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元明两个朝代中的蒙古语词语的读音和词义做了系统的注释和考证。这对蒙古语史、汉语与蒙古语关系研究以及元明戏曲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元明两个朝代中的蒙古语词语的读音和词义做了系统的注释和考证.它对蒙古语史、汉语与蒙古语关系研究以及元明戏曲研究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续考●方龄贵前在拙著《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中,检出元明戏曲中所见的蒙古语114条,依次加以诠释;后复撰为《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拾补》,胪举七事,以补前书所未及。近经寻检,重获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二十三事,因复稍事考定,成《元明戏曲中的蒙...  相似文献   

4.
饽饽考     
饽饽一词是北方方言中的一个基本词汇,人们通常认为它是少数民族语言,故而出现了蒙古语说和满语说。通过长期研究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实际上该词是汉语词汇,而蒙古语说和满语说都是文化建构和想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各级政府应该把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问题纳入有序、规范的轨道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平台.作为民族院校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蒙古语授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蒙古语授课学生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蒙古语的使用情况及变化,阐明了蒙古语在二十一世纪不会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社会人类学视角考察了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与蒙古语关系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蒙古语的目前困境和未来前景,并就民族与语言关系的有关理论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远离蒙古大草原的河湟地区,很早就居住着蒙古尔(moηGol,土族)人。关于他们的历史渊源在史学界尚未得到统一认识,但在语言学界坚定不移地确认他们操的语言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语言,并且认为与蒙古语之间的差别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可以说河湟地区的蒙古语正是以统一蒙古语的地方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下边我们就蒙古尔语作一些必要的分析,看看它同蒙古语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对探讨土族族源或许有某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古语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与中世纪蒙古语相当接近。本文就无音a在土族语和《蒙古秘史》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续考方龄贵11、大剌唬无名氏《神奴儿》剧四折正未白,“这文状上有个老院公,可怎生不见?”外郎白:“院公下在牢中哩。”正末白:“他有甚么罪过,下在死牢里?与我提将来者。”张千白:“院公死了也。”正末白:“怎么死了?”外郎白:“院公生一...  相似文献   

11.
明东胜卫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为防御北元—蒙古而设,地理位置重要,初设于洪武四年,因明朝军事失利,五年即撤。随着明朝军事力量加强,洪武二十五六年再设东胜卫。此后明朝有意南缩防线,永乐元年将东胜卫内徙河北。东胜卫的兴废典型地反映了逐渐形成的明蒙以长城为界南北对峙的情况。长期以来学界对东胜卫的设立时间和地点看法不同,本文做了新的考证。东胜卫旧地后来成为蒙古土默特部恰台吉的驻地,称妥妥城,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妥妥城是以恰台吉的本名脱脱命名的,揭示了他的生平、驻地,以及他在明蒙关系等事务中的作用,认为他的名字被当作地名沿用了四百余年,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珍贵纪念。  相似文献   

12.
金代女真文化与文学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对元曲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女真歌谣与歌舞、诸宫调、金院本在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为元曲尤其是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金代女真帝王对通俗文学的喜好和宽松的文化政策,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由金入元的作家队伍等,共同促进了通俗文学元曲和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使元杂剧迅速走向中国古典戏曲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元代书院在元朝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书院的发展过程中,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书院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由各级官府为书院委任山长、任命和提升书院大小官员、官方控制书院经费的使用,最终使书院官学化,并在教学中以传播程朱理学为宗旨。此外,元代书院在发展过程中,理学逐渐北移、民间创办书院以及蒙古族官吏建立书院等,这些都是元代书院有别于宋、明两代书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元明两朝治藏政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和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元明两代中央政府的治理下,当时的西藏社会取得了重大发展,可以说两朝对西藏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元朝和明朝的治藏政策既有共同的一面又各具特色,文章仅从"独尊一派"和"多封众建"来分析元明两朝治藏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思州田氏与元明思州宣慰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敏 《民族研究》2001,(5):83-89
自唐至明,田氏一直是黔东思州望族大姓,在黔、湘、鄂、渝边区举足轻重。本文对思州田氏的渊源进行了考辨,认为其族属应为土家族,元明思州宣慰司当为土家族土司。文章对思州田氏在元明两代的主要活动、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中央王朝对它的管理以及明初改流、田氏覆灭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基本梳理出思州田氏及思州宣慰司的历史发展轨迹。文章对诸籍记载各异、甚至矛盾的史料作了许多考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如认为思州一分为二(即南、北思州)应在元初,而非传统认为的元末;明初曾在思州直辖境内设置卫所等等。  相似文献   

16.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是元朝在藏区设立的三大宣慰司都元帅府之一,治所在河州。对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学术界至今尚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实际上是由这样几部分组成:一是"掌军民之务"的宣慰司系统,如总管府以及总管府下辖的各州、县,这一系统是以行政管理为主。二是都元帅府所属的军事系统,如元帅府等;三是吐蕃等处宣慰司兼管的万户府等。四是招讨使司系统。二、三、四系统均以军事管理为主。五是管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宗教机构,但这一系统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中。一些论著中之所以未能理清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管理体系,其原因就在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与都元帅府两大系统都兼有一定的军政管理职能,也都管辖着相应的行政与军事机构,只是吐蕃等处宣慰司更侧重于行政管理,而都元帅府则偏重于军事防务。  相似文献   

17.
会同馆始设于辽、金时期,是为了适应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及四邻邦国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而设立的中央客馆。此后,元明两朝均设有会同馆。本文在吸收学界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从隶属关系、政治规格及职能权限等方面对元明会同馆作一些比较性研究,以冀从另一个侧面剖析元明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对外经济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8.
马建春 《回族研究》2006,3(1):103-108
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亚欧陆地境域获得全面开放,加之东西方驿站通道的设置及伊利汗国与元廷始终保持着陆、海两道的密切联系,乃使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的交往,较之以往大为拓展。而这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又为大量波斯地区的回回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东向迁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说,蒙·元时期中国与波斯间的人口往来,始终未曾间断。而随着他们的东来,波斯地区的学术、技艺等亦随之传播到元朝,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并对元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