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下旋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拜读过范文正公的《苏幕遮》,心中思虑着,难道秋天就真的这么的萧条、落寞吗?难道秋天就真的没有任何值得品味的茗香吗?难道大自然就真的在秋天停下了手中的画笔吗?我不信,还是自己去找找吧。  相似文献   

2.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 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 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 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 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 无情恼。 这首《蝶恋花》词是一首有寄托的词,不是写一般的儿女之情。但具体寄托了什么东西,历来说法尚不一致。 我们以为上半阕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特别耐人寻味。使人想起屈子《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这一句  相似文献   

3.
留春令     
一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这首词写一个女子伤春怀人。上片写她梦中怀人,梦后写信的情景。“画屏天畔”,在她睡觉的床畔的屏风上画着山水,这山水画意境非常辽阔,远至天边。由于白日里常常凝画远思,不由得晚上入睡后便“梦回依约”,依稀隐约地在梦中追寻心上人,追到远远的天边,进入“十洲云水”。汉东方朔《十洲记》载:汉武帝闻西王母说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十洲,…  相似文献   

4.
凤孤飞     
一曲画楼钟动,婉转歌声缓。绮席飞尘满,更小待,金蕉暖。雨细轻寒今夜短,依前是,粉墙别馆。端的欢期应未晚,奈归云难管。这是一首写宴饮欢歌、伊人远去而心情惆怅的词。上片写宴饮欢歌的盛况。首二句侧重写欢歌。在那雕梁画栋的楼阁里,在编钟的伴奏下,响起了婉转而悠扬的歌声。“钟”:乐器名,此指编钟。歇拍三句侧重写宴饮。在那荡漾着悠扬动人歌声的厅堂里,摆上了华贵的酒席。过了一会儿,整个宴会上充满了融融的暖意。“绮席”:华贵的酒席。“飞尘”:即梁尘,语出汉刘向《别录》:“鲁人虞公发声清,晨歌动梁尘。”谓歌声高亢…  相似文献   

5.
组诗,古人谓之连章诗。它在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上有其优越性,那就是说,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尽量地写作,不象写一首诗那样受篇幅的限制。但是,也不要以为组诗就是可以随心所欲,漫无限制地任意而为,它也有严密的组织和完整的结构。 杜甫最善于写组诗,三首以上的组诗就有六十余组,三百三十首之多,约占其全集一千四百余首的四分之一。而其中有许多杰出的名篇,如《前出塞》九首、《后出塞》  相似文献   

6.
《战火》 溅波著,由31首短诗组成,1938年昆明救亡诗歌社出版。前有穆木天序《青春的气息》,其中说:“在他的最初的诗集:《夜哨》出现的时节,他还是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大孩子。在《夜哨》里边,那一种流浪人的浪漫主义的倾向,不管是同现实主义是有一  相似文献   

7.
《桃花源记》中,有一段关于桃花林的描写。据现今通行的版本,文字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一幅异常绚丽的图画,主要景物自然是溪水、桃花、芳草。可是根据南宋绍熙三年曾集刻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则“芳草”作“芳华”;新近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也定“芳草”为“芳华”。这样看来,桃花林中就没有“草”了。究竟桃花林中应不应该有“草”呢? 一、从上下文看,这几句是集中描写桃花林的。“夹岸数百步”,突出桃花之多;“中无杂树”(绍熙三年本在“树”下注:一作草),交代桃林之纯;“落英缤纷”,描绘繁花满地。前后都是写桃树、桃花,完全没有必要在中间插进一句来写“草”。大片的纯粹的桃花,给人以整体美!在这花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写过五言律诗吗?长期以来,这是喜爱毛泽东诗词的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翻阅从50年代到80年代历次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诗词选集,均未见收入过一首五言律诗.毛泽东于1965年7月21日在《致陈毅》的信中曾写道:“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如此看来,毛泽东一生中似未写过五言律诗了.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毛泽东在1942年曾经写过一首五言律诗悼念国民党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显然,在写《致陈毅》一函时,连毛泽东本人也忘记了自己还曾经写过这样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全文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戴安澜何许人也?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迹?竟使当时身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者的毛泽东写诗致悼.  相似文献   

9.
赵朴初同志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时候,写了一首《金缕曲》怀念周总理,发表在今年一月三日《解放军报》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孝宗乾道六年(公元——七0年)到夔州(今四州奉节县)任通判时,曾经路过荆沙。由于换入峡的船,他在沙市和江陵逗留了整整十天。这十天当中,他除了天天用日记体写《入蜀记》外,还写了将近十首诗,几乎平均每天一首。陆游非常勤奋,曾要求自己每三天必须写一首诗。可是这十天的产量却激增了两倍。这是因为他认为旅途中有生活,源泉混混,正好写诗。他在《题肖彦毓诗卷后》中写道:“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可见陆游是有些朴素的唯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一生大约写了一百五十多首送别诗,其中当以第二次漫游(744—755)为最多。因为这时,无论李白的生活阅历、世界观、艺术修养都日趋广泛、成熟、提高,所以才出现了许多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作品,如《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梦游天姥吟留别》、《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等。但由于李白所交往的多是道士、诗人,尤其是封建官僚,因此劳动人民的生活很少得到象杜甫诗歌那样的反映,使诗歌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大多与“山”有直接关系,如《蜀道难》写蜀道之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天姥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写华山,在一百五十多首送别诗里,写归山、登山、游山的作品竟达近三十首,约占送别诗的五分之一,其数量之多,成就  相似文献   

12.
读梅村词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其号梅村,江苏太仓人。他是清初著名文学家,主要以诗名世,兼擅词曲。梅村词旧有三种本子,所收篇目多寡不一。《梅村集》收九十二首,《梅村家藏稿》收九十六首,孙默刻《国初十二家词》收一百零一首。近人陈乃乾先生辑《清名家词》以上述三种本子互校,收罗最为完备,共得一百零五首。梅村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因而其词多抒写沧桑之感,故国之思。集中五首以《感旧》为题者,就有四首属于此类。如《满江红·重阳感旧》上片:“把酒登高,望北固、崩涛中断。  相似文献   

13.
论赵彦端词     
赵彦端(1121—1175),宋魏王廷美七世孙,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属江西)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乾道四年(1168)以直显谟阁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有《介庵词》.《全宋词》收他的词一百五十八首.另《诗(?)》第二十五册还收有一首《水龙吟》(雨山空翠烟霏).《宋史》不传.张端义《贵耳集》载,彦端尝赋西湖《谒金门》词,其中“波底斜阳红湿”句为高宗所喜,说:“我家里人也会作此等语!”由此可以想见他在当时词坛上的一定影响.介庵词至今尚未见论及者.本文试图从他的词诗化、雅化的角度,对其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和风格特点作谫陋论析,以见介庵词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也许怕被人嘲笑,也许想一鸣惊人,1937年底,约翰·马尔根(John Mulgan)瞒着妻子和父亲,开始在工作之余偷偷写小说。四个月后,一部长篇小说《孤独的人》(Man Alone)写成了。这是他一生中独一无二的文学作品,除此之外,连一篇小小说或一首短诗也没发表过。但也许这部小说在新西兰文学史上也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1939年发表后,马上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吞没,连马尔根自己也为小说的命运哀叹:“永远完蛋了!”  相似文献   

15.
愁倚栏令     
一凭江阁,看烟鸿。恨春浓。还有当年闻笛泪,洒东风。时候草绿花红。斜阳外,远水溶溶。浑似阿蓬双枕畔,画屏中。这是一首写春景抒衷情的词令。上片前三句,是写作者独自靠着江边亭阁,遥看灰蒙蒙空中飞掠而过的大雁,遗憾的是春意太浓,水气太重,景色灰蒙蒙,有些模糊不清。“恨”:怨恨,遗憾。春天是十分美好的,色彩是特别明快的,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可词人笔下,春日早晨却是一片朦朦胧胧,为后面的“情”提供了一个依托的恰当环境。一个“恨”字,既恨春色太浓,又恨此时的孤苦伶仃,孑然一身独倚江阁,蕴含了无限的寓情别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学中常常有一个美妙的圆,它象征着圆满、祥和、带有某种喜剧色彩,即使在悲剧中也时常出现这个圆。如“梁祝”的化蝶就是如此。这说明中国人是爱好美满、圆融的.但同时我们也可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中国文人又是极其擅长写苦写愁的,这类作品的数量也不少,本文欲对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略加探讨。我们读中国诗文,听中国词曲,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体味到一个“愁”字:梧桐夜雨、芳草斜阳、断鸿声里,烟波江上,几乎处处离不开愁字。在家是“梨花小院月黄  相似文献   

17.
风入松     
一柳阴庭院杏梢墙,依旧巫阳。凤箫已远青楼在,水沉谁复暖前香。临镜舞鸾离照,倚筝飞雁辞行。坠鞭人意自凄凉,泪眼回肠。断云残雨当年事,到如今几处难忘。两袖晓风花陌,一帘夜月兰堂。这是一首怀人词。词的上片写寻意中人不遇的情景。开头“柳阴”二句写寻访意中人的地点环境。句中的“巫阳”,典出宋玉《高唐赋》,后指男女情侣欢会的地方为巫阳。这二句说:在一个柳荫浓密的庭院里,在一座红杏梢头越过墙头的围墙边,那是他俩幽会的老地方。接下来“凤箫”二句写寻访意中人不遇。句中的“凤箫”,典出《太平广记》引《神仙传拾遗》:…  相似文献   

18.
少年游     
一绿勾栏畔,黄昏淡月,携手对残红。纱窗影里,朦胧春睡,繁杏小屏风。须愁别后,天高海阔,何处更相逢?幸有花前,一杯芳酒,欢计莫匆匆。《少年游》是晏殊所创的词调,晏几道的这几首《少年游》都是伤时惜别,思亲念远之作,表现同一主题。这首词就是叙写离愁别绪的。词的上片注重造境。起始三句就勾画了一幅饯别图,同时点明时间、地点和饯别的主人公。在绿色的勾栏边,黄昏将尽,夜幕渐渐降临,银色的月亮放射出淡淡的光影。这时,一对情侣踏着月色携手同游,可惜已届暮春,花枝上只剩下残花几朵。“残红”点出时令,同时暗示他们相聚…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文学的暮愁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暮愁”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主题是指人们在日入的酉时与黄昏的戌时至人定的亥时之前这一时段的时间悲情体验。中国文学暮愁主题形成的心理背景是人类原始心理中的日神崇拜。中国文人日暮愁情形成的原因是日暮当归、黄昏闲暇、暮色迷茫与日暮的文化象征。暮愁的触媒主要有光色系列的古道斜阳、日暮远帆、日暮落红、斜阳芳草等意象以及音响系列的夕阳疏钟、日昏胡笳、落日鸣蝉与暮天孤雁等意象。  相似文献   

20.
解佩令     
玉阶秋感,年华暗去,掩深宫,团扇无绪。记得当时,自剪下、机中轻素。点丹青,画成秦女。凉襟犹在,朱弦未改,忍霜纨、飘零何处?自古悲凉,是情事,轻如云雨。倚么弦,恨长难诉。这是一首宫怨词(《粹编》题作《宫词》)。上片写宫女因有感青春逝去而生怨。开头二句是说;有一个人站在华丽的台阶上,因秋天来了,而深深感到自己的青春已悄悄逝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上二句作了交代,意思是说:这个人被朝廷藏匿于深宫,她手中拿着宫扇,没有什么好兴致。这不是一个宫廷怨女的形象吗?歇拍三句写她对进宫时的回忆,从中可看出“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