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围绕"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争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马克思是否赞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自然观上有无原则分歧;辩证法是否适用于自然界;"自然辩证法"应当具有怎样的学科定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新时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必须承继自然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传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求自身定位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围绕"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争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马克思是否赞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自然观上有无原则分歧;辩证法是否适用于自然界;"自然辩证法"应当具有怎样的学科定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新时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必须承继自然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传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求自身定位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出发 ,对语言哲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于语言的起源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语言起源于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语言和言语所体现的是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关于语言的分音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分音节是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 ,对于语言哲学的发展 ,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挖掘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遗产,不能忽视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前提性问题的全面思考,只有在此理论前提的关照之下,我们才能够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构建一个合乎历史与逻辑的政治哲学体系。探索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前提性问题,必须深入分析政治哲学的内在规定和学科性质,厘清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的理论关联,揭示马克思对传统政治哲学的批判,进而获得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批判性前提。  相似文献   

5.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营造自己的理论过程中,通过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借鉴、批判、改造,形成多元化的理论格局。其中最主要的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解构主义女性主义批评。从纵向看,这些学派表明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脉络;从横向看,则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总体特征。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走向是和后现代主义相融合,并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中发展自身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个派别,这个派别主要是同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恩格斯——青年马克思生活、就学以及开始从事政治活动,都集于善于哲学思维的德国,受到较深的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马克思的政治立场,与其哲学观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中,哲学思想的变化是居于首位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这一变化,可以说萌发于一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经典文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表现为否定了从原理、原则出发的哲学立场,转向实证科学的立场,超越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而创立"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纪念<共产党宣言>,不仅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更要理解他们的哲学革命.只有改变从原则出发的思维方式,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式,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普遍重视斗争哲学,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和谐哲学的重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显示了以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代主题的拓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第二版序言中曾讲过这样一段话:“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恩格斯的这段论述再清楚不过地向人们表明,辩证唯物的自然观是他和马克思两人共同创立的。然而,自本世纪20年代卢卡奇出版了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论文集以来,在西方世界迅速地产生了一股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观上对立起来的思潮。从总体上看,这股思潮具有这样几个理论特征:一是把恩格斯所系统阐述的辩证唯物的自然观的哲学性质,归  相似文献   

10.
拉萨尔在1858——1859年间写了一个剧本:《弗朗茨·封·西金根》。1859年3月,他把这个剧本寄给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并附了一篇关于他对悲剧的看法的手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年的四、五月里分别给拉萨尔写了回信——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常读的这两封信,对拉萨尔的剧本和他的所谓“悲剧观念”进行了原则性的、但比较婉转的批评。拉萨尔没有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的批评,又在五月间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一封长信,为自己的错误观点辩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再答复他。这是有关这个剧本讨论的简单经过。  相似文献   

11.
张载的实学思想包括实事论、践行论、经世论、教化论、科学论等五个方面。它是理学向实学过渡的重要理论环节 ,由此奠定了张载在这一过渡中的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12.
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进入全面发展和繁荣时期,标志是:汉语音韵学研究步入了正轨,不再是"军事战略"下的语言研究附庸;汉语音韵学与日本"日本汉字音学"走向分野,各自承担着独立的学科职责;一些与汉语音韵学研究紧密相关的学术团体十分活跃;学术流派意识明显增强;注重学科本身体系的建设;与发源地中国学术交流有步骤地进行,成果开始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各个门类研究出现了一批富有代表性的成果。其特点是: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上突破原有思维束缚,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学科意识强化;比较传统得到了弘扬,增强了比较研究的科学性;学术发展明显受到中国等国学者的直接影响;文献相承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优势,基础更为厚实,视野更为开阔。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强化的方面,比如,汉语方音史研究还很薄弱等.  相似文献   

13.
着眼差异:比较克罗齐与柯林伍德的历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林伍德与克罗齐均从反对客观主义的立场出发,要求改变历史研究消极呆板的状况,重建历史与哲学的统一。柯林伍德借助历史哲学建构历史学;克罗齐从历史认识本身出发走得更远,认为历史与哲学同一。在国内,二者历史理论的差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反相似点被夸大。文章认为,柯氏与克氏论述语境不同,一个在讨论历史学,一个在讨论历史;二者历史理论架构自哲学观到历史观最后到历史知识观都存在着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14.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08,28(5):49-51
学者做学问,唯求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对所研究的对象,解析推断,思索琢磨;然后将研究的结果,公之于世,以实现自我价值。在学术上,不必固守派别、宗系,而应吃"百家饭",吸收各家之长。做文学研究、写美学文章的人,要多些艺术感觉,多些审美经验。拙著《艺术哲学读本》,断断续续写了20多年,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从艺术主体、艺术客体、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艺术典型、艺术鉴赏(艺术接受)等方面,论述了艺术的特殊品格。与以往一些艺术哲学同类著作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活动基本类型的有关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并由此出发,寻找艺术的坐标,提出自己关于艺术的新观点;同时探索了艺术哲学的变革路向,即:艺术哲学不能只局限于认识论,而应该在保持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变革,用人类本体论的哲学思想建立新的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大学生如果因刑事犯罪被处以刑罚,或者因严重违法被处以治安管理处罚,往往就会被高等学校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社会惩戒与学校惩戒衔接有其必要性,但是当前制度中存在严重弊端。高等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保障其受教育权,慎用开除学籍处分。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王弼的哲学思想,许多学者和哲学史家将其概括为"贵无论"、"无的哲学"。我们认为,此种观点有其偏颇之处。王弼虽强调和突出了"无"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但并没有否定"有"的价值与作用。为了论证此观点,我们立足于三个方面来分析:"崇本举末"(有无、本末关系)、"以无为用"(有无、体用关系)、"名教本于自然"(有无、名和自然)。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哲学凭借概念展开推理,在它的叙述过程中,实例和说明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学侧重于重现过去的历史事件,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它的叙述中占有本质重要的地位。由于哲学和历史学之间的差异,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总是相互攻讦,哲学家认为历史学过于重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忽视理性,历史学家认为哲学把自己的发明和先天的虚构放在了历史当中。但是他们都不否认哲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二者融合的观点。克罗齐主张哲学与历史学的融合,但认为历史哲学不能成立,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历史哲学不仅可能而且具有内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高丽时期“为人女”女性在择偶问题上享有与同一时代、同一阶层男性大致同等的地位;在家庭关系中,户籍记录方式和律法上以及实际的家庭生活中她们受性别因素的影响较少,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多。在受教育方面,她们没能享有与其同辈兄弟相等的权利,女性不管身份贵贱,均没能接受学校教育,只接受有限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实践哲学的立场上看,自然观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内蕴于人类生活实践之中.人类生活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则意味着自然观的三个层面.因此,从人类生活实践的视角,克服对自然观的片面理解,将自然观理解为一种"复合自然观",是挽救环境危机的一个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新视野——平等·对话·沟通·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传统师生关系的基础——二元对立的哲学认识论根源着手 ,剖析了传统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局限 ;并在现代哲学和各种文化思潮如解释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的启示中寻找师生关系的新视野 ,从而建构平等、对话、沟通、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