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虽有反动的一面,但其中也不乏合理因素和科学成分。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运用的四种方法,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2.
汪士铎(1802—1889)的人口理论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初期,早于西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传入中国的时间。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人口思想,学术界早就注意到了。过去比较一致的看法,都认为汪士铎的人口理论是最反动最野蛮的杀人理论,是农民革命形势高涨、地主阶级统治受到直接威胁时,地主阶级绝望的学说。近来有一种意见,认为汪士铎的人口理论是中国历史上“叙述得最充分、最全面、最系统的一个。它既包含着反动的糟  相似文献   

3.
怎样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一些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结合我国人口问题,人口学界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进行了讨论。一些同志虽然认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是反动的,但又认为其中具有“科学成分”和“站得住脚的东西”,并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论述来证明这一点。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暂且不谈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本身的问题,先来看看在人口问题讨论会上和国内一些重要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一些同志引用来证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具有“科学成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论述,其原意究竟是怎样,上述论断是否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原意。为了准确地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论述的原意,避免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我们不得不较长地摘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某些论述的原文。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究人口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完整深刻地认识人口规律,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人口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人口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制定并实行正确的人口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增进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福利水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人口众多的汉族外,其他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发展都具有特殊性的一面,要不要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不能搞形而上学的一刀切。各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研究工作,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都有了新的开拓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社会实践中出现许多新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特别是一些中青年人口研究工作者正在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出现的和将要出现的各种人口问题,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不仅向某些传统理论观点提出质疑,而且能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实际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见解。为了报道他们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意见和进行探讨的园地,本刊特自本期起开设《论坛》专栏,以及时报道学术界的新观点、新动向、新成果。我们欢迎广大人口研究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人口研究工作者,踊跃投稿,就人口理论、方法、实践等问题发表看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离开我们整整一百年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指导工人运动,争取社会主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经革命和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过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继承了前人对人口问题研究的科学成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和人口理论进行科学研究,并在批判马尔萨斯反动人口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为认识人口、人口过程、人口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类学的人口研究--与Kertzer教授一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目前,在美国,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口研究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分支,不止如此,这些研究还树立起一面人口研究批判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8.
(一) 本世纪上半叶,西欧、北美的人口学者对人口转变作了较详尽的研究,对其现象的描述及其原因、机制都作了较好的说明。总之、人口转变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不过,西方人口学者主要是以西欧和北美为背景来研究总结出人口转变的理论的。当我们用他们总结的理论来观察今天被称之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时,就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具体的分析了。例如,对我国的人口转变速度之快,西方学者就作过不切合实际的解释。对于这一点,我国学者已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W:目前,在美国,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口研究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分支,不止如此,这些研究还树立起一面人口研究批判的鲜明旗帜。我想请Kertzer教授给中国的读者谈谈,人类学的人口研究(an-thropological demography)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以及它对传统人口研究的贡献。 K:人口学的发展在西方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另一是对具体人口问题的关注。最重要的理论影响来自于19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马尔萨斯的理论引起人们对人口规模和自然资源之间关系的关注,他指…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讲的二律背反,就是指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受着两种相反力量的支配。目前,我国大陆人口已经超过11亿,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带来许多困难,人们都在期望,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够迅速下降。然而,近20年来的情况是,前15年下降,后5年回升,即有取得显著成绩的一面,也有不够理想的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主观原因之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实际上是受着两种相反力量的支配,一种是促进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力量,另一种是促进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升的力量。前者是由下列五个客  相似文献   

11.
人口与经济:从历史到现实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与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 ,也是人口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对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建立以来的有代表性的人口经济理论进行了回顾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 :马尔萨斯人口论与悲观主义人口经济理论 ;长期停滞论和乐观主义人口经济理论 ;低水平均衡陷井论和临界最小努力命题 ;适度人口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以及人力资本论与新增长理论。在此基础上 ,对人口经济理论演进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研究内容与不同时代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紧密相关 ;研究领域日益宽泛 ;研究视野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范围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进步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二胎政策问题,本文收集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建立实时动态人口预测模型,通过差分方程的建模和分析,有效预测人口年龄变化趋势,验证了人口新政策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通过关联分析和构建模型分析人口的性别比数据,从而进行人口相关的预测和决策。根据威布尔分布理论预测我国未来几十年的生育率,并进一步预测青年、少年、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最后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单独二胎”以及延迟退休年龄、城镇化发展等方案的实施,讨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后,未来深圳市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养老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口流迁动因研究评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乡—城人口流迁的动因,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研究成果颇多。那么迄今为止,都有哪些关于人口流迁动因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能否完全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农村人口流迁现象?这些众多的理论和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种:第一,宏观社会结构影响说;第二,生存与发展困境说;第三,劳动力剩余说。这三派观点各自都在自己所限定的范围内从一般意义上较为可信地解释了农村人口流迁的原因,但是由于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矛盾等原因,这些观点又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借鉴这些观点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农民的流迁动因的时候,应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 might seem to imply that, after a period of exceptional population growth resulting from the time lag between mortality and fertility declines, every population, and then the whole world population will stabilize and, consequently, no more acute population problems will appear. Does the claim, recently gaining credibility, that the end of the transition is at hand actually imply a stage without major population problems? Nothing is less sure. First, it is just a claim, the realization of which still entails a period of dramatically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in some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poorest. But more tellingly, the end of the transition is also the end of the paradigm on which we have been relying to understand and anticipate demographic changes. Nobody knows what might ensue later: How long and low can fertility fall? How long and high can life expectancy increase? How far can population aging go? As many questions without answer and probably as many problems whose size we cannot even imagine lie ahead.  相似文献   

15.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人口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从“加快发展”的时代主题和“三个代表”的理论深度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总览中国人口治理问题 ,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释清一些人片面强调人口自身发展的合理性而忽视国家整体发展合理性的偏向 ;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基本内容、转变的途径、转变的主体等多个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人口思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了人口的乡城转移经济与转移不经济,以此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迁移问题。笔者认为,人口的乡城转移从长期和总体上是经济的,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因为速度、规模等问题使得人口乡城转移发生不经济问题,所以,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可以矫正这些不经济现象。人口乡城转移不经济的发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诱因,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为了使人口的乡城转移合理、有序、渐进和经济。  相似文献   

17.
刘磊  刘永萍 《西北人口》2017,(1):105-112
为了研究新疆人口数量变化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在生态环境承载力、劳动力边际产出和人口理论方面论述了人口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VEC模型对人口数量、人均GDP和财政预算收入进行动态研究,结果为:长期人均GDP和人口数量成正向关系,弹性为0.33,但财政预算收入却因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呈现小幅度降低,弹性为0.09。短期内人均GDP与人口数量成反向关系,财政预算收入的增加反而能够促进人口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唐慧  张勉 《西北人口》2000,(1):55-57
人生转盘是一种在人口和妇女项目中的培训方法。本文从人生转盘的来源、内容、特征、意义和作用对其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其理论和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从组织程序和组织艺术两方面说明了如何成功地组织一场人生转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地理格局的空间演变,我国人口迁移流动更趋活跃。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首先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多区域人口区位选择模型,揭示了人口空间流动的影响机制;然后以西北地区为例,选取2017年CMDS微观个体数据和城市层面特征数据匹配,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检验人口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从西北地区整体来看,区域地方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潜能、收入水平是影响人口域外流出的主要因素,而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及工业化水平有助于抑制人口域外流出;从西部地区分省区来看其影响因素具有区域异质性,宁夏人口域内外流动对于地方品质敏感度最大,接近陕西的16.47倍、甘肃的2.72倍,产业结构对宁夏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也很大,而收入水平对陕西人口域内外流动具有显著影响;从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看其影响因素亦具有人力资本异质性,大专及以上流动人口对于地方品质的敏感度最大,约是初中及以下流动人口的1.90倍、高中与中专流动人口的1.39倍;地方品质是影响未来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论可为优化西北地区人口资源空间配置,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迁移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引力方程的框架下,基于O?D模型,针对现有研究忽视空间效应的现状,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人口迁移中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空间效应后,不仅能够较好地解释我国人口在省际间的迁移,而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现阶段各省区间人口迁移的机制和方式。这不但是对人口迁移理论的有益扩展,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合理流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更是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