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如何通过企业家这个因素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指出企业家的技术创新行为具有明显的公司治理属性,公司治理结构是依靠市场控制和组织控制两种模式,分别以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为主来对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发挥激励作用,从而影响企业家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并进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的效率源泉之一是利用了职业企业家的专业经营管理才能,这也是现代企业能够逐渐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企业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则取决于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决定了有专业才能的职业企业家的积极性,进而决定了现代企业的效率。虽然始于1979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国有企业效率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显然与缺乏对国有企业企业家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密切相关。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这个既有重要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虽然相关论述已经不少,但能以专著形式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企业家魅力在新经济时代日益凸显的重要性,本文从企业家的魅力来源和企业家魅力的扩散和传递途径两个方面讨论企业家魅力的内涵,据此分析影响企业家魅力强弱的因素,并提出增强企业家魅力形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的产生 ,源于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取代两权合一的古典企业制度是因为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对应于两权分离 ,在企业组织中 ,企业家职能分解为所有者企业家和经营者企业家分工的结果。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效率 ,另一方面 ,也产生了分工后的协调及相应的协调成本问题 ,也就是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中国国有企业 2 0年来的渐进式改革 ,在探索改革路径和方向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缺乏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即国有企业的有效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家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家的成长需要外部有效的激励作用于企业家个体 ,促使企业家个体不断发生质的变化 ,最终形成具有完整人格的企业家。毫无疑问 ,外部激励对企业家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长期以来 ,不管是在企业界还是在理论界 ,一谈到激励问题 ,必是指物质激励或金钱激励 ,很少论及精神层面的激励以及对人性 ,即所谓的企业家人格的关注。无论是厂长负责制、职业经理人理论、职业企业家理论 ,还是年薪制、期权激励、赠…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进入权与企业层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产生于市场机会并且是市场机会价值化的组织。企业家发现市场机会,并须说服物质资本和其他人力资本参与市场机会价值化的一系列活动。企业成长是企业家不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以及其他人力资本不断地学习利用市场机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家面临两难选择:参与者越多,市场机会价值化程度就越高,但市场机会被参与者盗用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内部层级结构正是限制事后竞争和激励专用性投资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企业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企业家人力资本细分为教育型人力资本、实践型人力资本和激励型人力资本,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贡献,实施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源于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应于两权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行为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委托代理的产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建立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对称安排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种群关系理论,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划分为不同生态位 企业种群。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资源基础、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激励水平和环境动态性 5 个维度出发,探究不同生态位新能源汽车企业种群商业模式创新的联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低生态位 企业种群存在“技术创新-激励水平”“技术创新-环境动态性”两种高水平商业模式创新联动机制;中生 态位企业种群主要通过内部资源基础和企业家精神驱动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发展;高生态位企业种群存 在“企业家精神-环境动态性”“企业家精神”“激励水平-环境动态性”三种商业模式要素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要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必须有一支强大的职业企业家队伍作支撑。企业家是企业的擎天柱。职业企业家不应戴乌纱。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只有真正解决政企分开问题 ,才能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田沃土。在建设我国企业家队伍时 ,关键应建立新型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晋商票号的人身股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资本构成制度,职工持股制度是一种对所有职工进行股份化的制度。这两种制度都能起到激励员工,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企业资本的作用。但二者产生的经济基础、参与的范围、取得的条件、是否有等级、能否吸引和稳定人才、对人力资本激励的程度等方面又存在不同。晋商票号的人身股,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是今天乃至将来的企业家值得珍视的遗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家道德建设,企业家道德可以起到改善企业形象,培育企业精神,维系企业员工的作用。但是目前企业家自身和社会环境都对企业家道德建设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应当从激励、约束、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以及完善法律等角度入手,切实提高企业家道德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中国企业投资项目日益趋同化的经济现象,以羊群行为为视角,运用博弈论和贝叶斯法则,剖析其深层次原因.将管理学中的期望理论运用到投资领域,企业投资激励力由利润和期望值共同决定.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家乐观情绪蔓延,激励力由利润决定,企业家乐于投资不同项目来追求高利润,此时没有羊群行为发生;萧条时期,悲观情绪传染,激励力由期望值决定,企业家投资项目日趋相同,羊群行为发生.为预防投资项目趋同化的羊群行为发生,企业家应调整急功近利心态,政府应建立鼓励企业投资创新的宏观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中国企业投资项目日益趋同化的经济现象,以羊群行为为视角,运用博弈论和贝叶斯法则,剖析其深层次原因.将管理学中的期望理论运用到投资领域,企业投资激励力由利润和期望值共同决定.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家乐观情绪蔓延,激励力由利润决定,企业家乐于投资不同项目来追求高利润,此时没有羊群行为发生;萧条时期,悲观情绪传染,激励力由期望值决定,企业家投资项目日趋相同,羊群行为发生.为预防投资项目趋同化的羊群行为发生,企业家应调整急功近利心态,政府应建立鼓励企业投资创新的宏观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的激励机制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企业家激励机制的探讨在理论界已经展开.文章通过对激励理论的分析综述,从企业家激励的目标出发,提出了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原则;从企业家报酬机制入手,对企业家的物质激励进行了探讨,同时从企业家的事业激励和声誉激励角度,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构建自主创新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入分配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功能。企业、政府和社会是收入分配激励的主体,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则是收入分配激励的最主要客体。薪酬激励、股权激励、项目激励和成果奖励是收入分配激励的主要模式。构建自主创新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必须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加快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能力:理论、结构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研究企业家的一般假设和推论,回顾基于企业家能力的重要观点和倾向。提出了企业家能力的三大主干内容和四种必备结构,认为对于企业家队伍的开发和营造,应该从培育、选拔、竞争和激励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作为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市场上的主要需求方,是否支持和接受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决定了企业社会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企业员工流动率、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等影响了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社会工作的态度。社会工作机构的定位和服务内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和激励是激发企业家需求、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财务报酬与非财务报酬的角度,对比分析多种常用的企业家激励方式,提出只有结合各种激励方式的作用机理,合理搭配各种激励方式,才是适合企业的有效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超产权激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产权理论构建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理分析模型,解释企业家的超产权激励原理,提出相关的企业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