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百年回眸--哲学视野中的西方管理思想流变》阅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论是一个相当抽象和复杂的哲学范畴 ,然而 ,在尹卫东博士的《百年回眸———哲学视野中的西方管理思想流变》(苏州大学出版社 2 0 0 3年版 ,以下简称《百年回眸》)中 ,方法论变得具体和易于理解。这种方法论思想贯穿于全书之中 ,从而使作者能够在自己的专著中统一史料与逻辑、理论与实践、创造与历史。什么是西方管理思想史学术界回答这一问题的观点大致呈现两种相对的思路。两种思路的一端是 :历史是客观的、真实的和不变的 ,是一度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件。历史学家应该让史料本身说话。不妄加猜测 ,不随意概括 ,不任意褒贬 ,不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2.
梁长森 《学术界》2003,(1):236-244
《鲁彦周文集》装帧、印制的素朴、典雅、精美、厚重 ,是与它的主人公的人品、文品相称的。《文集》共八卷 ,收入了他的长、中、短篇小说 ,散文 ,电影、电视、话剧、戏曲文学剧本等 ,共 4 1 0万字 ,这一丰硕成果是鲁彦周文学创作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也是他多才多艺的展示 ,值得祝贺和庆贺。鲁彦周“文革”前已是一位引人注目的青年作家。“文革”后文思喷涌 ,佳作连篇 ,思想上、艺术上都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是当代文坛上永葆创作青春、与时俱进的为数不多的一位作家。鲁彦周是新中国诞生后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艺术 ,是人类的永恒之梦 ,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但是现今 ,艺术让人们敬而远之。诗性贫乏物欲泛滥的时代 ,能够激发起人们对艺术产生怀念与亲近的强烈渴望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艺术天分。先天的“渴望”则因先天的“缺乏” ,需要后天的“弥补”来实现。后天的“弥补”则需要审美能力的自我养成与审美经验的自我积累。这种养成与积累不可能永远处在一种“原始”状态 ,它需要经常的提升与飞跃。而这种提升与飞跃的达成则需要“有经验者”的引导与点拨。陈旭光先生的《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就可以完成这样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婚姻家庭立法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王歌雅著),是婚姻家庭法学领域的一部新著。它以客观公允的笔触和蔚为大观的气度,翔实记叙了现代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百年历程,审慎评价和界定了现代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优劣与成败、成熟与成就。透过这部专著,我们可以感知到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轨迹与理念的更新和超越。1 透视百年历史,凝聚立法精华《中国现代婚姻家庭立法研究》,以百年中国的婚姻家庭立法为主线,系统探讨了婚姻家庭立法的两个历史阶段:一是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婚姻家庭立法,其历史跨度为1927年10月至1949年9…  相似文献   

5.
《伤逝》是一篇独具艺术特色的小说,作者吸收了中西方小说各自所具有的长处,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小说风格。作者虽然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来展现其性格特征,但在进行心理刻画时,与西方作家擅长的心理描写不同,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及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又往往通过主人公的主观感情的关照来进行,并利用典型环境、特定气氛的渲染以及典型的细节描写来渲染悲凉的气氛,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避免了那种旁观者的冷静描写。  相似文献   

6.
《艺术感觉论》作为一部理论著述,其最直观的学术功绩在于:著者以极大的学术热情和勇毅精神,在汇聚了前人零星散落的艺术感觉理论的材料之后,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加以提撷寻绎,从而敷演整合为一个颇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使人们对艺术感觉获得一种系统认识。很显然,要把诸多零散无序的思想资料,重构为富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对于逻辑起点的选取至关重要。著者显然深得此中精要,在导论中,就于对艺术感觉沿波探源的把握中,确立了描述艺术感觉的逻辑起点——把艺术感觉作为一种“感应”方式加以考察。在这一逻辑起点的统摄下,又将对艺术感觉的描述从整体上分为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由于逻辑起点的正确选择,使著者找到了一条窥视艺术感觉内在结构的渠道,由此获得的突出贡献表现于:对艺术感觉的过程作了首创性的描述,不仅描述,而且给予精彩独到的剖析和论证,从而为揭示艺术感觉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著者在选取了一个描述艺术感觉的“借喻基  相似文献   

7.
假如说,一定要让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当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话,我以为最准确的莫过于一个"忙"字.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四化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差距的话,那么,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就更令人不安。目前我国的教育理论著作数量不多,而能够摆脱旧有体系提出一定创见的著作则更少。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 ,文学史的编著逐步打破了集体编写、体例相似、论述稳妥的一元化格局 ,而出现了一些个人论著式的文学史作品 ,使文学史的研究出现了视角各异、架构不同的多元互补局面。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门岿著的《戏曲文学——语言托起的综合艺术》(以下简称《戏曲文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年 4月出版 )正是以其独特的架构和独到的剖析成为一部引人注目的专著式文学史作品。这部论著属于乔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主流”丛书 ,丛书采取“本体论”、“流变论”上下两编的结构框架 ,《戏曲文学》成功运用这种“二元组合的双向审视”(乔力…  相似文献   

10.
西部的神性美、自然美让我们这些来自西部地区的人魂牵梦绕,因为那里不仅是我们的故土,更是我们的精神归宿。捧读由丁帆、马永强、管卫中等人编写的《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如饮水解渴,回乡会友,痛快淋漓。老实说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投入地阅读过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了,一则因为我们不专门搞文学史研究,对一般的文学史史著,往往只是抽出其中最为精彩或最新的部分拜读,对其整体的观照极少;二则因为近来很多“重写”的文学史,常常只是借助某个新的文学史理论(而且主要是西方的理论),对现有的文学史进行重编,并没有多少新的史料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茅家琦、徐梁伯、马振犊、严安林等学者所著的《百年沧桑———中国国民党史》(上下册)(鹭江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百》书),用严肃的政党研究方法,不仅对中国国民党百年历史作了客观的描述与评价,更对其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希望,是目前为止研究中国国民党百年史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2.
户晓辉 《西域研究》2005,(4):97-102
作为在新疆出生的一个学者,我曾经感同身受地认为,西域是一个适合艺术创作却不一定适合艺术研究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感情远胜于理智.这样的"感觉"可能会冒犯生活在这里的许多人,虽然它并没有严格的普遍有效性.但是,一个显然令我们难以回避的现象是:和西域历史上产生的异彩纷呈的艺术相比,西域艺术的研究却显得不成比例,尤其是能够和这些艺术相匹配的出色研究,不能不说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一生好学、嗜书如命的毛泽东 ,虽非专职文人 ,但他博览群书 ,仅就传统诗词而言 ,据目前公布的有关资料统计 ,他阅读的传统诗词在2 0 0 0首以上 ,涉及的诗人达 5 0 0余名。笔者在撰著《毛泽东妙用诗词》(上下册 ,京华出版社1 998年版 )时 ,借助自己掌握的资料核对上述资料发现 :毛泽东运用、点评的传统诗词不少未在上述资料的统计之列。由此可见 ,毛泽东所读过的传统诗词 ,远非上述数量。  透过毛泽东对中国传统诗词的运用、评点、鉴析 ,审视毛泽东与中国古今诗人的“神交”与“对话” ,品味毛泽东与当代诗人的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14.
独特新颖的构思模式-读阿来的《尘埃落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以诗化的手法去构思小说 ,从主题、题材、结构等几个角度赋予作品意象化的象征色彩 ,使小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小说《战地春梦》将“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这部作品代表了海明威写作艺术上的成熟。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以细腻的笔端运用不同的象征来暗示主人公的命运,诸如天气的象征,人物的象征和道德化风景的象征,其中别具一格的结尾也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高等教育一项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但如何才能做到"进心入脑"却非常不易,这里关键是要有一本好教材.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代表着我国古典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它问世之后,不胫而走,影响是异常广泛而深入的,直至今天,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近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又陆续翻译出版了《聊斋志异》的选本,这部谈鬼说狐的短篇小说集以它特有的艺术光采,早已毫无愧色地耸立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对这部在古今  相似文献   

18.
《寻踪》是《重庆社会科学》办得比较成功的一个综合类栏目。自2010年1月创办以来,《寻踪》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个性化的栏目名称,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思路,栏目品牌的成功运作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寻踪》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徐洁 《阴山学刊》2002,15(3):15-18
陈丹燕新作<我的妈妈是精灵>是一篇突出体现现代文化品格的儿童小说,主要表现在1、将童话的狂放幻想与小说的现实高度融合,同时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荒诞"、"象征"等手法;2、人物形象的多色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爱憾交织的复调情感;3、更加深广地介入现实生活,促使少年读者参与对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的案头上摆着河北人民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四卷本<张申府文集>.一天,来了几个学生,当他们看到这部文集时都很惊奇:"多好的装帧!不过,张申府是谁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