉港澳民商事案件量日趋增加,我国区际司法冲突日益明显,其中域外证据公证证明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本文旨在通过讨论民商事诉讼域外证据公证证明制度的合理性因素,对人民法院适用域外证据公证证明制度的实践创新作出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莉  黎亚薇 《社科纵横》2014,(10):54-58
电子证据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而衍生起来的一种新型证据形式,在刑诉法修订前,学界一直对电子证据的定位和定性争论不休,2012年3月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将"电子数据"新增为一种证据种类,从而解决了电子证据的证据属性问题,标志着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但电子证据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仍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制,尤其是刑事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在立法上缺乏明确的规则,导致其在实践中的适用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构建中国刑事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规则,是刑事诉讼制度和证据法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于海生 《求是学刊》2004,31(1):85-89
电子证据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反射到诉讼证据方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立法介绍以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对确立电子证据的法理依据进行了论证,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进行探讨和评析,认为电子证据既不易归为视听资料,也不易归为书证。而应单独成为一种新型的证据种类,以便更好地解决商务电子交易中发生的纠纷。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6):67-71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服务集技术中立性和商业营利性于一体,标识着网络产业发展的新势头。然而,随之爆发的商标侵权纠纷为传统法律制度的适时调整敲响警钟。为了调和新兴商业模式和传统法律制度的矛盾,合理评价搜索引擎服务提供者在竞价排名商标侵权行为中的法律责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当厘清竞价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商标侵权构成要件,合理界定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为促进互联网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清明的市场环境和稳固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电子数据是信息化时代在证据领域的反映。对于这种新的证据类型定位,一直存在各种争议。由于中国《刑事诉讼法》是通过证据存在形式来划分证据的,因此,电子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均应当围绕这一标准进行。同时,在电子数据的认定上,应当区分证据能力认定与证明力认定两个步骤。在证明力认定时,电子数据还应当遵循补强证据规则与最佳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7.
曲静 《社科纵横》2003,18(1):21
改革开放以来 ,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商标意识的提高 ,我国西部地区商标发展虽有所改观 ,但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在商标注册和监管方面仍有很大差距。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保护商标权不仅是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需要 ,也是维护西部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8,(2):54-56
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商标法》,虽然在一些条款中作了对未注册商标进行适当保护的规定,但实行三年的效果来看,侵犯未注册商标人权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需加以探讨、研究。应赋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优先申请商标注册的权利,同时进一步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侵权责任法》,以便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规制,共同构成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9.
网络知识产权之双重救济模式——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作为最早开始采用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对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受损而进行救济的国家,在网络环境下新风险层出不穷之时,因应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侵权风险,在以传统侵权救济方式进行救济的同时,进一步发展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并通过创设新的险种和新的制度进行专门性的保护,与民事侵权救济一同为新技术环境下新型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提出了更为全面的保护方案.在构建侵权责任法体系过程中,知识产权侵权救济方式的新发展也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立体化体系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赵蕾 《探求》2013,(1):79-84
本文以广东珠江典当公司诉广州南方公证处案为例,探讨公证机构是否应当对公证申请人的真实身份进行实质性审查的问题。经过对公证机构的实质性审查权和形式性审查权的分析,借鉴国外对审查权的规定,得出我国公证机构应当对公证事项进行实质性审查的结论。通过程序性规范以及公证人员的阐明权和经验法则的运用,公证机构的实质性审查权才能实现。但是实质性审查并不等于客观真实,如果公证机构已经达到了"谨慎、勤勉"的审查标准,则无需承担公证不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证制度的发展,对于优化法律体系架构和法制现代化意义非凡。中国公证行业尽管经由二十多年的恢复重建,但仍处在自发层面及实用性社会层面,而没能进入自觉性、制度化、规范化的境界。虽然在公证模式上我国沿袭的是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但却具有"混合式"特点。无论是公证行业准入标准,公证权性质,公证法定性的规定,还是公证证明之效力以及公证在司法制度中的地位,都体现出我国公证模式混合式的"中国特色"。《公证法》的出台虽为公证制度成熟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公证在实践中却显多方掣肘。究其原因,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公证制度良性发展之路成为当务之急。大陆法系国家成熟而发达的公证制度一直被中国奉为圭臬,它也必将为中国公证制度发展择善而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涂永前  韩梅洁 《创新》2011,5(3):81-84,127
在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诉讼中,由于经历时间久远、证据缺失以及造成损害结果的事实不确定等因素,对诉讼裁判的准确性造成极大困难。不确定性的存在以及后来法庭无法对事实进行裁定,有时是由于当事人的不当行为所致。这些不当行为人才应该对案件事实的不确定性以及相应的致错风险承担责任。是否应该让这些当事人承担这种证据损害的责任、其法律标准应该如何设置以及对于那些遭受证据损害者法律应该给予他们何种救济都是这种特殊侵权诉讼中可选择理论———证据损害理论所要探讨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3.
备受争议的“五粮液”起诉“七粮液”商标侵权官司终于落下了帷幕,案情因涉及知名白酒品牌“五粮液”而备受各界关注。作为在消费者心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驰名商标,“五粮液”商标的显著性毋庸置疑,一旦他人以通用名称为名对该品牌进行攀附,势必会与“五粮液”作为驰名商标所拥有的权利构成冲突。五粮液公司此番维权行为系一种反商标淡...  相似文献   

14.
侵权法是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都有着强烈情感的主题,其涉入社会生活之深以至于会触及文化的神经。侵权案件所产生的争论常常反映出法律作用和道德作用在社会生活中的分野,使得侵权法实践往往会成为一系列的文化论战。侵权法对于复制了各种文化分歧的相互对立的观点的选择与折中——从原则、制度到规则,现实地代表了一种寻找社会灵魂的努力。文化共识是侵权法获得其制度有效性的基点,体现了侵权法规则和秩序成长的生命力量。现代侵权法应以新的法律认知取向、法律情感取向、法律评价取向作为其制度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许佳胤 《社科纵横》2003,18(4):54-5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电子证据对传统的证据概念造成巨大冲击,因此有必要对电子证据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版权法是知识产权法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侵犯版权的手段日新月异,以极强的技术性规避侵权责任。传统侵权法理论已经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有新的侵权理论来作为支撑。美国是对版权保护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在其司法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第三方版权侵权责任的判例,突破了传统侵权法规则,形成了间接侵权、诱导侵权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理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这些案件的阐述,分析这些新的侵权法规则的构成要件和适用前提,定当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8):59-64
近年来,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纠纷尤其严重,纠纷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法律在认定其侵权行为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时条文规定含糊不清,而法院能否准确认定关乎到整个网络市场的未来。换言之,在司法实务中判处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责任时,要坚持以利益平衡为原则,若只是单纯地为了更多维护被侵权人的利益而让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过重的责任,则会阻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反若承担的责任太低,显然有损被侵权人的权益。因此,明确其商标侵权责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讲求消费的文化品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文化的变迁,标志着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营销机会.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产品开发、包装和商标中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  相似文献   

19.
冯秋燕 《学术交流》2004,(12):47-49
我国的公证制度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虚假公证的出现使公证的公信力受到损害。西安宝马等彩票案中的虚假公证,看似偶然,实际是我国公证事业恢复25年来积聚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解决的途径是加强公证立法、深化公证体制改革,建立公证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张鹏 《社科纵横》2007,22(5):16-17
中国的公证制度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证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及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