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文本细读和对《无名的裘德》创作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表明作者哈代在该小说中通过对基督教的爱情婚姻规范的挑战以及对基督教的残酷与无情及虚伪和无用的揭露对基督教予以了深刻的谴责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老舍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与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联系。文章从概述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特色入手,以充分例证说明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对该思潮的汲取主要表现在其作品对中国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同时还显示了老舍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技巧的纯熟掌握。文章认为,老舍以他融合了世界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长处的独特的中国批判现实主义实践,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并以其善于借鉴,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  相似文献   

3.
《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都对理学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两者的批判同中有异。《阅微草堂笔记》对理学的指责除了批判讲学家崖岸过峻以外,重点放在指责讲学家标榜门户和提倡无鬼;而《子不语》对理学的指责除了批判讲学家崖岸过峻以外,重点放在对合理人性的肯定甚至张扬。本文将就这种情况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哥达纲领”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的左派——爱森纳赫派向拉萨尔机会主义派作无原则让步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背叛的代表作,是一个彻头彻尾充满拉萨尔机会主义观点的修正主义纲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拉萨尔派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谬论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又说:“这句话只是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这就告诉我们:人们要通  相似文献   

5.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通过深入研究和考证,澄清荒诞的鬼神故事,揭露事物的真相。书中许多地方深入剖析并质疑批判了得道升天、长命不死等迷信说法,并对社会生活中的厚葬之歪风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具有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围绕文风问题而展开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进程中,不但对各种反动的机会主义派别及其思想体系开展深刻的批判,同时也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文风予以无情的揭露.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辛辣地讽刺和嘲笑了杜林夸夸其谈的文风,揭露了他隐藏在“神谕式的胡话”中的浅薄无知。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也不断地揭穿马赫主义者恶劣的“写作手法”,说他们简直不是在  相似文献   

7.
范缜(公元450—515年),字子真,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是南朝齐梁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战斗的无神论者。在儒佛合流、神学泛滥的齐梁时期,他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积极宣传无神论思想,对维护门阀士族反动统治的佛教神学唯心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表现了这个法家人物敢于反潮流的战斗精神。他的哲学著作《神灭论》,在我国哲  相似文献   

8.
《水浒》成书六百多年来,一直被广大劳动人民和知识界所珍爱。书中的主要情节还以戏剧、曲艺、说唱、故事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各地广为流传。人民之所以喜爱《水浒》,是因为它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对封建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给予了无情的揭露、批判和鞭挞。所以《水浒》是具有反皇思想的伟大作品。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在一九八○年写了一篇《略论〈水浒〉的反皇思想》一文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欧阳健  相似文献   

9.
《马丁·伊登》(Martin Eden)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通过对马丁·伊登怎样靠个人奋斗、由一个穷水手成为红极一时的大作家,但又不愿向上层社会妥协,终以自杀了结一生的复杂经历的描绘,对当时的美国社会作了无情的批判和鞭挞,揭露了资产阶级生活的腐败与空虚。  相似文献   

10.
<正> 吴敬梓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代曾经热衷于科举功名,而晚年却写了尖锐批判科举制度、揭露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的《儒林外史》。有的同志说:“吴敬梓晚年的思想和他早年的思想,从这些留存下来的二十三首诗看(指《金陵景物图诗》——引者注),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变化或者变化不大”。①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吴敬梓怎么会从热衷于科举功名而又对科举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呢?怎么会由信奉正统儒家思想而又能够对那个被封建史学家称誉的“太平盛世”进行深刻揭露呢?这不仅关系到对吴敬梓这样一位伟大作家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而且关系到作家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是否必须具备基本的一致性。这是对于我们整个文艺创作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问题,有必要通过讨论,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拉萨尔派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的谬论,作了无情的揭露和彻底批判。马克思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又指出:“这句话只是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的劳动要创造财富,必须具备生产资料,这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拿我们农民来说,要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12.
揭露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总的历史使命。围绕这一历史使命,马克思提出了三项社会教育的任务,其一是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其二用理论武装人民;其三要使社会教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彻底消灭阶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处女作<低地>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反牧歌式作品.米勒用清新奇特而富于浓郁诗意的德语,采取近乎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向世人讲述了巴纳特士瓦本人罗马尼亚说德语的少数民族古老闭锁的生活形态,勾勒出一幅暴虐沦丧、阴暗压抑的乡村图景.<低地>同时也是一幅破败不堪的德意志精神图景.作者对父辈不光彩的历史和所谓德意志民族特性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对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反思主题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战后日本文学对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揭露与批判;另一种观点认为,战后日本文学对侵略战争缺少反省和批判。实际上,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反思主题呈现出了复杂性、矛盾性的特点,其中既有对侵略战争的揭露与批判,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憎恨核武器、呼唤和平等积极思想意义,也存在着宣扬"日本受害论"和"反对战败"等需要清醒认识和给予批判的思想因素。中国学者是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了矛盾的不同方面。战后日本文学的这种"矛盾性"的观点是日本作家自身的"矛盾性"和民族主义立场所决定的,也是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矛盾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马赫却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感觉系列的调整了的(或者协调了的)体系”。“是判定方位的感觉”。“不是具有感觉的人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而是空间和时间存在于人里面,它依赖于人,为人所产生”。伟大导师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马赫的这些荒唐谬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深刻指出:“唯物主  相似文献   

16.
陈献章以自然为宗旨,从实现个体精神的自由境界出发,对名利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正是在这种批判中,体现了道家尤其是庄子对白沙思想的明显影响,彰显了白沙社会批判思想中的道家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7.
鲁迅人文精神的起点与支点,表现为深刻的绝望和尖锐的批判(即彻底的否定)。前者构成后者强大而持久的文化心理后盾。鲁迅人文精神的存在方式即是这种彻底绝望中的批判和彻底批判(否定)中的绝望。否定是这一精神的基本面貌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蔡锷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无情揭露和严正批判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并积极探寻反帝救国的途径,提出了一系列反帝爱国的观点和主张,对于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墨子社会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墨子有关政治、经济以及人际关系等三方面的论述出发 ,对墨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和系统分析 ,并就其中的疑点和矛盾提出了新的见解。笔者认为 ,作为先秦时期两大“显学”之一的墨学的衰落 ,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即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和缺陷。因此 ,尽管墨子对于当时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是无情的 ,他力图改造现实、重塑理想社会的愿望也是美好的 ,但却始终无法实现。墨子社会学说的悲剧性命运是早已注定的  相似文献   

20.
契诃夫从剧本《伊凡诺夫》开始,创造了一个被评论家称之为“缺乏中心思想”的“厌倦”人物系列。而关于这一系列人物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过去一般都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加以阐明的。首先它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反映;其次,它的被反映则是契诃夫强烈的“公民责任感”的表现,是作者对其进行的无情揭露与批判。这些观点并不乏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