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殷墟非殷都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安阳殷墟是商代盘庚至纣之灭,经历二百七十三年的王都所在地,这是一种流行的看法,甚至有人说“这种认识己成定论,无人非议。”然而笔者通过查阅古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尤其是把郑州商城和最近发现的偃师商城与安阳殷墟的发掘资料作了认真比较,初步认为:盘庚未迁殷墟,殷墟不是殷都。“疑义相与析”,现不揣冒昧和浅陋,草成拙文,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阳殷墟     
逍遥 《老友》2011,(8):70-71
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相关专家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  相似文献   

3.
党明德在《龙山文化的发掘和两汉济南城的西迁》一文中认为: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有两个意义,一是在理论上,它的发掘发现了城子崖文化与安阳殷墟文化的继承关系,大致理清了中国文化自有的系统和来源,从此宣告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破产;二是在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发掘中,摸索出了一套田野考古的工作方法,彻底改变了一向由外国学者控制考古的局面,为中国考古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识之窗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 考古发现 1.殷墟:3000年前的帝都。 2.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 3.北京人:50万年前的祖先。 4.定陵:地下宫殿的辉煌。 5.满城: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与博山炉。 6.马王堆汉墓:帛画与2000年前的古尸。 7.河姆渡:7000年前的鱼米之乡。 8.兵马俑:秦帝国的赫赫战功。 9.随县编钟:礼乐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读秦本纪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史籍,除了依靠有关古代文献,还必须利用考古发掘材料,互相参证。这是王静安先生的“史学二重证”的治史方法。自殷墟甲骨发现以来,国内很多历史学家,已应用甲骨文记载的资料补充修正古籍记载的缺失。本文试图利用一些新发现的考古材料,对照《史记·秦本纪》的记载,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自1899年甲骨文发现至今,殷墟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其间,河南大学师友为之做出了重要贡献。张邃青、朱芳圃、董作宾、马非伯、石璋如、郭宝钧等的考古贡献和学术成就尤其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7.
笙,在我国现有的民族吹管乐器中,是历史上很早使用的乐器之一,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纪的殷代(公元前1401年至前1122年)甲骨文字中就已有记载,距今已3000多年历史了。河南安阳的殷墟中曾经发现的关于它的最初记载:“龢”(即“和”)便是如今笙的前身。尔后,《尔雅·释乐》中有“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之说;春秋末期,即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所编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亦有“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等诗句;到宋代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当时的杨杰对笙已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我国古代,笙是以自然野生植物--匏(即葫芦)…  相似文献   

8.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宿白教授的考古学研究近代考古学在中国起步于本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仰韶村遗址、安阳小屯殷墟遗址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公诸于世,中国旧石器、新石器、青铜时代的考古开始为世界所瞩目。然而,直至四十年代末期,魏晋以后中国历...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8,(2):38-38
2007年12月22日11时30分左右,深藏于海底800余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在万众瞩目下成功整体打捞出水。随后“南海一号”运抵水晶宫封存。“南海一号”是于1987年夏天发现的南宋时期一艘商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成功打捞,开创了世界先例,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一个重大创新。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字记载蜀与中原发生关系最早当在殷末。如殷墟卜辞有“至蜀”“蜀射三百”周原甲骨有“伐蜀”的记录。《华阳国志·巴志》云:“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而《尚书·牧誓》确有此记。但古史有关巴蜀事端零若散珠,又多讹误,故不能详其考。因此,运用考古材料来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城址——郑州商城说到我国古代的城市,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熟悉的安阳殷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这是有实物可证的我国最早的城市。据《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记载,从成汤建国到殷纣亡国,商代经历了六百年左右的时间,大约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前十一世纪。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那末,在它之前的三百多年间,有没更早的都城?考古发掘逐渐地解开了这个谜。在今郑州市发现了一座早于殷墟的商代城市遗址,人们习惯地把它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殷墟骑士墓等考古材料,结合史料,分析《六韬》成书时代与作者,其中涉及骑兵的起源问题,以及殷周战争形式等问题。由于材料奇缺,有许多问题还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此文希望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股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粹“古琴”的热潮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悄悄兴起。古琴,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其音域宽、声调美,被音乐界人士誉为“中国乐器之王。2002年,文化部和有关部门积极准备。将古琴作为又一项中华传统艺术精华的代表,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谨希望通过此文让更多的海内外华人走近古琴、了解古琴——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中国科技考古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用科技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考古三大刊近十年(1995-2005)所刊登的科技考古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并进行了文献综述。综合分析认为近十年我国科技考古事业发展较快,文献数量一路攀升;但虽有篇数的“量”变,却缺乏“质”的飞跃,所以现阶段我国科技考古事业仍然处在所谓的“发展后期”;分析预测在2005年之后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索我国科技考古发展规律是一种有益尝试,但方法需要改进,即要结合被统计的文献内容,更要关注被统计之外的科技考古动态,以期尽量客观。  相似文献   

15.
一、古老的战车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中原地区较早的作战方式是配以徒步士卒的兵车会战。《尚书·甘誓》有夏启伐有扈氏于甘,参战者有车左、车右和御手。《司马法》说“戎车,夏后氏曰钩车。”“鉤车”就是夏代的兵车。殷商时,汤以“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殷墟乙组宗庙遗址出土“车五辆,成前、左、右三组排列,前组三车成直线纵队,左右组各一车,每车三人,每人一套弓、矢、戈、刀等兵器”,小屯二十号墓也发  相似文献   

16.
考古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词,后来该称谓多见于民族学和历史学著作中。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党章,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正式形成。此后学界掀起了一场多视角、多维度、多学科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热潮。考古学作为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一门科学,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论方法上,文化-历史考古研究范式中的考古学文化和谱系研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阐释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实践中,可以从文明探源、民族考古、公众考古三个方向开展考古工作,以此增强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认同、传播文化史观,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殷墟即商丘     
殷墟并不是殷人的废墟,如《新华字典》所解释的那样:“有人住过而现在已经荒废的地方:废墟、殷墟。”(“墟”字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与此基本相同。)“墟”字古书多作“虛”,它是集镇。我国南方各省至今还把集市叫作墟场,把赶集叫作赶墟。 “殷墟”一词,最先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这个殷虚,《史记集解》说它是“故殷都”,“故”即“从前”,并没有“废墟”的意思。 古代“虚”、“丘”一义。《说文解字》说:“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古者  相似文献   

18.
安阳殷墟一直被视为盘庚以来商代殷都的所在地.但从目前殷墟范围内所发现的遗迹来看,都无武丁以前盘庚、小辛和小乙时期的遗存,这说明盘庚迁都在安阳殷墟的旧说存在着很多疑问.通过对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盘庚迁殷之地望应在今安阳洹河之北岸、小屯之东北,即今安阳市北郊方北营、屈王度、韩王度、北招贤一带.而导致殷人迁都的直接原因是洹水、漳水泛滥与改道所引发的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10月 ,中国科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文化考古国际研讨文集》(第一辑 ) ,该书展示了当前国际考古界对中国古代北方青铜文化的科研成果。举办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 ,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该中心以中国边疆及其毗邻地区的古代文化、古代人类、古代环境等课题为重点研究内容。该中心成立于 1999年 ,下设 4个科研机构 :史前考古、历史考古、人类研究室、考古DNA研究室。2 0 0 1年 8月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在长春主办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老外”已超过3000万人,有100多个国家,25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不仅如此,一些欧、美国家的大批“汉语”爱好者,远涉重洋来“东方取经”,来中国求学深造。与此同时,为满足更多“老外”学习汉语的需求,中国将在全球设立100所孔子学校。正如曾经20次访问中国的泰国公主诗琳通所说:“汉语是很有魅力的语言。”然而,面对“老外”对汉语的高涨热情,国人渐渐地冷淡了自己的母语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报纸、杂志、影视屏幕的“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戏”到大学生、中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