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歌意象是一首诗歌的核心,它能成为诗人内心思想和情感表达的一个外在参照物,大多诗人都是在以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自己的情感,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其意象丰富和寓意的深长而著称,也正是以这些人们所熟悉的诗歌意象来表达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以期对弗罗斯特更为全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戏剧布景是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一个典型特征,其诗歌中的许多戏剧布景是由人造意象搭建的。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人造意象主要有楼梯、房舍、灯、(炉)火、墙等。这些人造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戏剧布景,使诗作具有戏剧效果,也构成了诗歌的有机结构,规定着诗的情景和发展方向,使其诗歌具有极强的戏剧特征。  相似文献   

3.
弗罗斯特认为爱默生不仅是最早对他的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之一,而且其影响是终生的.以弗罗斯特《论爱默生》一文为基本线索,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爱默生对弗罗斯特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爱默生与弗罗斯特诗歌及散文文本释读,着重从诗歌语言、格律、图征性意象、二元论宗教观以及“焦虑的自由”等方面,阐释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美现代诗歌以意象见长,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堪称经典。自然意象与死亡意象是弗罗斯特最偏爱的两种意象,频频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笔者通过对他的诗歌的研究发现,这两种意象经常相生相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形成了两种意象独特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恰恰揭示了在弗罗斯特明白易懂的诗句中隐藏着某种可怕的神秘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美国现代诗歌中的一个坚持传统诗歌艺术创作的诗人,以其富有个性的传统诗歌创作和思想,在美国现代诗歌创作中赢得了荣誉和价值。本文就爱默生的诗学理论在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表现和弗罗斯特个人的诗学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弗罗斯特。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时间意识是诗歌语言所呈现出来的诗人对于时间的具体感受.弗罗斯特诗歌在表达沧桑感时,很少借助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很少对人生较大跨度时间内的表面现象的改观作直接的描写,而是往往通过对一些相对静止的、无生命事物的细节描绘,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风、雪、雨水、鸟、落花等都不是现代诗歌所说的意象,而是真实的、可感的、不需要诉诸于理性的事物,但它们也并不仅仅是它们自身,甚至可以说,它们并不以自身为目的,它们都不过是时间的种种形态,它们带给读者的是时间和生命在循环中变化、在变化中循环的奇妙感受.弗罗斯特还擅长通过声音、形象等不同介质,将诗歌的质量感微妙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诗歌中,大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从"大地"意象出发,选取不同时代活跃在美国诗坛的三位诗人——惠特曼、弗罗斯特、斯奈德。这三位诗人在诗歌中所展现的"大地"意象繁多且各不相同,其诗歌又在同时代极具魅力和代表性。通过观照三人的诗歌中"大地"的意象来剖析此意象在不同时代分期中对于美国诗歌史的意义和深层的隐喻空间,并由此展现美国诗歌中的家园意识和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弗罗斯特一身创作了许多田园诗歌,而这些田团诗有鲜明的弗罗斯特的风格和写作手法,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而且与中国传统田园诗不同的是,弗罗斯特不逃避现实生活,而是把自己融入矛盾的现实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的诗———《补墙》 ,来发现他作为现代派诗人的独特之处 :通俗的语言、传统的诗体 ;貌似的简单、寓意的深刻。  相似文献   

10.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在作品中构建了许多意象,这些意象主要可以归纳为“孤独的旧城少年”、“逃亡的还乡者”和“粉红的南国女子”,这三大意象群便构成了苏童瑰丽诡异充满灵气的文风。意象是我国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古代诗歌到现代小说散文,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苏童的作品中一直坚持这三大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代表着充满神秘的某一类精神追求,苏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想象,赋予笔下的意象群或明或暗的色彩。可以说,苏童的三大意象群其实就是苏童审美精神的反映和见证。研究苏童作品中的代表性意象,对苏童笔下“旧城少年”、“还乡者”以及“红粉女子”三大意象群的逐一读解,从中探求出意象群在反映苏童审美精神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将中国诗歌表达方式由意境的审美观照转向意象观照。在意象内涵表现上,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采用现代象征主体性意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象征化的“死亡枯败”意象、“荒原”意象、“黄昏”意象等意象群以证合现代人的主体意识及精神状态。在意象营构上,他们“随意造象”,并用象征主义的通感手段与意象的连接手段构造主体意象,从而使新诗意象具有玄秘性、变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激问句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激问句直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无疑而问的问句系列.《围城》激问句组有较为丰富的激问标记语,主要有"什么"为什么"怎么"难道"罢"么"呀"不是……么"P不P"格式等,也有一定量的零标记(无特定标记语)形式.在结构形式上有二句句组和三句句组,组合形式多样.《围城》激问句组是钱钟书语言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颇具语用价值.有心理、逻辑、审美等动因的激问句组,是有意违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的"美丽的错误",其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令人"银笑"(非"铅笑")的讽刺效果的形成.激问句组是交往理性的"围城"的"建筑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特别善于运用典故来塑造词人的自我形象。根据辛弃疾人生道路的三个阶段,辛词用典塑造的自我形象主要为“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和“退隐闲居”三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共党史和党史人物专家,陈晋近年来创作了《毛泽东》、《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世纪小平》等十多部大型领袖电视传记片,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同时也在传记文学创作上开创了一个新品种,开拓了一条新路子。陈晋在领袖电视传记片创作上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历史的科学性,在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在艺术形式、艺术构思以及艺术手法和影视语言方面均有探索创新与多样化追求。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研习美术多年,对色彩极为敏感,尤其是红色和黑色,是他的诗作当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颜色。前期的闻一多营造了一个以美和爱为中心的“红色”意象群,后期则偏重于创造“死亡”、“鬼”等的“黑色”意象世界。以红色追求理想、真理,以黑色加深文本的现代意义。意象的由“红”到“黑”,显示了诗人审美取向及文化取向甚至人生道路的转向与深入。  相似文献   

16.
神象"三像"(兽形神、人兽神与人形神)的递嬗与人类自我意识"三我"("无我"、"混我"与"准我")的演进密切关联,以这一关联为视角对汉族神话进行观照,发现汉族神话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兽形神、人兽神充分发展,而人形神则呈"缺席"状态。其二,神象的覆灭表现为"形灭神存"的奇特形式。这两个特征孕含着汉民族相应的两大文化因子:"主客合一"与"阴阳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形象美、品德美、心灵美、女性美、人格美等方面分析刘兰芝这一悲剧形象永恒的审美价值;又从"三从"、"七出"、"孝道"等角度入手,阐述刘兰芝与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悲剧性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8.
苏曼殊作为近代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诗僧"、"情僧"、"革命僧",他以独特的思想创作了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引得无数学者为他着迷,并深入研究其人其事.本文搜集了新世纪学者关于研究苏曼殊的论述文章,通过综述的形式,总结把握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对三个近义介词“on-over-above”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介词“on-over-above”的原型图式及其图式变体而引起的词义延伸,并概括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叶芝作品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理想主义"特征与来自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密切相关。他的创作在英语文学中独树一帜,其作品思想植根于民族与文学的历史,体现出明显的传统继承性和回归性,而他对批评家们推崇的所谓"前沿性"不屑一顾。在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下,叶芝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与信仰,完成了艺术与民族、艺术与人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