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创作和观念在近代散文的发展转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转型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设定了与古代散文截然不同的读者群体,从而改变了在古代散文创作中具有强烈参照作用的读者期待视野,由此触发了散文文学活动的整体变革;第二,创作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品格的确立;第三,清晰地体现出了从各体文章的写作向现代文学散文创作的渐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庄汉新 《河北学刊》2007,27(1):157-161
林非是20世纪中后叶中国散文界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20世纪散文的贡献,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20世纪散文理论的集大成者;二是中国20世纪散文史研究的开拓者;三是中国20世纪中后叶散文创作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3.
对季羡林学术的高度关注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其散文的研究.季羡林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而早期散文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季羡林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回环往复的节奏,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于琐事中见真情,绚烂而复归平淡的语言.季羡林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论陈白尘《云梦断忆》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白尘的散文《云梦断忆》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追求。本文从批判意识、油滑笔调和民本情怀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作家创作《云梦断忆》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丁玲,从二十年代末,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蜚声文坛起,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和戏剧作品。她的小说创作数量多,成就突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评论。对丁玲的散文创作,研究也比较深入。而对她的戏剧创作,也许由于成就不及小说、散文的缘故,未能引起评论界的应有注意。但戏剧创作是丁玲文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她的小说、散文的创作特色在戏剧作品中多有体现。研究作家戏剧作品的特色,对全面认识丁玲同志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韦晓军 《学术论坛》2006,(6):192-194
文章在前人对朱自清散文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着力挖掘朱自清散文语言色彩描写的特色,从奇色、冷色和亮色三个方面探讨朱自清散文语言色彩独特的魅力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散文艺术的极致——《山窗小品》艺术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先生既是现代著名小说大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造诣很高的散文名家。其散文创作贯穿于整个写作生涯,在其创作总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艺术上独具风格特色。因而,他的散文创作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确应占有一席之地。 在张恨水先生的散文创作中,《山窗小品》(作家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本散文结集之一)最集中、最完整、最清晰地展示了张恨水先生散文艺术的总体风貌与基本特色,深蕴着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00-106
"自由抒写真情"是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其提出基于"正名习焉不察"的散文概念,继而从"写什么"、"怎么写"和"写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深化和丰富。总体上,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承袭传统文论的感悟色彩,同时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创作实践的真实性品格。他的散文创作观虽不宏富、深奥,却有革弊之意义,理应重视。  相似文献   

9.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才女作家。自1933年阿英对凌叔华的散文创作作出评论以来,已有不少研究者对其散文创作及地位进行评价。新时期关于凌叔华散文创作的研究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三个发展和推进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说来,学界对凌叔华散文创作研究的重视还不够,有关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这也决定了她的散文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散文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与倡导者 ,对他的散文研究从五四时代开始迄今已有近 80年的历史 ,但对这类研究的整理往往混杂于周作人思想、人生道路研究的整理之中。本文从散文创作研究与散文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入手 ,将周作人散文研究划分为解放前 ,194 9年到 80年代末 ,90年代迄今三个阶段 ,对每个阶段尤其是三次高峰 (即 3 0年代、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 )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并指出其成就与不足 ,以求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纵观肖红的散文创作,可以说,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这段时间的创作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成就,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肖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和风格。 第一、注重细节描写。肖红散文描写以观察——捕捉——描绘三个环节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梁实秋灵性笔调下的散文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和"气度之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是构成梁实秋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启了中国20世纪现代散文独特思维与内在情感的审美书写,其丰腴而优雅的文调始终灌注着一种健康人生的旷达馨宁和睿智俊逸的生命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梁实秋散文蕴含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的魅力,对于当下建构21世纪中国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亚根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杨卫 《南方论刊》2009,(3):91-92
本文就庄子散文的内质的黑格尔元素崇高美、艺术美、庄子传统美学内核构成和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来论述庄子散文的美学精神,笔者试图从庄子散文内质的黑格尔美学元素、庄子传统美学内核构成和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庄子的散文特色。笔者认为庄子的散文具有朴素的美学痕迹和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的散文平易朴实,较同一时期的其他散文作品别有一种风味。本文试从题材的细碎、感情的真挚和散文的形式这三方面来论述其艺术特色,并简要分析了产生这一特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的散文创作历程可分为发韧期、成熟期和新变期三个阶段。从英宗治平年间开始,其散文创作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以经术为文”这一特点开始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王恒升 《齐鲁学刊》2006,(1):152-154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用“模仿秀”、“生活秀”和“做秀”三个词概括贾平凹的散文创作道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不同阶段的行文特征,对于全面了解和把握贾平凹的创作也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中的写作姿态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在历史文化散文中所持的写作姿态 ,是其作品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境界、格调的决定性因素。论文以此为角度 ,试图从可贵良知的贯注、文化生命的感悟和真性真情的抒写三个方面 ,全面论述余秋雨散文写作姿态所涵盖的具体要素、特点、成因及其价值 ;指出这种写作姿态不仅成就了余秋雨 ,而且对提高国内当下散文创作的质量与境界也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散文的发展具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影响了苇岸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反映到了其散文创作之中,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初状态、简朴生活观以及自然与人的有机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创作极其鲜明地体现了现代主义特色,如意识流、象征主义的运用等。在此通过对《已故上校的女儿》的分析,着重从创作主题、谋篇布局、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展现其短篇小说中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