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从众心理影响下大学生行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人们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当代大学生在所处群体影响下的从众行为表现在学习、生活和消费等各个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从众心理影响下的大学生行为的分析,就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从众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明辨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为大学生行为提供正确的行为导向,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大跃进"运动的产生也不例外。"大跃进"时期广泛存在着"急于求成"、"骄傲自负"、"‘左’比右好"、"盲目攀比"、"崇拜权威"、"趋利从众"等特殊社会心理。这些社会心理对"大跃进"运动的发生、发展和持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从"大跃进"运动的社会心理动因角度对"大跃进"时期社会心理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形成原因以及留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幼儿从众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众行为也称遵从、相符行为 ,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 ,改变自己的态度 ,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 ,而产生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通过采用问卷法、测查法对 3~ 6岁幼儿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幼儿从众行为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幼儿的从众行为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智力水平对幼儿的从众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父母的年龄、职业、教养方式等对幼儿的从众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幼儿更易接受同辈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大跃进"时期的学习思想和实践,是毛泽东为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有益尝试与努力,不能因为"大跃进"运动而忽视或否定它。它告诉我们:90年来,中国共产党能战胜种种困难,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界有关"大跃进"运动的研究主要涉及大跃进运动的起源、失败原因、影响、评价等问题。无论是从学术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国内学界都应正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西方学界关于"大跃进"运动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O2O商业模式的内涵、发展及其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社会心理学理论中有关从众行为的文献资料,构建O2O商业模式下网络购买从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资料,根据取得的数据检验模型假设,发现人们的自我意识与管控对O2O商业模式下购买活动的从众性存在显著影响,而群体认同感、O2O产品信息对称性对该模式下的购买活动从众性不构成显著影响。最后,对验证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对O2O商业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企业经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个体行为大多是受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影响而产生的。从众即指个人行为与群体行为相一致的现象。从众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从众现象进行研究,可以促进人们维护社会秩序和发扬良好的道德风尚,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消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8.
在"大跃进"的三年时间里,中国妇女运动从最初的积极参与,到中间的调整反思,直至后期的跃进浪潮再起,经历了特殊而重要的历史阶段."大跃进"运动给妇女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既写下了妇女思想解放史的新篇章,也表现了忽视妇女生理特点和缺乏对妇女的劳动保护、造成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以及妇女界在"妇女是否解放?"等理论问题上的困惑和迷茫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隐私计算理论和从众效应理论构建了在线健康社区隐私计算-从众效应隐私悖论模型,探究感知风险、感知收益、用户群体认同感和用户愉悦感等因素对用户隐私悖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平台的信任程度、社交性感知收益、用户群体认同感及用户愉悦感对隐私悖论行为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隐私保护意识、实用性感知收益对于隐私悖论行为的产生没有显著影响。为此,用户应增强隐私保护意识,防范无意识泄露隐私行为;平台应采取措施强化用户隐私保护,提高用户社交性收益和信任度;管理部门应制定并完善隐私保护规章制度,强化宣传教育,从而促进在线健康社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民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及文艺界的推动下,通过动员群众而创作的。它首先是文学文本,同时也是历史文本,它产生于"大跃进"的年代并构成了解读"大跃进"的重要材料。大跃进民歌的创作具有政策指向性,传播具有规模性,同时情感流露具有浪漫性。这些都是大跃进民歌的历史性特征。通过对大跃进民歌文本历史性的考察,可以看到大跃进年代文化的运动机制以及大跃进民歌本身的历史悖论。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心理成因,对了解“大跃进”运动的全貌和历史启示尤其重要。学术界对此问题的探索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以后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首先,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其次,研究的内容和问题意识可以进一步深厚些;再次,要在充分、合理地利用和挖掘已有的资料的同时挖掘新的资料;最后,研究手段和方法应该进一步由单一走向多元,特别是要运用心态史学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价值规律的态度和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在指导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时候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因为无视价值规律,他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通过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惨痛教训,他又认识到价值规律不可违背;在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以后,他一方面承认价值规律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但在另一方面又企图超越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3.
1958年的大跃进民歌中充满了大量的太阳崇拜意象。毛泽东作为太阳神的人格化表征,具有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太阳崇拜一方面是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变异;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对毛泽东的真诚热爱,另一方面又夹杂了个人的崇拜情结。对这一现象的历史勘探与现实考问,无疑有助于民族文化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跃进文学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创作违背艺术规律,以群众运动的形式来从事诗歌创作,小说、戏剧、散文等出现了粗制滥造的急就章,内容上以表现个人崇拜、歌颂人民群众改天斗地决心和“三面红旗”为主,人物类型化,结构公式化,语言普泛化,以空洞的说教代替了形象思维。大跃进文学彻底政治化,丧失了艺术的品性。  相似文献   

15.
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中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一次错误实践。撇开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领袖传播、组织传播、媒介传播等几个方面的合力作用,对在极短的时间内,能使大跃进运动成为全国普遍性的高潮加以分析,以期对现在的政治传播机制构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唯意志论倾向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大地上掀起的大跃进运动的哲学依据;大跃进时期唯意志论倾向体现为当时人们对主体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大肆喧染;大跃进时期的唯意志论倾向的形成有四方面的根据:即大破条件论,把虚拟条件当作真实条件,以制度优越论代替条件论,误用类比推理。大跃进时期的唯意志论倾向的特点是:背离实事求是原则,诉诸群众运动,轻视科学和权威。大跃进时期的唯意志论倾向导致的灾难给了我们以下启示:一是应切实贯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是正确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流动模式改变对大跃进时期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试图从社会流动模式改变的角度去了解大跃进时期的教育.1949年后,社会流动模式的改变与干部群体规模的膨胀,极大地提高了民众对教育的需求.大跃进时期教育变更的最大特点是教育规模扩大与教育更加政治化,而教育规模扩大与大跃进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无法满足有关,政治化也与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手段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社是毛泽东提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之一,也是导致“三年灾害”的祸根之一。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坚决支持并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上海和华东地区的人民公社化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3年的“大跃进”彻底失败后,人民公社的弊端暴露无遗,但柯庆施仍然极力维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为正确总结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的教训制造了障碍。  相似文献   

19.
大跃进时期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可以分为浅层次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大跃进时期,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积极参与了“大跃进”运动的决策与推动 ,除了在当时发明“公社”这一用词外 ,他还曾大力提倡大炼钢铁与供给制。随着“大跃进”危害日益明显 ,从 196 1年开始 ,刘少奇对“大跃进”的错误有所纠正。与当时的大多数中共领导人一样 ,他对“大跃进”的错误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