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琦 《老年世界》2006,(21):18-19
不少老年朋友受“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认为儿子才有赡养自己的义务,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即使来赡养自己也是尽孝心而不是尽义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普法的深入,这种观念得到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儿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不仅如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除了亲生儿女外,在特殊情况下,还有些人对老人有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2.
江玲 《老年世界》2009,(3):30-30
老人总是对儿女无私奉献,尽心尽力地关照儿女以及孙辈的生活,不给自己留半点退路,结果,很多老人把自己逼进了困境,晚年生活在经济上穷困潦倒、精神上痛苦不堪。“人无远虑,则有近忧!”老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留后路,在健康上、老窝上、金钱上都要留一手,自己给自己“留”出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3.
岳母寻婚游     
岳母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中年守寡,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孩子拉扯成人后,自己也已步入老年。虽说岳母有一份退休工资,儿女们逢年过节也给点孝敬钱,她晚年生活无忧,但孤寂的精神生活却很难熬,特别是最小的女儿出嫁后,岳母整个人就像失去航标的船,不知该驶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父亲养鸟     
在父亲年轻的时候,他就宣称自己爱养鸟。当时条件有限,他又时常出差,总是在口头上说说,除了成功地养活了自己的儿女外,他没有真正养过什么小动物。母画眉父亲退休后闲在家里无事可做,于是老两口时不时地就要发生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为了及  相似文献   

5.
马艳玲 《老年世界》2006,(24):26-26
许多单身老人。一个人生活得非常孤独,做儿女的也想让老人到自己家里去住,可老人们却大都不愿意。70岁的李大爷就是其中之一。3年前李大爷的妻子病故,4个儿女都挺孝顺,争着叫他去自己家里住。李大爷也以为人到老年,有吃有穿,住哪儿都一样。于是,说好了一家住3个月,正好一年。可真正去住了,才体验到不如在自己家里好。  相似文献   

6.
夫妻老来宜相伴丁声时下,常见到不少的年老夫妻被自己的儿女拆开。究其原因,有的是因儿女“承包”单个赡养,有的是因儿女之家需要老人照顾。所以,相德以沫的老夫老妻不得不分居两地,过起牛郎织女的日子来。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时不见心牵连。”人到老来,最...  相似文献   

7.
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血缘而言,父母与儿女是最亲的亲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缔造儿女的生命,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如今父母年老,儿女该拿什么孝敬他们?儿女到底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孝敬父母?一封读者来信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老了,退休了,颐养天年。不愁吃,不愁穿,除了让自己健康、平安地生活外,平日最牵挂的就是儿女们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9.
20多年村干部的她,为创办一所院倾尽全部家财。在家里,她说自己是个“负债、负丈夫、负儿女”的“三负”女人;在敬老院,老人们却把她看成是给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0.
名人谈保险     
《老年人》2002,(3)
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作明日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极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的人。———胡适对于一个愿意帮助他自己的人,我没有想出比购买保险更好的办法。———约翰逊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及每一位公务人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通过保险,每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遭万劫不复的灾难。———丘吉尔别人都说我很富有…  相似文献   

11.
一件绿绸衣     
一件绿绸衣晓岚那时,乔生喜欢给我送花。花每天都不一样,都是那种不常见的花。我从乔生手心的花瓣一点点移上去看他的脸,问他:“为什么不是康乃馨?”他则气定神闲:“为什么要是康乃馨?”是啊,为什么?也许是康乃馨代表了一个人,而那个人我在多年之后仍忘不了。他...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衣着光鲜地走在街头,是否注意到了那些白发苍苍的打工者 ?他们为了生存,干苦活、出苦力、流苦汗,早出晚归,东跑西颠,不由得让人感慨百端。   在某些自视高贵的人眼里,他们是卑微的小人物,做的是卑贱的工作,好像天生就是给这个社会垫脚的。然而,只要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他们的故事同样耐人寻味。 在家门口打工的城市老人   人老了,似乎应该享福了,似乎城里的老年人更是如此。其实,城里也有一些老年人,或者因为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而没有退休金,或者膝下没有儿女而老无所依,或者有儿女却儿女无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俗话“人往下亲”,说父母把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抚育成人,待孩子成家立业后,又养育了自己的孩子时,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首先选择并愿意承担养育责任的都是孩子。因为忙于自己的儿女、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对曾经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赡养就无暇顾及,渐渐的淡了、甚至可以忽略了……似乎父母成为空巢老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平衡”是大家都知道的“健康四大基石”之一,而且是最关键的一项。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也是长寿者共有的特点,已受到老年人的普遍重视。能否做到“心理平衡”,涉及到自身休养、周围环境、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下面,就保持家庭和睦的一个侧面,与老年朋友交流一点看法。老俩口在一起容易相处,而和儿女共同生活,问题就来了,一旦出现矛盾,人们常常责备儿女不孝顺。诚然,儿女要顺从父母,让父母高兴,但做父母的也应检讨自己,分析一下为什么跟儿女闹得不愉快。依笔者陋见,下面几点就应加以注意:一、家庭事务,要尊重儿女的安排。老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讲究”特别多。比如说话,同样的话,须讲究该由谁来说,用什么口气说,说到什么分寸等等。该说的话由该说的人用恰当的方式和合适的口吻在适宜的场合说出来.这话才算对。否则,不管你说些什么、对错如何,都有问题。著名作家王鼎钧这样说:“中国人是没有‘自己’的。一个人,他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他是长官的部下、部下的长官,他是老师的学生、学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母亲90高龄了,身体还相当健康。近些年,她经常唠叨:“我这个家呀,什么都好,可惜的就是有3个儿女不在身边,大女儿在江西,二儿子在广东,三儿子在安徽,见个面不容易。在身边的几个儿女,又各有各的事,打个电话只听得到声音,却看不到人。”每当这时,我就明白母亲是在想自己的一个个儿女了。人老了怕寂寞,我理解母亲,她是想儿孙围着转,尽享天伦之乐。去年夏天,我在广东的二哥退休后,回到湘潭老家,陪伴了母亲好长一段日子,乐得母亲笑呵呵的。今年春节,儿孙们相约,20多人聚集在老人家身边,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年,还照…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人闲长头发,心闲长指甲”。当然,此说法的科学性尚难定论。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人的指甲生长快慢在一年中的确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8.
周永波 《职业》2001,(4):20
在这个人人喊“忙”(其中不少人是“瞎忙”)的时代,能够以“京城闲妇”自称,这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其实,“京城闲妇”申力雯一点也不“闲”,而是一个时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一颗饱含善良的心勤于思考、勤于笔耕的当代作家。在她看来,“闲”只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生活意境,就如同齐白石的国画一样,散淡之中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境界。“申力雯”自幼痴迷文学,且有着特殊的文学天赋。9岁的时候,她读《红楼梦》颇觉晴霎是自己的影子,于是她为自己取名“力霎”,同时寄意“立志从文”、“力行为文”。她的文笔犹如五彩蜡笔,流淌…  相似文献   

19.
忙碌的人,对忙碌的感觉总是爱恨交加。一边怨着自己太忙,但真要他们闲下来,他们又会找很多理由让自己不要闲下来。比如:“没办法,我是劳碌命啦!”“哎,习惯了!”……可一旦真的闲了下来,他们反倒浑身不自在,又开始问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才好?”  相似文献   

20.
既有钱又有闲的女人肯定是优雅的;如果“钱”和“闲”两样中只有一样,那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是可以优雅起来的;既没钱又没闲的女人,想要优雅就非常不容易了。什么都没有的女人,还能让自己优雅起来,那必定是女人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