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霍红  刘猛 《学术探索》2013,(2):97-100
语言的模糊性产生于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创造语言的经济性。语言天生具有模糊性,它符合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规律,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符合社交情感需求,符合物理世界与语言相互映像的可能。因为正是由于模糊语言的存在提高了说话人在话语中提供的信息的信度、详细度以及关联性,因而,模糊的语言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人类的认知心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类属划分、语言及交际活动四个方面说明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这种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类属划分的模糊性,指称这些模糊范畴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语言和客观事物或现象是通过认知活动产生联系的,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模糊反应时,其对应的语言符号必然具有模糊性;由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成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客观世界固有的属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本文探讨了模糊性的解释及其产生原因,说明了语言模糊性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言语交际功能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自然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起着润滑刑的作用。采用何自然等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对模糊限制语的言语交际功能及其与语用失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够增强话语表达的灵活性和得体性。但如果误用滥用,也会导致语用失误甚至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与离散性是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研究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语言离散特点有助于促进翻译忠实性原则的提高。本文通过语言的离散性与语义模糊的因果关系分析,进一步证明语义模糊的根源来自于人类的认知行为和语言现象本身,并提出几点基于离散性特征的模糊语义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6.
模糊与精确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语义的模糊性是认知客体的类属边界的不确定性在语言中的反映。用科学或数学方式对认知客体进行量化描述时形成精确性语义。汉语时间词具有模糊和精确两套系统,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场合不需要精确性时间词。模糊性时间词的存在,不但源于日常认知方式,而且基于具有主观随意性、客观不确定性和结果非精确预期性的日常生活方式;精确时间词的出现依赖于人们所使用的测度仪器。  相似文献   

7.
一、模糊性思维的客观根据思维是一项严谨的心理活动,而"模糊"在词义上却是含混、混浊、不清的同义语.模糊性思维借用了"模糊"这个词,但并非存有"含混"的词义.模糊性思维不是模糊的思维,而是反映以模糊现象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首先,从思维的物质外壳来看.人的思维活动无论是丰富的还是苍白的,是高深的还是  相似文献   

8.
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存在模糊的语言形式。模糊语言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它不是糊里糊涂、模棱两可。语言的模糊性既体现在语言本身,也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中,如话语意义模糊。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模糊话语有很大的运用价值,运用得当能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章婷 《学术探索》2004,(7):115-118
时间词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词汇。时间词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模糊性和精确性的对立统一特点。我们结合哲学 ,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知识 ,从语言的思维特征 ,概念化角度探究模糊时间词的语义特征。对时间词作了简要的划分 ,并从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模糊时间词进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0.
模糊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语言表达层次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从美学意义上探索模糊语言,其实质通常体现在本体模糊和认识模糊的混合体,对语用合作原则的违反,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和对语言艺术的美学追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