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虚”、“静”是老子哲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都是老子以“无”之最高境界观照实有的政治和人生领域,是对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有”之道的境界表达。老子认为,达到“无”之境界合一的“虚静”境界,才能觉悟到应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的“虚静”的行为方法和原则,老子的“虚静”观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的人们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位词本来并不反映除方位外的其他意义,但当作者将某种内涵融入方位词时,其便可以反映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者个人思想趋向的体现。这种被融入了内涵的方位词类似于意象或隐喻。在《庄子》的寓言故事中,表示南北的方位词多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出现,都是象征一种无所畛域之地,象征着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且方位南比方位北地位更高。  相似文献   

3.
和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医学理论博大精深,居于中国古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也同样蕴含着和的美学观。和是中医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理论精髓,从中医的起源到四气五味的调和,从阴阳和合的理论到中药组方之君臣佐使,无不体现了和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以及尊严。纵观古今,关于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的话题有很多,也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哲学家,对于人生的价值和生命话题进行了阐述,其中,道家学派对于这句话记得阐述较多,比如说,道家先祖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对生命话题的阐述是这样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阐述无生命的起源问题,而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庄子,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阐述,有了其他的见解,在他的具体言论中提出了尊生的思想。本文就通过具体例子,详细解读庄子对尊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研究《庄子》和《孟子》文学比较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两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与哲学经典之间相同与差异之处,学习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部古典巨著。本文从《庄子》和《孟子》的思想观点、语言使用与寓言运用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烛虚     
《金色年华》2008,(10):46-46
沈从文的《烛虚》是他最好的散文作品之一,其中第三节有这样的话..和尚、道士、会员……人都俨然为一切名分而生存,为一切名词的迎拒取舍而生存。禁律益多,社会益复杂。禁律益严,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一个奇人,《庄子》是一本奇书.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庄子》的内涵极为丰富.本文通过对庄子人生的透视和对《庄子》散文的解读,从庄子的人生追求和生命境界的角度展开论述,说明庄子的人生追求是“自由旷达、逍遥自适”,庄子的生命境界是“拙朴纯真、天然浑融”.  相似文献   

8.
9.
“逍遥”指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庄子的逍遥思想是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一种思想的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或者是文化意识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庄子逍遥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逍遥思想的含义以及影响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庄子的逍遥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逍遥独具其浪漫主义情怀,其可启示人们思考无待途径,追求超然物外,物我两冥,寻找心之所向的乌托邦。但逍遥的结局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如果不看清无待的结局,只是表面地认识逍遥,就容易沉浸阿Q精神胜利的愉悦中。实际上达到无知无欲、忘我忘世、化蝶化物的境地,不是物理上的死亡,就是精神上的幻灭。  相似文献   

11.
庄子和一般人的最大不同是,人们都眼红的东西他看不上,而他看重的东西人们却往往并不在意。庄子最看不上那种追名逐利以至于为此而机关算尽蝇营狗苟的人,他骂这些人骂得痛快,与这些人的界限划得很清楚。庄子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用现在的话说,“温饱”就可以了。其实,在他做那个“漆园吏”的时候,好像连温饱也难以保证,有时候揭不开锅,需要出去向别人借米。即使这样他仍然不改其志.自我感觉很好。  相似文献   

12.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庄子》是一部凝练了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对天地、生死、人伦等方面看法的恢宏巨著,其中包含着庄子对"语言能否表达世界"这一语言学界基本问题的独到观点。作为德国汉学家长久以来的研究重要典籍之一,译者在传达《庄子》哲学性语言时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对于此书的译介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选取著名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庄子》德语译本,在总结庄子语言观的基础上,分析其德语译文是否正确传递了其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生死关系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哲学命题,《庄子》一书中多篇中有所论述,从外生死——对死亡的猜想、齐生死——生死之变乃形式之变、无生死——超越生死之境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能够使我们对《庄子》一书中的生死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地把握。  相似文献   

14.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中国兴起已十余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此类节目在策划和制作中出现了节目内容乏善可陈、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深夜零点档娱乐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自09年在安徽卫视播出,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收视率。文中从叙事学角度对《非常静距离》进行分析,便于探寻节目在叙事方面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5.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其核心是追求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是通过打破生死、世俗和自身的束缚,而达到的一种心灵自由的体验,和物我合一的感受。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相似文献   

16.
邓景年 《现代交际》2010,(8):50-50,49
庄子的“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是一种文学样式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含蕴丰富,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庄子藉此叙述以无限接近不可名状之“道”的真义。“三言”阐释方式对于抽象原理理论方面,诸如文艺理论和哲学思想的描述和阐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庄子·秋水》中河伯与北海若的第七番对话主要讨论人与动物及人与天的关系,其中包含着对于人类中心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超越性的伦理学指向。然而,郭象、成玄英等人的注疏中存在着对于这一伦理学指向的误读。对郭象、成玄英、王夫之的注疏进行梳理,揭示其伦理学含义与其对于原文中伦理学指向的偏离。最后,总结人类中心主义、功利主义的合理性及《庄子·秋水》中伦理学指向对于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秋生 《老年人》2008,(7):21-21
庄子的结发妻子先他而去了。他的好友惠子去吊唁。到他家一看,庄子正坐在地上“鼓盆而歌”,没有半点悲伤。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荀子解蔽的认识论主要包括蔽产生的原因和虚壹而静的具体方法,以往也都是循着这样的路径对其进行阐述。在循依荀子本人的观点的基础上,融合前人对荀子解蔽思想的理解,将解蔽的过程展开为体认道的过程,旨在从蔽产生的原因和解蔽的方法讨论中找出蕴含的反思意向。  相似文献   

20.
读了湖北教育2010年第一期的文章《语文教学,请放慢脚步》一文,我一口气读完,感觉作者的话句句写出我的心里感受。《语文教学,请放慢脚步》一文中,作者十分真实写道:“放眼语文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呈现出高要求、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