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总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马克思认为"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历史不能游离于"现实的人"之外,它实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造成的现实运动.唯物史观对历史的这一认识,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并指明了史学研究与历史本身的内在会通性,要求史家在史学的研究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史学研究要强化史家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总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马克思认为"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历史不能游离于"现实的人"之外,它实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造成的现实运动。唯物史观对历史的这一认识,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并指明了史学研究与历史本身的内在会通性,要求史家在史学的研究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史学研究要强化史家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和处理"文""史"关系,决定着历史编纂的全局。它既是一个史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史学实践问题。章学诚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基于对"天地自然之象"和"人心营构之象"的剖判,提出了"文史通义"的历史编纂理念。海登.怀特作为西方后现代史学的代表人物,在激进反思启蒙运动以来的史学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文史混一"的历史编纂理念。白寿彝作为史学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基于对中国史学史的哲学思考,提出了以"准确、凝练、生动"为基本内容的历史编纂理念。这些认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启发我们在历史编纂问题上,应该树立"文史相生"的理念,走"文史相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农民战争史研究是田昌五先生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考察中国历史规律的一个支点,其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自成体系、卓然大家,体现了一个史学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尽管其研究成果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的烙印,但是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具有方法论上的普遍意义;而对农民历史命运的关切与同情,体现了一个史学家所应有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格雷戈里是6世纪高卢历史学家,著有<法兰克人史>,被后世誉为"蛮族的希罗多德".虽与史学之父并举,然浓厚的宗教成分也造成后世理解困难,误解重重.格雷戈里继承并发扬了奥古斯丁之后教父们的编史传统,以基督教的时空观和宗教逻辑撰写历史,将对人类的普遍关切落实于对个体命运的高度关怀,是基督教伦理在史学撰述上的一次实践.在史学发展进入"后现代"的今天,历史编撰的根基遭遇质疑,重新挖掘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特殊的历史叙事伦理也许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的具体发展,乃是安克斯密特倡导"崇高的历史经验"的重要学理来源。认识乡村日常生活史中安克斯密特所说的"崇高的历史经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相关论述对此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与所在地域性自然条件的内在关系,乃是乡村日常生活中历史经验形成的基本前提,随着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化,城乡之间的密切交往与相互影响则广泛塑造着乡村日常生活中历史经验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史学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彰显教育史学的人文价值是应对当前教育史学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在教师教育方面,教育史学应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人文启示;在普通教育方面,教育史学应为理解与解释教育提供人文维度及历史理性,应有助于揭示教育的属人性及人性界面;在社会发展方面,教育史学应加强教育历史的社会影响研究,关注人类命运,增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史学的人文价值必须以教育史学工作者知性、悟性以及善性三方面的人文素养作保证,只有融合了人文价值的教育史学才能生机勃发,活力无限.  相似文献   

8.
讨论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应该包括历史观念史.困难在于,从史学史的角度,陈述历史观念史,与一般的中国思想史或中国哲学史的分工,如何体现?本文注意到,中国传统史学,常由传统医学那里借用某种经验型的权威理念,例如司马迁征引春秋晚期已流传的"上医医国,其次疾人"观念,直到清末还不断被以史论作政论的作者援用.司马迁意在批判汉武帝君臣滥用权力与民争利而导致"国病"不治的经济政策.然而它的历史效应,在易代之后的盐铁会议上便已凸显.因此本文通过司马迁将扁鹊传奇和仓公医案相结合的专门史的文本考察,尝试探讨作为史学史题中应有之义的历史观念史的研究方法,或为愚者一得.  相似文献   

9.
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与建构需要大量而充足的史料(作品、文献),所使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上有不少伪造文献和伪作,给史学的研究与建构带来了干扰和难度。无论是何种专门史的建构,都需要对所使用的"史料"进行甄别和鉴定。中国艺术史学的建构同样如此。"史境求证"是研究与建构中国艺术史学的一项基本工作。"史境"这一概念,包含了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历史政治与经济环境和历史文化交流环境等,即强调历史中各种环境之综合。史境与史料(作品、文献)直接发生联系,没有脱离"史境"的"史料",也没有无"史料"的"史境"。故此在"史境"中考证史料的真实性和解读其各种含义,史料才是有效与有价值的。"史境求证"是建构中国艺术史的一个有效的基本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口述史的时代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口述史是历史学科中的一个方法论体系.它是在文献史料的缺失和新史学研究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应运而生,被史学界广泛用于对各种事件和人物进行口述研究.理论上人们也对其方法之先进、通俗给予肯定.文章主要对口述史的时代性进行阐述,现代口述史拓宽了搜集史料的范围,具有积极参与社会及政治生活,大量采用新技术手段等时代特色.现代口述史汲取了社会学中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囊括了社会上层及下层人士,对社会生活发挥着积极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口述史的研究范式也由简单的记忆发展为现代新理念指导下的历史再现.在未来,口述史学将凭借信息传媒技术,更广泛、更深刻地记录人类社会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