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与“法治”密不可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要构建一个法治社会,而构建法治社会之前提则又在于培育法治精神,因为没有法治精神的法治社会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法制社会,根本没有和谐可言。  相似文献   

2.
张义烈  朱力 《学术探索》2012,(1):105-108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和谐信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我国关于文化建设科学理论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着力点。和谐信访文化具有和谐、人本、公正、法治等基本理念,这是和谐信访文化建设的合理内核。和谐信访文化建设应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环境层面"四位一体"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实现和建设这一理想社会的进程中有着新的伦理意蕴,它体现了民主政治、追求公平、诚信和睦、以人为本、社会秩序、和谐生态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建构中民族精神动力功能的层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任务,需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从社会个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自身的身心和谐;从社会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和谐;从民族整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凝聚力;从民族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作为精神支撑,而作为和谐文化核心的和谐精神的培育,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培育和谐精神,要求树立和谐理念、倡导和谐思维、养成和谐心态,形成和谐的社会形态。同时,培育和谐精神,还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这一伟大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光 《学术探索》2002,(4):30-33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或手段。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 ,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因此 ,在理论上 ,要把和谐的理念明确地体现和融入到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整个系统工程中 ;在实践上 ,社会主义法治要以和谐理念为指导 ,消除立法、执法和守法中的不和谐因素 ,搞社会主义和谐法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实 《阴山学刊》2005,18(4):125-12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稳定的社会、人本的社会、利益协调的社会,更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和运转需要法治机制支撑。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通过立法、守法和司法等重要环节,加强法治建设,彰显法治精神,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形态之外的抽象物,而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通过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分析可知,和谐社会的理论本质在于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价值诉求是和谐,而和谐价值诉求的基础和关键是法治和公平。其中,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目的,法治和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它们共同诠释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财政转移支付法的公平正义理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阳光 《社会科学》2008,3(1):104-110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尤其是财政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为有效的制度保障,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己任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寓正义于法之中,明确"公平通过政府",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下,从地区财政均衡与阶层收入平衡两个层面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天然地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宗旨之法律制度.在和谐社会、公平正义、财政法治的语境下,财政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蕴含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桂凤  吕莲凤 《理论界》2012,(7):158-161
当代中国是一个差异性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差异性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任何和谐都是共同体的和谐,和谐精神是共同体价值的本质表达。建设社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构建一种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共同体价值。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培育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共精神文化是差异性社会重建共同体价值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这一任务的确定,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将是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与大发展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理论的相关研究,本刊特推出“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专题论文,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诸视角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这一任务的确定,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将是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与大发展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理论的相关研究,本刊特推出“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专题论文,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诸视角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和谐社会和社会和谐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这一任务的确定,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将是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与大发展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理论的相关研究,本刊特推出“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专题论文,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诸视角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从道德层面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这一任务的确定,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将是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与大发展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理论的相关研究,本刊特推出“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专题论文,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诸视角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哲学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动态发展理念,即认为社会应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系统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层面、要素,相互调节、协同、补充、容受、过渡,而产生比原来内容更丰富、更优良、更富有生命力的社会状态的发展过程.和谐社会构建首先需要文化模式转型,这种转型的关键环节是形成新的制度文化模式,后者的关键要素是和谐立法理念,这种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涉法主体立法参与和谐、法律制度设计和谐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这一任务的确定,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将是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与大发展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理论的相关研究,本刊特推出“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专题论文,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诸视角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和精神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这一任务的确定,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将是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与大发展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理论的相关研究,本刊特推出“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专题论文,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诸视角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新疆有大量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工作要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从我做起,使人的身心达到和谐,使社会的每个人都拥有阳光心态,即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摆正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王瑛  高静文 《新疆社科论坛》2005,46(5):72-75,89
作为一种以社会和谐为追求目标的学说,社会系统论本身就是“和谐哲学”,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社会系统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原则与理论指导,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充分体现和实践了社会系统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公民生活方式的调适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宏观的层面上而言,是体现高层执政能力的一种治国理政的政治韬略。从微观的层面上而言,和谐社会的构建,又是每个普通公民生活方式的调适甚至是重新选择。本文在微观层面从三个方面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精神幸福为生活追求,构筑和谐社会的恒久元素;以适度为生活平衡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以新型现代性为生活指归,把握和谐社会的工程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