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月生 《社科纵横》2007,(9):125-127
舆情疏导是一个多学科理论交叉和实践性很强的概念。是以个体为基础的群体的舆情状况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给予区分梳理、通畅表达和启发引导,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和积极健康的社会政治态度的转化、改变过程。实质上,是以实现民众与执政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改善与和谐为目标的。是一种以政府组织主导的、社会力量推动的、通过采取积极的手段和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舆论环境,并使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形成和谐与稳定的最优化的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4):49-51
社会竞争加剧、收入差距拉大及各类突发事件,使人们面临巨大心理压力,幸福感降低。要提高城市人幸福指数,一是通过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性需要:二是关注个体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维护健康积极心态。通过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来提升幸福感,较之于发展经济,更为绿色环保,自然与社会成本更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营造稳定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建设幸福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萍 《探求》2012,(6):79-83,87
由于面临“前所未有”风险背景,焦虑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社会各阶层滋生底层认同心理,不公平感、“群体性怨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应承担破解社会焦虑的责任,用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消解不公平感,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消解社会底层认同心理,用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消解“群体性怨恨”情绪,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积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4.
王妍  齐卫颖 《学术交流》2012,(8):218-221
网络社会意象是指大众在微博、论坛、社交网站等社会化网络中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进而形成的社会舆论与思潮,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基于自身利益关系而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主观"映射"。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社会意象的形成与发展可谓风起云涌、变动不居。网络社会意象可视化的合理设计,不仅便于洞悉舆情的发生、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舆情的实时监控与疏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必然带来文化心态的变化。探索文化心态及其转型机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此做些尝试。文化心态及传统文化心理积淀文化心态即文化心理状态,是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它属社会意识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心态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它不以理论的形式存在,而是表现为感情、习惯、成见、信念、观念等等。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决定其文化心态,文化形态的方方面面像经济、政治、法律、道德积淀在人心,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精…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心理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心理是一种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的健康社会心态,但与健康心理又不能简单等同。和谐心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纬度和心理支撑,不和谐心理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心理的建设路径应包括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等四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引起了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切和热议.作为政府和社会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服务、协调、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而作为弥散、浮动于社会或群体中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基调性的社会心理反应和特征,包括社会情绪体验、社会认知和认同倾向、意识和行为意向,等等,社会心态以动态的方式勾连了个人、社会(群体)和历史时代,从而反映、并深刻影响着包括人际之间、群际之间、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等等在内的各种现实社会关系.因此,如果说社会管理的实质工作是平衡、协调社会关系,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那么,在科学切实地把握社会心态的基础上,消除不良社会心态、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无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意.从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十二五规划纲要》,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一再强调指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也充分表明,良好的社会心态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丽萍 《社科纵横》2014,(6):107-109
随着社会的变革,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矛盾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的产生既有现实层面的原因,也有心理层面的原因。针对心理层面的原因,可以通过构建基层社会矛盾的心理疏导机制来化解基层矛盾。为此,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心理疏导服务体系,二是健全心理疏导工作制度,三是打造高素质心理疏导人才队伍,四是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9.
民众社会生活状况是舆情产生的基础,民众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是影响舆情的中介性社会事项,民众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居民实际问题是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状况、改变中介性社会事项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感受疏导舆情,是居委会舆情疏导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张世贵  李朝波 《学术交流》2020,(2):142-149+19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心理疏导被纳入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对社会心理疏导的总体要求以及细化的规范性要求都非常系统和细致,多种主体、多种形式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得以广泛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社会心理疏导实践,在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领域尚属首次,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弥足珍贵。对这一轮社会心理疏导实践及其经验的深入总结,将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反腐败的社会心理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琴 《创新》2009,3(6):57-60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反腐败工作应重视其社会心理环境建设。调查发现,由公众对反腐败的心理满意度、参与度和预期度构成的社会心理环境,目前难以有力支持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应采取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反腐败的意识和能力;完善群众反腐机制,维护公众反腐败积极性;拓宽群众反腐渠道,提升公众反腐败的心理参与度;严厉查处腐败案件,改善公众反腐败心理预期度等策略来优化公众反腐败心态,为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信用研究的逻辑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家瑶 《浙江学刊》2005,(3):186-189
从经济关系与伦理关系的统一中认识信用关系是信用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社会存在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上把握信用生成基础以及从原有观念作用机制与现实社会变化发展实践的尖锐冲突中分析信用缺失根源是信用研究的基本逻辑行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制度和环境要求中思考信用重建是信用研究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3.
这是对人的主观性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分析的第一部专著.作者根据把社会存在解释为人们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存在本身中主客观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现实的主客观性来理解人的主观性问题.作者注意的中心是社会决定和人的积极性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客观决定也包括一种特殊的决定,即作为主体人的活动本身发展的决定.人的主体不是社会存在的再次复现,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主体的社会存在本身.这样提出问题是有道理的,其目的是要克服某些著作中有时出现的以消极反映和完成"环境"要求的精神来解释人们行  相似文献   

14.
刘宏钊 《社科纵横》2014,(10):173-17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高职院校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透视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剖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探索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 :有关 1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政策问题 ,美国史学界长期存在不同看法 ,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扩张政策的起源上。以朱丽尔斯·普拉特为代表的正统史学家鼓吹“天定命运” ,强调对外扩张是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 ;否认商业利益动机是导致美国海外扩张的主要原因。以W .W .威廉斯、沃尔特·拉夫伯为代表的新左派史学家认为 ,经济利益是导致海外扩张的决定因素 ,美国商界在政府制订海外扩张计划时推波助澜 ,美西战争是美国经济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第三派观点以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为代表 ,刻意要揭示 19世纪末美国人存在的心理危机 ,认为美国人的扩张心态受心理危机影响 ,强调美国社会存在特有的非理性活动传统以及民族情感的内在动力作用。文章指出 ,这些观点为研究 1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政策的形成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素贞 《探求》2012,(4):103-105
针对新时期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借鉴心理疏导的方法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心理疏导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都关注人,运用心理疏导创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可能性。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完整的企业心理疏导系统、借用心理疏导的谈话语言技巧、建设与心理疏导相关的企业文化。但在运用心理疏导创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需要注意平等性、引导性、长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广义的社会意识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以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和程度(广度和深度)之高低为次序,它可以相对地区分为有明显差别的两个基本层次,即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相对于以较严密、系统的理论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的高水平的社会意识形式来说,社会心理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的感性反映,是不具有理论形式的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感情、情绪、风俗习惯以及各种倾向、意愿、信念等。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心理是千姿百态的,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心理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相符合、与时代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健康的社会心理。它主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晚清同治、光绪之际(1872~1882)上海地区认知空间的扩展进行详尽的内外考察和计量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当时上海人社会心态发展的历史作用。作者认为,上海从一个滨海县城一跃而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公众信息中心,主要是由于非官方商业力量的推动、以租界为代表的文化移入社区的形成以及上海先一步进入近代信息社会的时代条件和作用。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使上海人的认知空间的扩展成为可能和必然。认知空间扩展的先导作用使得上海人的社会心态趋于外向型和开放型。它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更新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为社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态条件。而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及其思想对认知空间扩展的制约所形成的局限亦对上海人社会心态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军  余维法 《探求》2008,(1):22-24,21
任何社会矛盾最终都反映到心理层面,因此心理疏导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疏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改革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为彻底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依据。多层次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至少包括医疗情境下和非医疗情境下两种基本形式。前者有助于增强民众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后者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公平理念,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增加对社会稳定的预期。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所呈现出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是社会心理与时代现实交互作用下的表现形式。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呈现出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的态势,这种社会心态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构,影响到政府的治理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