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时代历时五百余年(1392-1910)。当代韩国学者在本土发表的论朝鲜时代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著,主要涉及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朝鲜时代《赤壁赋》的接受与“赤壁船游”研究、朝鲜时代的苏轼著述版本考证几个方面。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研究,发轫于1964年,2010年以降形成高潮。其中,曹圭百和柳素真分别着眼于文人群体和文人个体的苏轼接受,贡献尤为突出。对于《赤壁赋》接受以及“赤壁船游”的研究,始于1975年,2010年以来渐入佳境,因“赤壁船游”而产生的一些重要的唱和诗文集,如《壬戌泛月录》《蚕头录》等,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韩国现存的苏轼作品集为数不少,大部分为朝鲜时代刊印,或直接从明清两朝引进。1985年以来,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一些版本介绍或文献考证的论文;2009年后,成果数量有较大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研究主题也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2.
朝鲜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研究朝鲜学的同时,兼与中国有关文化现象比较,不仅对理解、推动朝中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益,而且可以发现其独特性。在世界许多民族相继消亡的过程中,朝鲜民族仍能以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方式、文化心理生活在世界的东方一这本身,就是对朝鲜族优秀文化的肯定。朝鲜古代文学是朝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朝鲜汉文诗发展到高丽时期具有相当规模,作家作品辈出,迫切要求诗评的出现,诗话形式便应运而生。此时的批评虽缺乏完整的系统,但主要是印象式的将理论批评与具体作品融合为一的典范。它避免了没有实践的理论的空洞,将理论融合在一系列作家作品中,诗话本身也因此获得了生命力。崔滋的《补闲集》就是高丽时期重要诗话之一。将高丽诗话与中国诗论比较的可能性在于:高  相似文献   

3.
试述中世纪高丽与辽、宋之间的关系──以公元10世纪末~12世纪初为中心朴今海研究高丽同辽、宋的关系。对揭示中朝关系史中的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不无重要意义。一、高丽与北宋的友好往来在高丽之前的新罗王朝,曾在同中国的交往中获益非浅,正如朝鲜古代史学家金富轼...  相似文献   

4.
赵孟在世时,他的书法就由高丽忠宣王传到东邻高丽。朝鲜初期,在王室倡导下,形成一个占主流的书法流派,被称为"松雪体",独领风骚二百余年,涌现了以安平大君为代表的一大批松雪体书法家。至今,一些中国所不见的赵孟书迹仍在韩国流传,其中《证道歌》是最重要的一种。高丽、朝鲜时期形成的"赵孟现象"不仅值得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者关注,更应引起中国书法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韩国高丽朝诗学对意象批评的承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国高丽朝诗学在诗歌理论观点上深受中国诗学的影响,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高丽诗学对意象批评的承传与运用,充分体现了朝鲜民族的审美意识特征,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校纪念朝鲜、韩国中国朝鲜族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中国朝鲜族研究中心于1995年1月10日召开了成立五周年纪念座谈会。校内外教授、专家、学者60多位参加了会议。在会上,研究中心主任郑判龙教授做了工作报告,校领导充分肯定了成绩。...  相似文献   

7.
韩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韩国汉文学的形式与内容,都跟中国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朝鲜时代的乐府诗,三国时代的五言古诗,统一新罗时代的近体律诗和骈俪文,高丽时代的贯道与载道古文,近世朝鲜时代的性理学与实学思潮的文学等,都是韩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具体体现。从这一历史过程来看,韩国人对于先进文化具有较强的向往心,并且在接受过程中,能够采用选择、取舍的眼光加以融合、创新,显示了韩民族的自主精神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唐明小说与金时习的《金鳌新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明小说与金时习的《金鳌新话》王晓平研究朝鲜、韩国文学史,不能不研究从高丽朝到李朝时代的汉文小说;研究汉字文化圈的文化与文学交流史,也不能不研究从高丽朝到李朝时代的汉文小说。属于这一范畴的作品数目可观,不乏佳作。它们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亲戚和知...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刺绣对韩国传统刺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刺绣大约在公元前就传入韩国 ,三国时代 ,绣佛、绣帐、绣幡、绣袈裟等 ,形成了我国的佛教文化。从高丽时代到朝鲜时代 ,各种服饰和生活用品都用上了比较多刺绣装饰 ,因此促进了韩国刺绣的发展。通过以上中国和韩国的刺绣的作品、刺绣技法、刺绣式样等方面的简单比较 ,可以看出两国文化有许多共同性 ,表明两国人民自古就有相互交流的学习实践 ,这是我们在现在和未来交流学习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大师高丽义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大师高丽义天王巍,杜若高丽大觉国师义天,是朝鲜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发展了高丽华严宗,创建高丽的天台宗,是高丽天台宗的开山祖;他刊印高丽续藏经,弘扬了佛教文化;他渡来求法,与辽僧俗往来,”推进了中朝佛教文化交流,是中朝文化交流的大使;...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文化产业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但是双方合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一要建立中国朝鲜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二要举办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文化产业交易会,三要加强中国朝鲜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四要打造中国朝鲜族文化特色浓厚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2.
韩国山水游记的创作始于高丽中叶 ,至朝鲜时代出现大量可以与中国相媲美的作品。朝鲜前期的山水游记主要受中国宋代山水游记与高丽末期李谷的《东游记》及安轴的《关东瓦注》的影响 ,其类型代表为以“游—记”、“游—录”为中心的汉文山水游记和以《关西别曲》、《关东别曲》等“———曲”体为中心的韩文观游歌辞。朝鲜后期山水游记最大的特征是领域的扩大 ,同时 ,汉文山水游记与韩文观游歌辞并行发展 ,女性作家的出现也是这一时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一、"朝鲜·韩国学研究"栏目"朝鲜·韩国学研究"栏目是全国高校学报中仅有的以朝鲜和韩国为研究对象的栏目,它充分体现了延边大学的民族性、地方性特色。本栏目具有30多年的学科发展历史和20多年的设栏历程(注:1992年以前栏目名称是"朝鲜学研究",其中包括南、北朝鲜,同年中韩建交之后即从1992年第4期开始在"朝鲜学研究"栏目基础上设立了"韩国研究"栏目,详见1992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东域学研究逐渐为一批中青年学者所重视。东域学主要研究通过海路和陆路,使汉字典籍文化、儒学、佛学在东亚土地上流通、吸收和另创。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为中心,考察东域学范围的诸国/地区自1894年以降在各个时段的文化、经济、政治上的往来,汉字和汉文化的思想、宗教、文学对东亚的影响及形成的所谓汉字文化圈所经历的近百年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24日~25日,我校朝鲜-韩国学研究中心在校综合楼学术会议室召开了"朝鲜-韩国文化的历史与传统"国际学术大会。这次大会是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赞助召开的,以迎接校庆五十五周年。来自韩国15所大学的20名学者和来自我国北京、上海、南京、青岛、洛阳、长春等地的10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18名学者以及延边大学的30多名研究韩国学的学者参加了学术大会,共发表论文46篇。  相似文献   

16.
由延边大学东北亚政治所和朝鲜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东北亚朝鲜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自1993年4月15日至17日在延边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各地、朝鲜、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学者、教授共62名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与会代表们发表了38篇论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野史中有关高丽国的史料,与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具有互补价值。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性、真实性,是中朝两国历史研究,尤其是两国关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就中国野史中的高丽史料(主要是宋人所撰的笔记小说中的有关史料)尝试着整...  相似文献   

18.
《楚辞》在韩国三国时期传入朝鲜半岛,被当时文人所广泛传诵。现存韩国诗话及诗歌中记载了朝鲜半岛在高丽、朝鲜王朝时期诵读《楚辞》的风气。韩国古代文人不仅借诵读《楚辞》来抒发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心,还将屈原的精神与楚辞的形式、风格融入诗歌创作之中。此外,韩国古代学者在《楚辞》的考证、注释等方面也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9.
高丽中期儒学中重视心性学的倾向首先是在私学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其次,在宋与高丽使臣、儒生的交流中也有不少证据表明,高丽中期的儒生和官僚阶层对北宋新儒学重视心性学的学术思想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再者,这种重视心性学的倾向在宫廷举行的经典著作讲论中有了进一步的深化。高丽中期出现的重视心性、义理的思想倾向体现了高丽儒学的新发展,在韩国儒学史上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元代入居中国的高丽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咸、同以降朝鲜人之大规模移入中国,是近年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元代高丽移民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是历史上朝鲜移民进入我国的高峰期之一。本文概要地阐述了大蒙古汗国至元朝期间,高丽人大批进入中国的诸种原因、移民构成、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以及数量估计、对两国产生的影响等。学术界对中国朝鲜族的形成期看法尚有分歧。作者认为元代高丽移民,与当代中国朝鲜族并无直接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