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在"大跃进"时期的学习思想和实践,是毛泽东为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有益尝试与努力,不能因为"大跃进"运动而忽视或否定它。它告诉我们:90年来,中国共产党能战胜种种困难,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相似文献   

2.
"九一三事件"为纠正"文革"左倾错误提供了契机,毛泽东在批林中开始更正"文革"的一些极左做法。一场由周恩来所领导的纠左工作随之展开,并在解放老干部、整顿国民经济和推动科教界纠左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此举很快受到江青等人的反击。此时毛泽东既要纠正文革中的某些极左做法,又不愿从根本上否定"文革"。这种矛盾心态最终导致"九一三事件"后纠左工作被迫中止。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左”倾路线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发生过三次左倾错误,这三次左倾错误路线包括:发生在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第一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主要代表,特征为左倾盲动主义;第二次左倾错误发生在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主要代表,特征为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左倾错误发生在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主要代表,特征为左倾教条主义。这三次左倾错误连续出现,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给党和革命都带来巨大损失。本文试图将这三次左倾错误路线进行比较,进而简要分析它们三者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又有哪些相同、联系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瞿秋白的一生中,既对自身所犯的“左”倾错误进行了认识和纠正,又对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斗争,为端正中国革命航向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由于时代与历史条件的局限,他纠“左”存在着局限性与不彻底性。本文从共产国际的干预、全党的幼年性以及他自身所犯的教条主义的错误等方面,分析了其犯“左”和纠“左”不彻底性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群体效应,从众行为对"大跃进"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大跃进"运动中的从众行为较多于各地刮浮夸风、共产风和办公共食堂的过程中。导致人们从众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传统的文化心理、群体压力和群体凝聚力以及新闻传播的影响等。"大跃进"运动中的从众行为具有场景性、互动性、无序性和爆发性等特点。它的意义和作用是正反两方面的: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广大干部和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整合了群体行为,为现代化建设准备了充分的人力资源,弥补了其它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泽东和中央领导集体的决策,使"大跃进"期间出现的"左"的错误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得不到根本纠正。  相似文献   

6.
对"大跃进"运动作出合理的阶段划分,是准确地把握这场运动的重要方面。目前学术界关于"大跃进"运动分期的三种主要观点都值得推敲。当我们以内在的差别作为划分不同阶段的依据时,"大跃进"运动可以分为局部推进、全面冒进、纠"左"失败、冒进重演和逐渐终止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主要培育者,为了切实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扭转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使党的指导思想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极力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特别是在1961年的调查研究年,毛泽东演绎着多维角色.  相似文献   

8.
试析庐山会议纠"左"中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召开的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要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左"倾错误.但由于当时对实际工作中"左"倾错误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以及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新发展和对形势判断的错误,加上一些社会历史原因,使庐山会议的纠"左"进程发生中断并转向反右,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反思、总结党内三次“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教条主义严重错误的教训,在革命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对党领导中国革命历程中发生的“左”倾错误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批评、反思和总结“左”倾错误的主观主义,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反思和总结在革命道路上城市中心论的“左”倾错误,创造性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反思和总结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排斥中间阶层的“左”倾错误,形成了争取最多数同盟军的统战理论;批评和反思在组织问题上宗派主义的“左”倾错误,形成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遵义会议前后毛泽东的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左倾路线,主要集中在反对左倾军事路线。一、左倾路线给根据地和红军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二、遵义会议前毛泽东遭受左倾路线的迫害并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主要表现在赣南会议、宁都会议和中央苏区反罗明路线。三、遵义会议前夕,毛泽东耐心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团结中央领导一起反左倾路线。四、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对李德、博古等人反第五次"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进行深刻剖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大跃进"时期,由于毛泽东在调查研究中更加偏重于听取汇报和定点视察,加上某些干部不敢讲真话的负面影响,使他难以了解真实情况,造成了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发现这一失误后,毛泽东深刻反思,通过深入基层的系统的调查,先后解决了社队规模过大问题、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的公共食堂和供给制问题,比较好地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革”初期极左错误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极大冲击。周恩来采取一系列措施 ,抵制和排除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干扰 ,迅速恢复中国的外交事业。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斗争和纠“左”工作 ,对中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的决策是错误的。"大跃进"政策执行是贯彻"大跃进"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执行的结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机械执行、野蛮执行和扩大范围执行等偏差。这些偏差使"大跃进"决策的消极后果错上加错,给人民群众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从"大跃进"政策执行的视角分析、总结"大跃进"政策制定及执行的经验教训,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不同时期对中国的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系统的农村建设思想。毛泽东的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对当前初级阶段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跃进时期的“左”倾思想探析翁有为大跃进时期的“左”倾思想,上承1957年的反右斗争,下启1959年庐山会议党内错误批判彭德怀及其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内领导层认识分歧和“左”倾思想发展的关键点。因之,对大跃进时期。左”倾思想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曾球民 《老友》2008,(2):14-15
邓小平同志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受害者。他在1933年2月下旬开始的江西苏区开展的所谓反"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中,由于他坚持毛泽东正确主张,抵制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与永(丰)吉(安)泰(和)中心县委书记毛泽覃、江西军区二分  相似文献   

17.
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相伴随的,是农村刮起了形形色色的"共产风"。"共产风"的出现,是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体制的必然产物;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战争年代实行的军事共产主义,也对"共产风"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1958年底至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的纠"左"中,毛泽东对"共产风"作了尖锐的批评,各地也通过算旧账的方式对"共产风"作了一定的纠正。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最亲密的战友,他也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为形成毛泽东思想的美学,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周恩来具体阐述和践行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思想,对其进行了具体的政策阐发,体现出毛泽东思想美学和文论的宽广性、深刻性、灵活性。在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过程中,周恩来把辩证唯物主义具体运用到文艺实践和美学理论中,提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科学地解决了美学和文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在肃清一系列文艺路线上的"左倾"思想时,周恩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立场,要求发扬民主,遵循艺术规律,加强领导,寓教于乐,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映时代精神,繁荣和创新社会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19.
论张闻天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期间的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袖之一,30年代初曾犯过“左”的错误。本文论述了在遵义会议期间,他摆脱与批评“左”倾军事路线,与毛泽东同志密切合作,为确立和维护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起草了会议的光辉成果《遵义会议决议》,在遵义会议之后为巩固会议成果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大跃进"运动的产生也不例外。"大跃进"时期广泛存在着"急于求成"、"骄傲自负"、"‘左’比右好"、"盲目攀比"、"崇拜权威"、"趋利从众"等特殊社会心理。这些社会心理对"大跃进"运动的发生、发展和持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从"大跃进"运动的社会心理动因角度对"大跃进"时期社会心理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形成原因以及留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