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针对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农村社区建设可以为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提供需要的帮助并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农村基层民主社会良性运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在中国农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形式。黑龙江省村民自治有着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发展和完善黑龙江省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3.
从农村社会分层看村民自治与配套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浙江学刊》2000,(5):49-52
本文首先从农村社会分层出发,在分析了富裕阶层、村一级干部、普通村民三个主要群体之后指出,由于目前农村基层制度不配套,组织机制不健全,对于绝大多数农村来讲,村民自治制度并没有形成范围广大的制度受益群体,而制度的报酬递增机制也因为配套制度的束缚无法形成,因而对于村民自治的未来进程不能过分乐观。在此基础上本文强调,农村基层的制度化、组织化、管理高效化与民主是同样重要的问题,民主化从来不是单方面推进的,不能把村民自治仅仅当作农村基层民主的代名词。村民自治要在中国发展与完善,一需尊重各地实际,尊重业已存在的各种发展模式;二需重视配套制度建设,把民主与健全制度、优化组织设置、提升管理效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其发生与发展应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外部性力量,是无法建构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的。继政权下乡和政党下乡之后,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的“登场”成为历史的必然。公社体制废除后的村民自治制度,其实质是党支持农民当家做主,在农民的主动参与中确立其主体地位,并将分散的农民吸纳到国家体制中来,以此建立对国家的认同,达到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我管理的协调,从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制度—示范—创新是村民自治进程的基本运行逻辑,这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性,又充分尊重社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看,中国的乡村治理体制也需要相应的转型,对各种权力资源和治理机制加以整合,实行国家治理与乡村自治的共同治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社科纵横》2002,17(5):28-30
村民自治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 ,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但是 ,我国村民自治和固有的乡镇政权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因此 ,一方面要加大乡镇政权建设的力度 ,以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 ;另一方面村民自治本身要进行制度创新 ,以实现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自实施以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村民自治却不得不面对"两委"矛盾凸显、选举"乱象"、村民代表会议难以召开、村务公开存在盲点、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等诸多困境.在<村组法>修改之际,笔者重提其应具有的民主启蒙和权利觉醒的价值.并提出了要重视"家庭"的作用、把村代会与村委会的任期错开、做实村民监督机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卫琴 《唐都学刊》2012,28(4):28-32
农村推行的村民自治,应包含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即政治自治、经济自治、文化自治、道德自治等。道德自治是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和前提。德治作为一种治国的理念,分道德他治和道德自治两种模式。目前,我国的德治还处在道德他治阶段,真正的道德自治还未实现。在村民道德自治实现以前,中国农村很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主自治模式。村民道德自治的前提是道德主体意识的确立,其关键是公共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8.
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及其安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旭光 《浙江学刊》2001,(1):166-169
村民自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各环节和措施之间必须协调配套.村民选举和民主管理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要搞好民主管理,必须以民主选举为前提,反之亦然.要使村民自治向纵深推进,必须依靠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和村庄治理面临的种种困境需要寻求新的组织资源以保证村民自治的价值理念在农村中落实。村庄次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不仅不会取代村委会组织,成为村委会功能发挥的障碍,相反,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民主合作体制,有利于基层群众建立基层政权民主制衡机制,保证村委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村委会组织向村民自治精神回归,村民自治的成长空间在这种民主合作中也得以拓展。同时,还有利于更好地为村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农民维权提供制度化的渠道和组织化的力量,促进村民利益最大化,实现村庄善治。  相似文献   

10.
赵永春 《学术交流》2008,31(1):35-39
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重点推进,其实质是逐步扩大直接民主的范围.直接民主范围扩大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本质的论述及其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思想.这一理论启示我们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起来,探索间接民主向直接民主过渡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的问题,扩大直接民主范围.直接民主范围扩大,是伴随各种民主条件的成熟,即直接民主区域逐渐扩大、直接民主管理客体逐渐增多、直接民主层次逐渐提升、直接民主权利逐渐扩展、人民的民主地位逐渐提高这样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直接民主范围扩大的初级形式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成功的实践是村级的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成为农村直接民主范围扩大的初级形式,是由村民自治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村民自治的历史必然性预示直接民主范围扩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制度建构与创新: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其迈 《社科纵横》2009,(7):29-31,34
实现村民自治均衡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的关键。村民自治自实施以来,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制度的非均衡,包括正式约束方面的立法缺陷,非正式约束方面的原有意识形态和习惯存在刚性障碍,实施机制方面的程序设计滞后于和疏于实践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依法治村机制,创新民主选举任用机制,创新民主议事和公共决策机制,创新民主管理机制,创新民主监督机制,是推进新农村村民自治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常安 《学术交流》2015,(3):94-98
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兴起,本身即是对政社合一体制的改革使然,而其兴起过程则是一种从村民自发实践到地方局部试点到党的文件规定再到立法施行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对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构成了挑战;作为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对策之一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更是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运行场域等多方面与村民自治制度存在差异,这实际上是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13.
麦佶妍 《探求》2006,(Z1):53-54
村民自治是一个渐进的历史发展进程,推进村民自治的建设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前党委和政府要依法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不但要提高法制化、规范化的水平,以克服推进村民自治建设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也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的民主意识、民主知识和民主运作的技能.换言之,就是要加强村民自治的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村民自治工作的质量,从而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以村民自治为重点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作为村民自治推动者、组织者和村民自治主体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的村级民主实践,在实行村民自治前,只是实现政治运动、政治斗争、政治目标的手段。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村级民主,最大的特点是在背景转换的情况下,民主不仅作为手段且已作为村治目标。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相关实践,体现了村级民主的演变及村治创新的价值。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最重大的民主实践在农村。农村与利益相关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通过村民自治式的村级民主,协调乡村利益关系构建相关秩序,以此实现农村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谢秋运 《社科纵横》2004,19(5):50-51
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 ,村民自治面临着嬗变与超越的契机。城市化促进传统的封闭式村庄向现代的开放式村庄转型 ,作为村治主体的农民其现代性亦随之在不断增强 ,基于此村庄法理秩序的建构具备了更多基础性条件 ;伴随城市化进程 ,“村居”转制渐成一种趋势 ,对此应作好各方面协调工作 ;此外 ,城市化还是城乡基层民主互动的一种重要社会机制。乡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 ,民主化的乡村社会对于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中从对乡村事务的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层面来说,现阶段可划分为在职政治人、在野政治人和无政治阶层(普通村民)。在职政治人是影响村民自治的重要变量,他们对村民自治发挥着支撑作用,对广大村民能够起动员和引领作用,因此必须把他们培育和塑造成现代乡村政治人,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村民公共参与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公共参与是村民自治的题中应有之义,村民公共参与程度是检验村民自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阶段我国的村民公共参与存在着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层次较低、非制度参与行为有上升趋势等问题,这些问题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有赖于村民的政治参与.广东省顺德市一农村的"村民自治"情况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接受教育程度偏低、传统政治文化影响和村民自治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农村村民政治参与度低的成因.解决的途径在于发展经济,努力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加大教育投入,消除文化上的贫困阶层;培养村民具有参与型的政治文化素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政治参与渠道宽阔畅通.  相似文献   

19.
冯志东 《探求》2000,(5):55-57
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村民自治的启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进程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由此开始,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全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真正当家作主,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一、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 (一)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通过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村民最直接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这就最广泛地扩大了农村基层的民主,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二)促进了依法治镇、治村工作。通过实行村委会直选和村民自治,促进了广大农…  相似文献   

20.
程启军 《社会》2002,(10):23-24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村民自治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农村蓬勃兴起。现阶段村民自治虽处于示范性的初始阶段 ,但已形成具有特色的民主和自治制度。所谓村民自治组织 ,即村民群众实行村民自治的组织依托 ,其功能是为村民自治提供组织条件以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主要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构成 ,这四种组织又分为权力机构和工作机构。它们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这些功能与各自的组织角色紧密联系。因此 ,本文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