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庆英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29(5):30-35
7世纪传入藏族地区的佛教,给藏族的灵魂观念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变化,藏族社会在原有的灵魂观念之上,普遍接受了佛教的灵魂不灭和六道轮回的思想。大乘佛教的菩萨果位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佛陀与有情众生的距离。对自己的宗教上师的崇拜,发展到藏传佛教密法的传承中,就强调弟子应当“视师为佛”,通过日积月累,在藏族社会中自然会形成有众多的佛陀和菩萨的化身一代一代地生活在民众之中的观念,结合教派和寺院的领袖人物的继承,将化身用人间世系排列起来,就进入了活佛转世的门槛。 相似文献
2.
傅志海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30(3):29-32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创立的一种举世独特的宗教传承制度.它自1283年噶玛噶举派开创活佛转世先河后,沿袭至今.本文通过分析归纳,论述了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活佛转世管理的原因与措施,通过加强和完善对活佛转世的管理,以促进藏传佛教健康有序地发展、西藏社会的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有别于世俗政权的文化权力,儒家、基督教、藏传佛教的文化命脉需要获得一种稳定的传递模式,而"衍圣公世袭制度"、"教皇选举制度"、"活佛转世制度"的出现,则刚好符合其各自的文化土壤和信仰特征,因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得以维系:"衍圣公世袭制度"注重血缘的延续,有着明显的世俗伦理色彩;"活佛转世制度"注重灵魂的转世,有着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特征;"教皇选举制度"既注重世俗权力的平衡,又注重信仰内容的传递,有着半世俗半信仰的成分。分析和对比这三种独特的权力继承模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儒家、基督教、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朝时期的廓尔喀侵藏事件直接导致了《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颁行 ,这一施政措施的实行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二十九条中将“关于寻找活佛及呼图克图的灵童问题”列为第一条 ,足见活佛转世问题地位之重要。第一条制定的直接原因便是源于噶玛派红帽系十世沙玛尔巴 ,乾隆五十七年 (1792年 )八月 ,谕军机大臣圣旨中对活佛转世问题再行强调 ,并着意提出 :‘沙玛尔巴居住廓尔喀 ,未能分润 ,唆使贼人抢掠 ,此呼毕勒罕不真 ,及族属传袭之流弊也”1 ,“特诏禁止红帽活佛系统转世”2 ,遂使其成为被中… 相似文献
5.
不少唐人小说是作家根据民间传闻改造加工而成 ,它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大众的社会心理。韦皋在后人心目中是一位镇蜀割据之臣 ,然而唐人却认为他是诸葛亮投胎转世。透过佛教转世轮回的神秘面纱 ,可看出唐人对韦皋的崇拜和反对藩镇割据、维护民族团结、期待安定统一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6.
丁莉霞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26(6):27-29,34
有清一代,出于安抚蒙藏各部的需要,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极为重视。虽然延续了元明 以来“群分而众建之”的治藏政策,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最后确立了由达赖喇嘛 执掌政教大权的政教合一制度。西藏的摄政制度也由此派生出来,而成为政教合一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 分。有资格出任摄政的四大林活佛之一的策墨林活佛系统,在西藏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 它的一世、二世、三世均出任过西藏摄政和甘丹赤巴,并兼任八世和十世达赖喇嘛经师,为密切中央政府 和西藏之间的联系、保持西藏政局稳定和抵抗外敌入侵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对该活佛系统 的传承加以介绍,并透过这一活佛系统对清代中晚期的西藏摄政制度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清代昌都强巴林寺帕克巴拉活佛朝觐年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对蒙古、西藏等边疆民族首领专门制定了朝觐年班行政管理制度,乾隆时期对察木多地区影响最大的强巴林寺帕克巴拉活佛、锡瓦拉活佛颁布朝觐年班制度。在《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则例》中对朝正年班的班次、人数、日期、沿途支应、贡道、贡品、馆舍、廪给、筵宴、赏赐、礼仪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9.
10.
简述策墨林活佛系统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古&#;桑杰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22(4):27-33
策墨林活佛系统是西藏有名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这一系统活佛一、二、三世出任西藏摄政王及甘丹寺赛赤,其中一、二世还曾任八世和十世达赖喇嘛之经师,其政教地位非常显赫.这一活佛系统不仅为西藏政教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还为加强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同时从这一系统活佛的传承与发展中可看出中央政府对西藏政教事务的有效管理.该活佛系统传承不断,与其历史功绩是分不开的.本文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对该活佛系统的传承脉络作一简述,以求读者对该系统活佛统治有个较全面公正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12.
13.
1927年和1935年中国和瑞典组成联合考察团,对中国的西北地区进行了长达8年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考察。这次考察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起,不仅有瑞典人,还有德国人和丹麦人;中国方面有5名学者、4名学生,总计有28名成员,还有40名赶骆驼的蒙古和汉族(有300峰驼运行李的骆驼)佣人。考察团团长由斯文·赫定和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两人担任。本文探讨的就是丹麦人哈士纶在新疆蒙古族地区的考察及其《蒙古的人和神》一书。 相似文献
14.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西藏摄政二世策墨林活佛因“侵占百姓田庐,独断专行”等罪名被清廷下令放逐。摄政权力无法受到约束,格鲁派内部的争权波及商上事务,驻藏大臣才疏及驻藏衙门设置的不完善,三部藏内章程的不足与实施过程中的制约,这些当时藏内吏治的积弊,应是在政教分离的制度里所实行的地方性政教合一制深层次的弊端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国际形势、相关国家和地区政局以及不同政教集团矛盾运动的影响,哲布尊丹巴转世问题研究经过80余年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艰难历程,迄今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其中,折射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政治势力、不同宗教集团以及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政策取向.当今,包括哲布尊丹巴转世问题在内的宗教问题,如果脱离了国家的支持、社会的需要和宗教内部的和谐,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17.
学界对札萨克卓哩克图汗布彦蒙库和五世生钦活佛的生年及相互关系历来众说纷纭.光绪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1890年11月6日)布彦绰克图病故之时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布彦蒙库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次子布彦克什克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人是同父同母兄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人离不开社会环境 ,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塑造女性性别角色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和进步 ,女性的社会解放和发展前景也日趋光明 ,男女关系正日趋向着现代的“伙伴关系模式”(艾斯勒 )前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