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这里幅员辽阔,畜牧业是基础产业。阿拉善双峰驼和雅布赖白绒山羊是闻名遐迩的优良畜种。神奇美丽的巴丹吉林,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横贯阿拉右旗全境。巴丹沙漠的“奇峰、绿洲、秀湖、神泉、古庙”更加显示着她独有的幽秘、粗犷、惊险和刺激。一年一度的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沙格德尔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版图上,北纬38°—42°,东到贺兰山西麓、西到祁连山东麓的地区,统称为阿拉善。8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和南北800多公里的戈壁滩组成了阿拉善地区的主要地貌。在这片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神奇的阿拉善骆驼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好伙伴。这些积聚12生肖动物优点的动物,在这里顽强地生存、繁衍,不仅以数量而且以其独特的生命优势,成为阿拉善沙漠和戈壁的精灵。早在5000年前,双峰驼就被居住在蒙古、新疆、中亚一代的游牧部落作为一种"奇畜"驯养了起来。这些在恶劣的荒漠环境下能够15天以上不吃不喝且负重而行的动物,一直是纵横在沙漠中的骄子。阿拉善双峰骆驼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始品种,总数曾占中国骆驼总数的2/3,为阿拉善赢得了"中国驼乡"的赞誉。但是,阿拉善双峰骆驼从25万峰减少到6.2万峰的严酷事实,也让我们为这些沙漠精灵的现状以及未来担忧。  相似文献   

3.
是彩虹披挂大地,还是晚霞飘洒人间?200年春风秋雨,多少花落,多少玉碎?然而,阿拉善"王府地毯"却风采如昔,画卷依旧.那绿波翻飞的草浪,娜娜多姿的浮云,亭台楼阁的奇俊,姹紫嫣红的绚丽……"眼不见则美不入神焉".1984年,一举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的"天坛"、"飞马牌100道仿古地毯,以其传统的民族特色,古老的艺术风格在该与地毯、毛毯、毛呢、毛细等四大类80多个花色品种中独占鳌头,闻名遐迩.以当地土种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骆越族群曾经为中国百越族群的一支,是战国至汉代时期活跃在岭南的大部族。骆越人曾经主要聚居在左右江流域和贵州西南部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所以,我在这里也并不否认骆越族群确实曾经在大明山西南麓聚居过,而且不少地名确实也是骆越地名的遗存(在西瓯骆越故地,经常可见的地名为"那xx"、"陆xx",一般可以认定这些是语言在地名中的沉  相似文献   

5.
<正>4月23日,千年古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一场盛大的土家族"舍巴节"展演活动在这里降重举行。芙蓉镇是一个具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是中国"十大美丽乡镇"之一。本次"舍巴节"展演活动由永顺县委、县政府和芙蓉镇景点圈管委会共同举办。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  相似文献   

6.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巍巍贺兰孕育神奇秘境,茫茫戈壁托起飞天梦想。28个民族,22万儿女,27万平方公里,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一个自治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就在这里,驻扎着一支保卫阿拉善经  相似文献   

7.
唤醒漠魂     
1990年10月1日.历时两年一个月的"牵龙之战"告捷,金昌——额肯呼都格引水一期工程竣工通水!大漠不语—无法更改的历史这里是沙的世界.水贵如油.始建于1965年,为阿拉善右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额肯呼都格镇,北依著名大漠巴丹吉林,境内35%以上沙漠绵亘.南沿90公里处,系在龙首山的银色发带——祁连雪水,沿河西走郎飘然而去,一片黄褐色的砾石戈壁少泽无溪.年降水  相似文献   

8.
大同代王府,曾是明代大同城内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王府建筑群落,也是当时国家宗法等级和封建礼制的载体,先后有十余位代王在此亲理政务,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07,(8):I0012-I0012
正蓝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曾是元朝的龙兴之地,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草原都城——元上都。 这里还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蒙古语音标准基地和昔日皇家奶食的供应地,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  相似文献   

10.
扩大各国之间和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联系和科学联系,是在当代世界上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的必要前提。在赫尔辛基召开的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决议书,并非偶然地强调指出了“就文化多样性问题”进行接触的必要性,“以便促进有关方面更好地了解各处所遇到的这种多样性”。用不着解释发展欧洲——世界文明最古老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最有爆炸性危险的地区之一,夺去了几千万人类生命和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文化价值毁灭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科  相似文献   

11.
<正>山同脉、水同源、族同宗、经济文化同类的地区本当为一个经济区,然而历史的原因使这里被众多的行政区划"分而治之"成为小而弱且穷的行政区经济。目前存在"四重"问题:一是关系"重叠"问题。即使在同一经济区域甚至是同一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12.
民国“康藏航空”中转站玉树巴塘(三江源)机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树巴塘机场曾经是入藏机场之一,在历史上三次修建两次报废,沉积了历史发展中的许多风风雨雨.本文以该机场"三建""两废"的历史为脉络,对它近8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兴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阐述,证明了玉树巴塘机场为曾经的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第一机场.  相似文献   

13.
回族这个以汉语为通用语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使用过一种拼音文字——"小儿锦"文字,虽然只是在历史上昙花一现,随后又因主客观原因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消退,但其仍然存在并被使用着.在海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小儿锦文字应为我国在与中西亚各国之间的贸易、文化、教育、建设事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省东部农业区各地分布着许多汉墓,仅发掘过的就有250多座,在平安还发现有画像砖墓。这些都是两汉时期中原汉族成批迁入,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经营这里留下的物质文化遗存。1973年在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的匈奴东汉古墓,引起国内外史学界更大的注意。在乙区1号墓中出土驼纽铜印一枚,通高3厘米,边长2.3厘米,驼纽高2.1厘米,  相似文献   

15.
吴军 《中国民族》2012,(1):14-15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里的古代南方"苗瑶"、"氐羌"、"百越"、"濮人"四大族系交汇、演变成了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殊的地理条件、温暖的高原气候、浓郁的民族风情,形成了贵州独具魅力的民族村寨。  相似文献   

16.
现在四川东南部的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石柱五个自治县为黔江地区,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人中260万,其中苗族40万,占六分之一。 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历史上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开发、经营这块土地,曾经创造了优秀的“黔中文化”。  相似文献   

17.
青甘宁地区自古以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在这一地区生活、繁衍,同时又将各自的民族文化带入这一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多元文化交汇、交流的地方。这一地区以河西走廊为中心,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凡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传播过的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个地区传播、流行过,并留下了各自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佛教、景教、袄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各种中国民间宗教,都可在这里寻觅到各自的历史印证。经过千百来历史演进,许多民族及其文化已沉没于大漠旷野中,踪迹难觅;有的民族,则度过历史的重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2010,(8):27-27
位于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呼伦贝尔广袤草原堪称世界上最美的草原。它不仅面积大(25万平方公里),而且非常“立体”——高山、湖泊、河流、草地、丘陵等齐聚在此;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动植物基因宝库——数以万计的物种在此生息延续;这里更是丰富的人文历史博物馆——多民族繁衍聚集,是游牧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狩猎文化的根祖地之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是感受人类历史的时空隧道……总之,呼伦贝尔大草原是领略自然和文明的最佳去处。  相似文献   

19.
昌都地区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藏彝走廊"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近年来,昌都地区愈来愈引起学界的重视,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文章从历史研究;社会、经济与婚姻家庭研究;宗教、艺术研究等三个方面对近20年来用汉文撰写的关于昌都地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茫茫戈壁滩上拔地而起的阿拉善左旗驼绒分梳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装备精良、工艺先进、检测手段完善的专业驼绒系列产品国营企业.厂内专用、通用设备已达209台(件).主要产品除分梳驼绒、牛绒,民用驼毛、牛毛外,还有自行开发生产的驼毛被套、褥套、棉衣套,驼绒纱、牛绒纱、驼绒衫、牛绒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