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度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晨 《重庆社会科学》2007,(4):10-11,21
从制度的层面探讨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制度的正义促进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制度和谐是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推动社会和谐理念落实的客观需要,是巩固社会和谐建设成果的重要保障。要想实现制度和谐,第一要务是以社会公平为基石,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两个同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制度正义。  相似文献   

2.
个人、企业和政府作为消费行为主体,也是节约行为的主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各种类型的制度工具,引导个体消费行为和企业生产行为,规制政府消费行为,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消费行为涉及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市场领域,构建节约型社会需要多重制度安排,包括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市场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四种基本制度工具。  相似文献   

3.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追求和理想状态,更是社会或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基础。西方世界的政治价值赋予了社会正义自由和平等的基本内涵,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正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社会正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实践,它塑造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驱动着民主政治的进步。在实践中,社会正义实现的途径是制度正义,包括经济制度的正义、政治制度的正义和法律制度的正义等。社会正义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世界人类要立足现实,回溯历史,思考未来,科学和合理建构社会正义的实现机制,而在我国就是要建立彰显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论合作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康之 《齐鲁学刊》2004,(1):115-120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治理体系,其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应当从后工业社会的交往关系和行为互动机制出发,谋求优化社会整体的道德化方案。从人的行为需要规范的角度看,制度化的道德规范可以发挥引导性的功能,使人在社会合作治理中增强自愿行为。合作治理取决于人们之间信任关系的确立,而道德则是人们之间信任关系的基础。所以,只有建立起道德制度,才是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刘艳娥 《云梦学刊》2014,(5):142-146
制度安排是诠释当今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发展深化的重点与切入口径。中国传媒发展及其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相互交嵌,传媒系统与传媒文化以及社会其他子系统和场域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联。中国传媒的制度调整与体制创新不仅需要考虑传媒本身的行业特性,更要基于传媒发展演进的生态视角,考虑传媒生存形态、传播形态和运营形态等赖以形塑的宏观外部情景系统,以完成中国特色传媒制度框架的建构、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7.
论道德建设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让大众选择道德的方式追求利益 ,靠道德说教和制度安排的协作。由于目前大多不道德行为的出现都不是因为无知 ,证明是我们的制度安排不够有效。导致制度低效的原因是制度本身存在结构不完整、体制不合理、缺乏预见性等缺陷。要想有效制约损人利己行为 ,除了要修正既有制度缺陷 ,还得增设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制度能与各种禁止规则配套 ,有效制约损人利己行为。但对它的全面建构 ,必须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8.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所有渴望赶超先进的后发国域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是抓经济技术的后发优势,而是抓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抓制度安排后发优势有制度模仿和制度习创两种方法.那种认为后发国域只能搞制度模仿而不能有制度超越的观点是不对的.须警惕,后发国域所具有的制度安排优势不仅不会自动起作用,而且存在流失的可能.造成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理论缺失、制度忌讳和利益掣肘.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和帮助。社会政策制度作为一种再分配机制,能够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最直接的手段是通过非市场化的手段直接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物质性或非物质性救助,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基础。社会政策是弱势群体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社会政策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减压阀,社会政策是市场化运作机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一些学者对农地制度与农村社会和谐的关系存在误解,错误地主张以土地私有化来化解土地纠纷.征地纠纷及其上访针对的主要是城郊农村的土地,牵涉的主要是土地的级差收益,不能作为中国农地制度的经验基础.在户均不足十亩、分为十多块的农地上,农业生产需要农民合作提供公共品,土地私有化会使合作格局崩盘.农用地纠纷及其上访多发,这与取消农业税、农产品市场变动、土地制度预期等多因素有关,与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无关.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符合中国农村现实,它赋予村庄集体的治权,能够保证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和纠纷的顺利解决,可以真正保障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权和保障权利的社会。权利结构的分化必然引发社会的分化,而权利的和谐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正义的社会要求社会制度安排保障权利的公正和谐,权利的公正和谐成为社会和谐的实质。在改革进程中,权利结构的分化整合及其制度建构,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议题,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在权利与责任对等基础上实现权利和谐的社会制度建设时代。  相似文献   

12.
消费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当前中国存在的诸多消费不和谐现象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和实现消费和谐,包括实现公平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安全消费、文明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如何将生态和谐现实地融入到整个社会和谐的体系之中,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中民间机制尤其是环境运动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对政府机制的补充,有效地促使了生态和谐现实地融入到社会和谐的整体中。  相似文献   

14.
各民族都是差异化发展的,和谐社会是民族差异化发展基础上的和谐。实现和谐社会要把握其民族化实现形式,从而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张力保持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契约宪政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宪政是近现代社会的根本政治法律制度,是限制政府权力,确保民主政治,充分保障人权和人民主权的基本制度安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事业中,宪政之治作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宪政契约,成为确立公民与政府之间和谐关系的总契约,同时也成为构建整个社会和谐秩序的最为根本的契约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从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价值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如果不能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公平分割,就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分析,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在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上,应该着重研究解决缩小社会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生产实践与日常生活中思想意识和娱乐体育取向的积淀,是人类区别于物的本质特征;文化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各种不同的划分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先进文化一旦被族群或国家认同,便会成为国家、民族的盛大节日,发生巨大的亲和力与凝聚力,持续地恒定地推动这个国家或民族的不断发展;要想使一种文化获得各民族的认同,就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持久而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周易》的社会和谐思想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阴阳和谐是它的本质;圣人君子在位是实现它的首要条件;社会财富是实现它的物质保证,有等级的和谐是它的根本特点;礼义刑罚是实现它的制度保证;道德修养是实现它的必备条件;由家庭和谐、国家和谐到天下和谐是实现它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判断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价值.社会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马克思及其继承者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是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