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开展调查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可以使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少走弯路而达到探求真理的预期的目的。因此,我们从事调查研究,必须要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要坚持唯物论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坚持调查研究中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据,以调查研究得来的真凭实据为依据,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谎报成绩、隐瞒过失等不…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发表四十年来,一直是我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当前,《实践论》是我们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的强大思想武器。一、认识来源于实践,还是主观自生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四人帮”的先验论的一个根本分歧。人们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还是精神、观念?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先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使认识成为科学的能动的反映论,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中,如何正确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这是关系到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又承认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理论,对实践有能动的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层次问题,试提出“文艺层次反映论”这一观点,并对文艺层次反映论提出的客观依据、基本构想等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文艺层次反映论提出的客观依据1、问题提出的必要性。近几年,随着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人们围  相似文献   

6.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围绕这一观点经常出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进一步探讨和宣传唯物论与辩证法内在统一的观点,对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根据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基本原理,对文艺作了一个定义性的科学论断:“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一论断明确地指出:一,文艺是一种观念形态,或称意识形态。二,这种意识形态是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文艺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三,文艺对生活的反映不是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如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对人类(主要是儿童)的认识发生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肯定认识的选择性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但是,有的同志据此主张要用认识的选择性代替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属性不是反映,而是选择”。(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认识定义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有的同志在反驳这种观点时,认为反映论与认识的选择性均有合理性与片面性,主张认识的本质是反映与选择的统一。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选择性并非与其相对立,相平行而是包含在能动的反映论之中,它不能取代或否定能动的反映论。我们的任务不是要用认识的选择性替代唯物主义反映论,而是通过对认识选择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主体论的论争中,对创作的主体意识的确认和尊重,似已无歧见。毋庸讳言,这是对社会主义文学实践中的主体性失落的反拨。其意义不可低估。 但是,在寻根溯源时,一些论者把主体论和反映论对立起来,把作家主体意识的失落现象归咎于反映论,说:“反映论只解决人的认识,不能解决人的价值和感情意志的动向”;或者干脆说:“长期以来人们以‘文艺反映生活’的貌似雄辩实则肤浅的片面  相似文献   

10.
认识对象从具体到抽象,人们对于对象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广义唯物论把客观世界的一般共同性“存在”作为研究对象,并把认识论的唯物论主义原则应用于对这个对象的研究中,使对于“存在”的认识走向了具体。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是反映论。列宁在谈到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时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坚决地主张:思想是头脑的机能,……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列宁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己头脑进行科学探索作出的哲学概括。本文试图通过对人脑认识史的回顾、特别是对当代脑科学成就的展示,从一个侧面探讨有关哲学反映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反映并内蕴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要义.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唯物论为生命线,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辩证关系引入到了实践领域,展现出理论的光辉与思想的锋芒.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普遍规律.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与重要途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精髓所在,其本身揭示了一个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共存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3.
原子物理学在理论认识上一直存在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先验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哲学世界观上两条路线的斗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有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就有什么样的教材体系。因此,从思想体系上彻底改造旧原子物理学教材,是一场积极主动地向资产阶级进攻的战斗任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明:“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辫证地进行的,因而,认识自然界的唯一正确的方法便是辩证法。”显然,唯物辩证法是指导我们改造旧原子物理学教材,正确认识和应用原子现象的理论基础。我们在批修整风,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两变”),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科学命题。它是对认识过程中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基本思想的正确概括。但是,有的同志把“两变”这个命题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立起来,认为“两变”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否定,从根本上动摇了唯物论”。这里,涉及到如何理解“两变”原理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关系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伽利略传》是德国戏剧家贝托特·布莱希特的代表作,它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这位戏剧大师的戏剧思想和艺术风格。本文拟就编年史的结构风格、娴熟的“对置”技巧和微妙的“间离”效果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伽利略传》结构艺术的粗浅认识。一布莱希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人们认识和观察社会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镜子”的戏剧,必须适应人类认识能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把科学的方法运用到戏剧中来。在戏剧中,具体地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唤醒观众批判地对待舞台上的事件,使他们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思考人生。在这个美学原规指导下,布莱希特汲取了东西方戏剧艺术结构的优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提出用“主体论”代替反映论是荒谬的。文学创作中的情感、意志、想象活动都不是与认识无缘而是在反映的过程中与认识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把主观对客观的关系,看成是照镜子式的反映,这是旧唯物论的模式。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则是在坚持物质与意识之间本原和派生相关律,即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同时坚持认识的主体性原则。合而言之,也就是坚持“主客体相关律”。本文通过对主客体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探析,批驳了旧唯物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人们要想认识世界,就离不开思考。要思考就要解决思维方法也就是思考方法问题,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怎样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什么是“自由思考”?“自由思考”的实质和危害是什么?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物;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主观就没有客观”是审美创造的特定命题 ,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反映论并不矛盾 ,与主、客观唯心主义并不认同 ,与机械论、形而上学僵化作风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20.
陈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这一思想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基础,贯通了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使认识更全面、分析问题更深刻、做出决策更正确的方法和原则,也对提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最终提高干部的领导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