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由于注重资源再利用、关注环境、节能减排,因此循环经济符合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乡村旅游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具有天然的条件.文章梳理了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乡村旅游效应,提出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以安徽贵池霄坑村为案例地,分析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在霄坑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提出了霄坑村旅游发展的其他低碳旅游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文明的辽宁省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是指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辽宁省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政策的要求、产业的要求、环境的要求。辽宁省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需要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既要以特色为生命,又要以文化为灵魂,保护和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运用参与式发展理论分析乡村旅游文化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社会参与"视角下保护和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市场需求多样化、常态化的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新业态应运而生.探索乡村旅游新业态项目驱动因素是改善呈现多、散、小、微格局,持续发挥旅游对乡村地区综合带动效益的关键.本研究拓展了扎根理论在乡村旅游新业态方面的应用,以五彩山村特色民宿为例,从驱动其发展的旅游公司、当地政府、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四大关键主体出...  相似文献   

5.
试论循环经济与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旅游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在本质上是相符合的,但是在当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与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相违背的现象。分析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旅游发展项目的选择、旅游资源的开发,景区建设过程、旅游酒店、餐馆经营管理、旅社行经营管理、旅游商品生产、生态旅游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贯彻循环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辨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进而影响了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乡村旅游安全事故案例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安全理论,界定乡村旅游安全的概念.从乡村旅游的主体、客体及媒体等三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乡村旅游主体、客体及媒体安全影响因素图,认为乡村旅游主体安全即为乡村旅游者安全,乡村旅游客体安全即为乡村旅游资源安全和乡村社区安全,乡村旅游媒体安全即为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和乡村旅游交通安全,为辨识乡村旅游系统中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框架,也为乡村旅游安全评价预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了解了永安市八一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当代乡村旅游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总体思路与布局;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策略;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开辟专题主题旅游;区域旅游线路整合策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形象定位;多样化的旅游营销方式;建立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两山”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应积极践行“两山”理论:贯彻“两山”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 居家园;探索“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兴旺和移风易俗;构建“两山”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乡村旅游目的地,然而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缺乏完善的指标体系。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价值理念包括乡村旅游乡土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及乡村旅游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通过构建1个目标、4个系统、14个要素及44个指标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对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赋予权重,并设定评价标准,可以很好的对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乡村休闲体育旅游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实现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逻辑思辨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业态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业态的模式、政策以及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业态资源类型等进行了理论探赜。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我国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伦理观和发展观的重新审视。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对与"传统非持续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现行法律制度作全方位的变革;循环经济的生态本质反映在循环经济的立法变革上,就是要求在循环经济立法的理念上坚持和谐共生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人生观和科学文明的发展观,在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构建中,扩展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内容和权利客体,以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将生态化理念注入循环经济法律责任之中。  相似文献   

12.
综合型旅游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功能较完善,并涉及多项产业,是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载体.综合型旅游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应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替代、再整合、再思考等基本原则,把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产品创新、旅游链条延伸、旅游形象提升、旅游效益增加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修复、文化传承为前提,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为基础,以耦合共生、代谢循环为重点,建设旅游循环经济园区,推进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境下循环发展模式研究的视角,提出循环发展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指出中国循环发展一方面要遵循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而不应局限于经济领域的资源循环研究;另一方面,循环发展可以借鉴自然界超循环理论对经济社会深层次的循环发展机理进行剖析,以社会生态伦理作为生态文明道德红线,以此延伸形成循环发展多维底线;并提出循环发展由3个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和按照两大主线、3个维度进行循环发展制度构建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旅游循环经济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资源与环境保护、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考虑生态系统的特点、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旅游资源类型、产业结构等因素,重视民族生态文化作用的发挥、跨境生态安全与国际交流合作,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为我国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巨大潜力,目前全国各地都把旅游业当作主要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在这繁荣旅游经济的背后,却出现了旅游环境的大量污染破坏现象。笔者拟在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从建立反哺机制的法理和现实基础始论述,注重旅游环境内在价值良性循环,坚持“从旅游中来到旅游中去”的原则,最终提出反哺机制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6.
"旅游+"作为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在业界实践中对于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影响.旅游发展新形势的变化也应与时俱进反映到旅游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改革.本文旨在就多年来旅游产业无边界而旅游办学孤立化的矛盾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旅游+"教育新理念,同时提出"旅游+"办学理念与模式,对于促进我国旅游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重视。但是目前的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空白,那就是忽略了人体排泄物(主要是城市粪便)的循环利用问题,由于这一理论和实践上的空白,不仅使得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循环链条难以修复,而且破坏了水体中的物质循环。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为指导,提出将城市粪便纳入循环经济视野,对其实现资源化管理,完善和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湖南低碳旅游生态系统循环构成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具有低碳特性的旅游业让各省看到了发展低碳旅游的契机。应旅游生态系统恢复、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湖南要从低碳旅游资源的配置、低碳旅游产业链的完善、低碳旅游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三个层次入手,构建由生产因子、消费因子、还原因子组成的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9.
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单位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即旅游经济发展必然由以传统的"数量扩展发展"为主向"质量效益发展"为主转变.考察当前旅游数量扩展型发展模式产生的问题,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转换的对策,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形式的发展模式对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洋经济法律已有一定的积累,但尚未在法律上形成统一范畴,体系化程度较低。海洋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消解在部门法体系下的各个法律部门规范和单行法中,不利于促进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体系化方法对法学研究和实践有重要意义,海洋经济法律应以融贯性要求为标准,在理论层面构建其体系理念,整合现有海洋经济法律。在现实层面,以综合立法模式为路径,推动海洋经济法律内部要素的体系化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