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后进民族地区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前保留有原始公社制残余、社会主义改造后超越几个社会发展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云南山区民族聚居的“直过”地区。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受特殊的历史传统、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决定我们在引导这些民族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地区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上仍然存在着缺乏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民族宗教关系造成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多变、社会建设滞后影响发展系统的稳定、地区发展差距与利益保障协调机制非同步性的矛盾亟待解决等问题。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深入思考这些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认为应通过引导西北民族地区群众合理表达利益需求、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政治资源,激发个体和群体的创新动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利益整合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逐步实现西北民族地区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马元祯从历史上看,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又有所扩大。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I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解决东西部差距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西部民族地区,过去18年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以往30年中任何一个时期所不可比拟的。但是,进入80年代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有所扩大,本世纪末乃至下世纪初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这一地区间发展差距的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指出:“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江泽民同志也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确定了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方针和政策,这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民族经济是一个发展、提高、加速的好机遇。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明确提出的“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将作为今后十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而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落实这一方针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中西部民族地区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民族地区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 ,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加快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即缩小人均GDP、人类发展、城乡发展以及知识、教育、信息、交通、服务业、城市化等社会发展差距 ,以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基于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σ收敛检验方法,测度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距。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区域内差距有缩小趋势,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北地区的发展差异经历了“大幅下降-小幅波动”的演变历程。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应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多维度,采取举措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渐强大,现代化的呼唤也越来越紧迫.纵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民族地区落后现状令人担忧,工业产业不足状况亟待改变.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优先扶持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格外重要,因此,必须加快提升民族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奠定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牢固基石;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地区人文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必须加强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建设,推动民族文化、区域文化、高原文化和草原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机融合.着眼于中国未来的战略构想,打造坚实稳固的现代化大后方,进一步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拉动作用,制定优抚政策,吸引投资开发,加强社会组织与管理,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会出现许多新的“重大关系”问题 ,需要随着时间和实践的推移与发展 ,不间断地进行新的探索。本文从现阶段实践中已提出的问题入手 ,分析和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发展民族文化同推进现代化建设之间、西部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 ,以及如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与民族边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马、恩对“统治”、“支配”自然的问题提出了最深刻见解 :“统治”自然的任务应是“控制”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不让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人类本身 ;人对自然的“支配”只意味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有意识的“控制” ,是以对自然的尊重、爱护为前提的利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民族边疆地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 ,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交替的不发达状态。建设生态文明 ,发挥后发优势 ,能够突破“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发展模式 ,实现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民族边疆地区的生态环境既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 ,又是该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物质保证 ,对这一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关键的意义。生态文明理念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培育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领导干部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发展作为先进生产力的生态产业 ,对实现民族边疆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