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士德"这一人物形象从诞生之初到19世纪,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直到歌德笔下,浮士德的形象变得逐渐丰满,成为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取的人类精神的代表。歌德的这部作品对当下现实生活仍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现今这个愈发功利而浮躁的社会,重读《浮士德》能使我们认清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认真经营真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浮士德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这种动物特有的意识 ,这是由人的悖论本性所决定的。从精神分析角度看 ,浮士德是人类精神困境的完全阐释者与体现者 ,这一形象也最准确的体现了人类的共同特征 ,最充分地展示了人的共同心理 ,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歌德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郭沫若阶段和冯至阶段。歌德在我国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郭沫若的翻译和介绍,宗白华和冯至等人则使歌德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歌德研究在我国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开拓。  相似文献   

5.
《离骚》与《浮士德》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两者存在可比性。从时代背景来看,《离骚》吸收了战国士文化的精神;《浮士德》虽然不是典型的狂飚突进时代作品,但歌德仍然将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带进了《浮士德》。从作品精神来看,《离骚》主人公用九死未悔、体解未变的精神来追求美政理想;《浮士德》则执著地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在求索形式上,《离骚》采用了上叩天阍、下求佚女的追求方式;《浮士德》则让主人公出入天人古今,在神魔幻境中展开热烈浪漫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世界名著《歌德谈话录》重新进行解读 ,再现了被恩格斯称颂为“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的天才诗人歌德的思想风貌、精神底蕴、人生情怀。对书中体现的歌德的整体人格加以认真的梳理和深入的开掘 ,所揭示的歌德的人格魅力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国民素质教育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7.
《浮士德》是融艺术、哲学、宗教为一体的博大精深的艺术作品,它以其丰富的辨证法思想构筑与整合了浮士德式的立体、可感的"神性人物",同时又沉潜着带有丰富巨大的包容性的思想坐标与精神历程.本文主要从矛盾的二元对立统一的正反两方面来剖析其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内涵,感受其超越时空的鲜活明朗的生命律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歌德原型角度来分析《浮士德》中浮士德的性格特征 ,让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能从多角度去看这部作品 ,并能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9.
思想家歌德     
歌德的思想涵盖了宇宙、人生、社会、政治、文艺以至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 ,丰富、博大、深邃而且超前 ;他以诗剧《浮士德》等一系列作品表现的浮士德精神 ,更集中体现了整个西方的精神亦即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以歌德第一个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构想为例 ,阐明歌德思想的超前、博大等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用整合的眼光探讨《浮士德》的多层意蕴 :从诗剧的显性层面 ,看诗人的现实思考和批判精神 ,以及浮士德的进取精神 ;在隐性层面 ,则蕴含诗人的精神思索 ,并从哲学、文化、宗教等多种视角出发 ,展现人与人性的困惑和迷茫。因此 ,浮士德的悲剧 ,就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歌德《浮士德》与蒋子龙《蛇神》的结构艺术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浮士德》这部作品洋洋大观,涉猎极广,出现了多样母题,如死亡与重生、爱情、巫术等,而行文紧凑,结构精巧,母题的纷呈没有影响其整体意韵,反而赋予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分析其中的主要母题,从全新的视野解读了这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评介了艾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该谈话录反映了歌德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死亡观、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是一部具有歌德特色的“智者之书”和《诗与真》之外的又一部歌德自传.它既富有思想意义和学术价值,又具有可信性、可读性和趣味性,能帮助我们全面认识文化巨人歌德和另眼看歌德.  相似文献   

14.
歌德创作了许多不朽名作,他的文艺理论也同样深刻,而《自然与艺术》是作者对其文艺观最精练的概括。在《自然与艺术》这首诗中,歌德用凝炼的语言,探讨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不同于很多诗人,歌德不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完全投影,它们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歌德认为,艺术即神化的自然,艺术反映着理想化的自然。本文通过对歌德诗作《自然与艺术》的分析,探讨歌德眼中的自然与艺术。时至今日,他的许多观点依然对我们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波普尔的改良主义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的《历史主义贫困论》受到我国哲学界的批判 ,但其中改良主义“逐步的社会工程”理论仍有其合理因素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逐步的改革、人的主体地位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其合理因素 ,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论《史记》和《浮士德》的悲剧超越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通过《史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寄托自己的哀怨和反抗,力图用自我的人格力量赋予历史新 的解释意义。浮士德一生永不停息的追求是一种追求永恒历史记忆的行为,以死亡和虚幻的成功赢得的完美又是 浮士德一生用行动检验生命创造力的迫切要求。对悲剧人物的深爱是司马迁对人文精神的追思和觉醒,歌德则从 自我的现实迷失中从历史和未来的深层追索自我。他们既是对古典人文主义的追思,又怀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 来的肯定性向往。浓烈的悲剧意识让他们都力图从对现实的否定中超越自我和历史,以获得对历史的诗性建构。  相似文献   

17.
诗人歌德一生有50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自然并有大量著述,其自然研究著作和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直到19世纪末,大多教歌德学家仍然把诗人歌德与自然研究家歌德割裂开来,对其自然研究活动和著述视若无睹.20世纪初对自然研究家歌德的发现与重估,开辟了全新的歌德学视角,大大拓展了歌德研究的范围.当代学者在新的科学与文化语境中,再度关注歌德与自然的关系,多方发掘自然研究家歌德及其著作体现的思维方式.为历史悠久的歌德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浮士德》是德国伟大诗人和思想家歌德的代表作,是作者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劳动和紧张探索而得出的艺术总结和思想总结。《浮士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了自文艺复兴后三百年中德国的进步力量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形象地再现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这一历史时期德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以缜密的哲理思考对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浮士德》就是我们用来研究歌德思想的最重要的作品。本文着重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丰富的内容,间或提及歌德的其他有关著作,从中看看歌德的世界观。“泰初有为”——歌德的唯物主义思想歌德在《书斋》一场中借浮士德翻译圣经的情节探讨了哲学的最高问题。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呢?浮士德首先回答是“泰初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狄更斯的《艰难时世》中西丝的人物塑造,主要从西丝在葛擂硬家庭中及其他人物身上所起的作用、西丝性格的塑造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思想;认为狄更斯的人道改良主义思想解决了社会矛盾的理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进步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亲合力》是歌德晚年讨论社会婚姻问题、探询人生自然真知的小说,也是歌德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本文从创作背景、小说人物设置与塑造的角度,试图解读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歌德在小说中展现的是一个充满自然魔力的世界,讨论的是人类婚姻宿命悲剧的根源。他既肯定了中庸之道、勇于舍弃的婚姻态度,又颂扬了浪漫主义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