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我国不断改进、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在一些诸如参保率、预防措施、伤后康复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对泉州市区39家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情况的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分析泉州市区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主张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共同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工伤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副产品,对工伤的救济和预防备受工业化各国立法的关注.从最初人们在传统民法的侵权行为法范围内寻求权利救济至今,工伤法律救济制度历经了从劳动者自己负责制、雇主责任制到工伤保险制度,从民事侵权单一救济形式发展为多种救济手段并存的制度变迁.目前,面对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工伤事故的严峻形势,检讨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缺陷,提高工伤保险的立法层次,完善工伤民事责任立法,建立以工伤保险为主、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制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协调发展工伤的商业保险制度,改进工伤救济的程序制度等,将是完善我国工伤法律救济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对保障矿工生命健康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保障矿工生命健康权方面存在着障碍。因此,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切实保障矿工生命健康权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要扩大我国矿工的工伤参保率;二要提高矿工工伤待遇标准,规范矿工工伤缴费费率;三要简化矿工权利救济程序;四要完善立法,加强有关矿工的专项规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因公致伤频发,尤其是在煤炭等这类高危行业当中。因此,完善相应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迫在眉睫,虽然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在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仍不健全,工伤认定困难,职工法律意识淡薄以等情况。本文以煤炭这一工伤事故高发行业为例,试图发掘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工伤保险制度对于保障职工权益、促进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劳动者权益保障、对困难群体生活、对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对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分析,来探讨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以寻求较好的解决方法完善我国的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工伤保险困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起步晚,简单适用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没有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特点,导致出现多数农民工无法成为工伤保险主体,工伤保险待遇不能有效保障农民工等问题。因此,应当淡化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分,简化工伤认定程序,采用工伤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和民事损害赔偿相结合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工伤保险关乎亿万农民工职业健康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将更多农民工纳入到工伤保险体系中,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效用,享受工伤保险补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工伤保险制度成熟,在借鉴发达国家工伤保险的有效经验基础上,必能深化农民工工伤保险,拓展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视野。当前需要渐进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强化政府的监控作用,特别是在农民工工伤预警机制、康复机制和补偿机制上下功夫,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与低工伤参保率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关系不规范、企业违法成本低、尚未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和权利观念淡漠等。现行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劳动关系举证困难、工伤索赔程序复杂、成本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制度不合理等,使得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往往会遭遇维权困境。因此,应当在法律上针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做出特别规定,实行劳动关系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为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职工简化索赔程序,实行工伤保险基金预支付制度,完善一至四级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体系的险种之一,工伤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重视的是,如今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的运行形势严峻,基金未来面临的支付压力渐趋增大。更好地对工伤保险基金进行风险控制,探索研究基金管理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维持工伤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保基金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文章对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运行现状和存在风险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完善江苏省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覆盖面小、参保率低,颁布的<社会保险法(草案)>作出了一些突破,但仍有参保对象范围小、参保率低等不足.工伤保险参保主体不应局限于<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应针对特殊主体建立更为细化的参保管理制度,并为今后工伤保险发展预留更大空间.今后应强化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和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费率是工伤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工伤保险制度良好运行的有效保证.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费率制度存在工伤风险等级划分过于简略、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不高等问题,应通过细化差别费率档次、扩大浮动费率适用范围、多指标融合测算确定浮动费率以及以一年为浮动费率的测算周期等方式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演进及运行效果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其工伤保险受到各方的关注。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演进进行分析,发现工伤保险制度的研究与建设远远滞后于农民工发展的需要。从覆盖范围、行业分布情况、农民工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四个维度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具有低效性。运用劳动力供求曲线等方法和技术,从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工伤保险制度供给和政府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责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其结果表明,农民工对职业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及农民工间接承担工伤保险费用是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窄、工伤认定周期长、制度设置不科学等是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的制度供给原因;政府的制度设置责任缺位、激励雇主责任缺位等责任缺失是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低效的政府责任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实务界对工伤保险赔付与普通侵权损害赔偿竞合时的法律适用问题看法不一,相关立法的规定或不够明确具体,或相互抵触,导致司法裁判的标准和依据不够统一,不仅损害了司法的公平与权威,而且难以衡平当事人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文章首先从法理视角分析了工伤保险赔付与普通侵权损害赔偿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进而论述了工伤保险赔付与普通侵权损害赔偿竞合时的法律适用模式及其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工伤保险赔付与普通侵权损害赔偿冲突解决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工伤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且经常发生的,在工伤赔偿问题上,世界各国经历了由传统侵权行为法一元调整机制向多元调整机制的演变。在现代社会,工伤损害的救济机制涉及侵权行为法、商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等多个领域,民事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是两种主要的方式。但在具体工伤事故救济中,如何运用工伤保险赔偿和民事侵权赔偿来实现"工伤损害填补"却始终是困扰着理论和实践部门。文章在比较四种模式利弊和分析我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法律适用方面应遵循的几项原则,以期完善我国工伤事故赔偿的法律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制和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尚没有受到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高校教师工伤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梳理我国高校教师工伤保险制度,借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实践和经验,我国高校教师工伤认定应着重考虑工作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特别注意心理疾病,合理扩大高校教师职业病目录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矿山行业是高危行业,然而该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畸低。对农民工工伤保险进行专门立法,是实现法律正义,维持法律秩序的必然要求。在监督方面,应规定监督主体的单一性;在举报制度上,应增设悬赏激励制度,并制订严格的保密措施;针对短期农民工,应规定当月汇报办理工伤保险制度;制定便利的工伤保险异地转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提出的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进行了细化与完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同时也清楚地规定了先行支付的受理条件与支付管理流程,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平台从业者职业伤害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无法覆盖这一群体,而商业保险赔偿低,平台企业不担责甚至违法"去劳动关系化"卸责,平台从业者陷入了职业伤害保障困境.各地开展的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限于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的捆绑难以持续推进.台湾地区通过制定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强化对平台就业者劳动关系的监管;并通过将灵活就业人员统一纳入工伤保险,有效地解决了平台就业者的职业伤害保障难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台湾经验,通过立法为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松绑",将平台从业者纳入到工伤保险保障体系之中,从制度源头解决问题;同时,强化劳动关系确认标准,依法保障平台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运用法律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研究方法,对四种解决工伤保险赔付与侵权损害赔偿的方式,即取代模式、兼得模式、选择模式以及补偿模式进行剖析.同时结合我国社会实际与立法状况,对我国立法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主张我国立法采取"取代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