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17年11月,在黄炎培等人的大力呼吁和倡导下,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复办暨南学堂,并令黄炎培具体负责筹办工作。身为筹办员和校董的黄炎培为国立暨南学校规复初期的发展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在学科建设方面,首设商科,这既适应了南洋华侨的实际需要,又为暨南学校商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袁世凯及其代表的南北政府侨务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贵祥 《江汉论坛》2005,2(7):95-99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在中国政坛上渐次出现南北对峙的两个政府,即以袁世凯等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京政府(又称北洋政府)和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南方革命政府。在民国初期侨务政策的基础上,南北政府均制定了相应的侨务政策,并做了一些侨务工作。南北政府的侨务政策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在本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诸如保护华侨权益方面,南方政府比北京政府更加积极全面,深入侨心;大力发展海外国民党组织则为南方政府的独出特点;吸引侨资的效果北京政府不如南方政府显著;南方政府侨务政策比北京政府影响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3.
两宋福建文化的发展令人瞩目,研究成果甚丰.但对福建唐代文化发展的状况,学术界却论述不多,重视不够,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讨.一唐时,福建地处鱼米之乡,号称富绕,但局守一隅,当地人往往安于本土,"不肯北宦".中唐以前,福建人在中央政权里任职的很少,文化上也较为落后,从唐高祖武德到唐  相似文献   

4.
弹指挥间,暨南大学即将走过百年,在这一个世纪的奋斗和发展历程中,从南京到广州,暨南五次播迁,栉风沐雨却奋勇前行;从三落到三起,暨南几经沉浮而自强不息,始终屹立于时代的潮头浪尖。回顾暨南百年,我们看到,是一个世纪的沧桑炼铸了今日的“暨南精神”,又是“暨南精神”铸就了今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对于侨务系统来说,就是要用邓小平侨务理论武装各级侨务干部的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具体而言:(一)进一步强化侨务机构与侨务队伍建设,是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前提;(二)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是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的基本保证;(三)坚持“为侨服务”的思想,是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四)做好引进海外华侨华人智力工作,是开创跨世纪侨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北洋政府时期安徽地区的灾荒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焱 《江淮论坛》2008,(2):106-111
安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历史上一直灾害频仍,素有"多灾省"之称.到了北洋政府时期,自然灾害仍是连年不断、种类繁多.本文就这一时期政府对灾情及赈灾的基本态度,赈灾机构的建立与职能的划分,以及赈灾的措施、途径与方法等作一论述.希望能对我们今天做好防灾、救灾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对法官职业道德的制度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提高司法效率与遵守司法礼仪作为法官业内活动方面的道德准则;以维护司法独立与保持清正廉洁作为法官业外活动方面的道德准则;以洁己奉公与束身自爱作为法官个人操守和私生活方面的道德准则.北洋政府对法官职业道德的制度化设计与现代法官职业道德准则有着很大的一致性.然而,由于受政权性质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北洋政府对法官职业道德的制度化建设远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发生于1927年的海防惨案是民国时期具较大影响的涉侨事件。事发偶然,却是双方长期矛盾的大爆发。案中华侨损失惨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函商、抗议、会商、派员宣慰等途径积极斡旋,但收效不大。惨案的解决,延宕多年。此案揭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外交在受制于法国的窘境下,以树立政府的新形象所做的种种努力,其结局促成了侨务局的设置、侨务条例的制订及1935年《中法越南商约》的签订,不失为"革命外交"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端方与暨南学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暨南学堂的创办是20世纪初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端方为暨南学堂的创办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可以说,没有端方就没有暨南,端方是一位在暨南校史上打下了深深印记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暨南大学者 ,政府特为侨居海外之侨民子弟归国求学而设者也。”由 1 90 6年创办的暨南学堂、民初国立暨南学校发展而来的国立暨南大学于 1 92 7年夏正式成立。1 935~ 1 946年 ,何炳松 ( 1 890~1 946 )出任暨南大学第三任校长。作为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 ,何炳松大力倡导学术研究 ,认为国立大学的使命在于培植专门人才和研究高深学术 ,而最高使命乃在学术研究。他于 1 936年创办了《暨南学报》等学术刊物。在其任内 ,暨南学术园地呈现出百花吐艳 ,各派学说互相争鸣的繁荣景象。大学学报是反映并代表着高校科研水平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1917年中国银行通过"民六则例",旨在扩大商股权力,摆脱北洋政府控制.安福系上台后欲图控制中行以资党争,要求恢复旧则例,由此引发安福系控制的国会、政府与商股股东之间的新旧则例之争.则例风波中中国银行与政府财政、党派斗争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了中行的双重身份及其发展困惑,以及商人在金融领域话语权的增强,暴露了北洋政府时期央行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发轫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高等华侨教育,已经走过了一条坎坷与辉煌的历程。暨南大学素称“华侨最高学府”,她的前身暨南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这是由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经过几代暨南人的辛勤耕耘,建校92年来,暨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办...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形成于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警察制度,是以清末警察旧制为基础,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加强军事独裁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政府在警察机构、警察法规及警察教育等方面的警政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步骤,使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在清末初创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李 玉李玉 ,1 968年生 ,山西山阴人 ,历史学博士 ,现为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李玉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研究”( 0 2CZS0 0 7) ,主体内容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的激励因素及这一时期的公司法规、公司注册制度以及公司制度建设相关法规 ;第二部分从发起人、股东会、董事与监察人、股份、股票、股息等机制层面对北洋政府时期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进行重点剖析 ;第三部分分别研究这一时期的无限公司、两合与股份两合公司的制度特征与运作实情 ;第四部分对北洋政府时…  相似文献   

15.
浅析北洋政府的灾荒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政府时期是自然灾害的高发期,几乎无年不灾,而且灾区广、灾情严重,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面对巨大灾荒,北洋政府逐渐重视荒政,相继建设和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与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取得应有实效。  相似文献   

16.
时光如水,岁月不居,弹指间,暨南大学已经跨越了百年沧桑。百年暨南,三落三起,然弦歌不辍;世纪学府,五次播迁,而薪火相传。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我们开创了独特的侨校办学理念,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大学精神——“暨南精神”。什么是“暨南精神”呢?经过半年来的“暨南精神大讨论”活动,我们综合广大师生对“暨南精神”的理解,将其主要内涵提炼概括为“声教南暨,协和万邦;忠信笃敬,爱国爱校;兼容中外,和而不同;愈挫愈奋,弘毅自励;知行合一,勇于创新”。一、声教南暨协和万邦纵观暨南百年发展史,“声教南暨,协和万邦”始终是…  相似文献   

17.
福建侨资企业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涉侨部门侨务共识比较弱,招商工作存在局限性,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程序脱节,跟踪服务不到位,服务规程不规范;缺乏优质侨资企业生态环境。为此,建议建立涉侨职能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科学认定侨资企业,比照内资企业享受优惠待遇;改进政府招商服务机制,引导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完善平台载体,增强侨资企业发展新优势。当前应组织开展排忧解难专项活动、打造世界闽商企业总部区、设立华侨投资专业园区、鼓励设立侨商金融机构、设立侨资企业专门服务机构、打造"侨商论坛"品牌。  相似文献   

18.
劝学所沿革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劝学所”由严修于1905年在直隶首创,后推广全国,标志着中国县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历经清末、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直至被“教育局”所取代,历时18年。期间多有变化沿革,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12日,由暨南大学中文系、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国际学术会议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暨南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在南京创办的暨南学堂。风雨行舟,暨大这艘航船,历经磨砺,能够行驶到今天,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它们是如此的厚重和韵味深长,一触摸就让人平添出无限的自豪和力量。一、自强不息成大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可谓暨南精神的魂魄。没有这一点,就没有今日之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