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4):98-101
宋代雷州港衰落的原因,集中体现在雷州港所在地区的经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泉州港的兴起、对外交通格局中所处地位不占优势以及其本身自然条件的限制等四个方面。而宋代雷州港作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2):134-137
雷州港在唐宋时期的兴起是受多方面影响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它天然的优势,除此之外,还受到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条件,国家政策,军事开发以及当地文化传统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3.
杨师帆 《探求》2020,(4):104-109+120
雷州方言流行歌曲是一种以原汁原味的雷州话为歌曲语言的地方音乐文化,它融和了大量的传统雷州民间音乐元素:原样借用传统雷州歌唱词、曲韵;借鉴雷州歌谣的念白、雷州歌的唱法和演唱形式;融入雷剧的表演;融合雷州音乐乐器伴奏等。这些元素的运用使雷州方言流行歌曲逐步上升至一个文化传承的领域;它们在相互融合中,彼此可实现自身的艺术魅力、艺术价值,进一步创造出全新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4.
王元林 《唐都学刊》2006,22(6):22-28
唐代广州港分为扶胥港等外港和广州城等内港。扶胥港是中外商舶进出广州的必经之地,人们在此停泊一般与参拜南海神庙有关,扶胥港在中外商贸活动中作用有限。但其在护卫中外商贸交通,保证海上丝路畅通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而广州对外贸易的繁荣与海上交通密不可分,广州城港不仅可利用珠江与广大腹地相连,而且直接与海外交通。广州城内外的相关官署和海阳等馆驿大都位于沿城南、城西的水滨,与海外贸易交通有关。唐代中后期历任广州地方官员的贪廉都对外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师帆 《探求》2014,(6):70-74
广东省雷州半岛南部的雷州一带,至今遗存着一批明清时期古戏台,其田野现状大致有三:废弃的戏台;仍在发挥仪式作用和展演功能的准"文物"戏台;历代几经重修,仍在发挥仪式作用和展演功能的文物戏台。古戏台的兴建,一为雷州民间经济交流需求;二为雷州民间神灵信仰诉求需要;三为雷州民间演剧活动的促进。古戏台及其遗存实物,既反映了明清时期雷州演剧发展概貌,又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在广东南路的传播以乡村为发端.外出求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南路青年黄学增等在乡村培养了革命所需的人才,建立了雷州青年同志社等革命组织,乡村还提供了革命所需的经费、场所和群众.雷州青年同志社长期以乡村为革命策源地和根据地,其成员大多成为大革命的地方骨干力量,成为中共南路—粤桂边区革命的滥觞.雷州青年同志...  相似文献   

7.
雷州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高效地挖掘雷州特色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性转化于本土产业链中可以助力湛江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基于对雷州传统民俗、历史文化、海洋文化的文献调研与田野调研,提取雷州传统文化基因运用于湛江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小家电设计、服饰设计、景观设计,总结创造性转化的整体策略,为湛江形成"湛江特色制造""湛江特...  相似文献   

8.
宋代科举进入完善阶段,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录取人数大大超过唐代一榜几十人的规模,一跃而为一榜录取数百人至有上千人的规模。宋代科举取士,成了选拔宋代官员的主渠道。由于科举利害至大,竞争的激烈,随之而来,科举弊病丛生,试官与登科人结成"座主"、"门生",拉帮结派;试官与考生相勾结作弊。考场考生作弊更是五花八门。为了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宋代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严格的科场管理制度。如禁止及第举人称呼知举官、试官"座主"、"恩门";实行知举官、试官锁院制;试卷实行糊名制、誊录制;禁止考试官、监官收受举子财物,或主动向举子索贿;禁止举人挟书、传条子、口授、请人代笔等舞弊行为;设别头试,以回避考试官亲嫌,等等。强有力地遏制了科举考试中的腐败行为。其中一些管理制度,如试官锁院制,试卷实行糊名制、誊录制,禁止考试官与亲嫌回避制等等,为明、清所继承,并对当代考试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1,27(2):78-81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在内容上贴近百姓生活,参与表演者阶层广泛,演艺场所层次多元化,民间创作形式丰富,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关注,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11.
雷州古民居建筑作为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历史影响,而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凝聚了雷州地区人民的智慧结晶。丰富的建筑装饰图案铸就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设计思想及审美。通过对雷州古民居建筑装饰图案种类与特点的分析,归类雷州古民居建筑的色彩配色,用雷州古民居建筑装饰图案在现代产品中研发案例论证统一原则、加重原则、平衡原则、比例原则、韵律原则所带来的设计启示,为雷州古民居建筑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活态运用提供设计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吉军 《浙江学刊》2002,2(1):123-129
在宋代 ,人们外出远行是十分常见的事 ,如商人出外经商、文人举子出外游学、官员外出当官、将士到边关镇戍、僧道外出巡礼等。本文对宋代出行中的行装准备、旅费的筹备、行神祭祀、卜行择吉、饯别送行、持金赠行和送别等礼仪风俗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两宋宗学、宫学文献记载混乱进行辨析考证,认为北宋时曾置专门的宗室教育机构——宗学,建立于北宋元丰年间,但废置不常;同时又有宫学,它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诸王宫学的合称,两者的管理机构与所招学生各不相同。诸王宫学招收皇室近属,宗学兼收皇室疏属,宫学地位高于宗学。南宋前期的所谓"宗学",与北宋宗学显然有别,它实际上是宫学,南宋真正宗学的建立是在嘉定九年(1216)。造成两宋宗学、宫学文献记载混乱的原因是宗室族属亲疏的变化:北宋原有诸王宫学,教育宗室近属子弟;到元丰以后,由于宗室繁衍,为方便疏属子弟教学,建立宗学;南宋初建,宗室近属几乎全被金国俘虏北上,因此,宗学、宫学的区分也失去了现实意义。绍兴十四年(1144)虽宫学,但也招收疏属子弟。到南宋中期以后,随着宗子弟重新繁衍,人口增加,适合疏属子弟就学的宗学才又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14.
综观20世纪以来海内外对宋代科举的研究,科举制度本身研究较多、较深入,其次,是关于宋代科举对社会的影响,即宋代科举与教育、文化、生活等研究也比较重视,成果日见增多.但是,对于科举的上游——宋代皇帝、政府,研究者却很少,尤其是宋代皇帝与科举的研究更少.下面分别论述述之,期以增进读者对宋代何以成为科举社会,两宋科举何以最兴盛、登科人数达十余万,成为一个空前绝后的科举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2):139-141
人们常说,宋承唐制,总体而言,此言并无大错,但在一系列具体的制度上,宋代与唐代的制度又有很多差别和变化。本文回顾和整理了近20年以来有关宋代法律制度方面研究的情况,通过对宋代司法制度与活动各个方面问题研究的汇总,总结了宋代法制相关研究的特征。本文通过整理以期对宋代法律研究的近况有一个宏观认识,并能促进宋代法律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2,28(4):81-83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为音乐发展的雅俗共赏趋势,宫廷音乐活动的民间化趋势,民间音乐活动的商业化、专业化与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07,23(1):97-101
终南山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山,又是我国古代文明孕育、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发源地。终南山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关中地域文化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宋代以后对终南山区域的历史文化研究,挖掘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注意这一区域研究的历史延续性,开展对这一区域历史时期文化资源研究,对丰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铁爱花 《社科纵横》2009,24(2):135-136,138
宋人非常重视家法的制定与传播。宋代家法除了以专著、家书、诗歌韵文等书面方式传播外,还以口头训诫及石刻、碑文、题壁等方式传播。宋代家法的传播,是宋人维护家庭与社会秩序的有效途径,为国家礼法向民间渗透提供了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程民生 《浙江学刊》2002,4(1):116-122
两浙路是宋代人口最多的地区 ,在良好环境中的北宋中后期急剧增长 ,南宋时期持续增长 ,占南宋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本文罗列了两浙历年户数 ,考证了不在户籍的军队及家属人口 ,僧道人口和官僚贵族及家属人口 ,估测北宋中后期两浙约有 1 2 0 4万余人 ,南宋中后期约有 1 847万余人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9,(1):172-180
清代前期中国在南方和北方分别开放了广州和恰克图进行对外贸易,这两个口岸在清代的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管理体制上,清政府在两地都设有管理机构对贸易进行管理,这些机构的设立一方面确保了边境的稳定,有利于自己天朝上国地位的稳定,另一方面促进了两地商业的发展与两大商帮的兴起。它们在对贸易地点的要求、贸易管理的机构设置及贸易方式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对两地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