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是比其他资源都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应确认为企业的人力资产。人力资产可以通过“未来工资折现法”得到合理计量。通过劳动者权益可以明确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 ,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会计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 ,而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点 ,在产权的宏观层面上 ,我国已经设计并正在构建“国资委——经营公司——国企”这样的新国有资产运营体系 ,但在产权的微观层面上 ,基本上沿用着传统的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模式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片面强调法人财产权的功能 ,使劳动者处于是“国家的主人 ,却不是企业的主人”的窘境。本文从劳动者占用权确立的客观必然性出发 ,将“两权分离”发展为“三权分离”,最终确立企业财产权、经营者经营权与劳动者占用权的三足鼎立的产权格局 ,从而实现了国企产权制度的创新 ,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问题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应享有使用、投资、收益等权利.然而,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影响,造成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地位不平等,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产权不明晰、权益缺失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关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明确劳动者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地位.并着力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市场,以消除人力资本产权问题对员工激励以及企业发展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产权化 ,就是赋予劳动者与其人力资本对等的产权权能、产权权益和产权权责 ,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和承担风险。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化 ,对于促进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制度创新 ,推进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终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率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中央适时提出“六稳”“六保”目标任务,摆在首位的是就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并对稳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的非正式劳动关系,使得其合法劳动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客观上不利于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稳就业的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缺失的“原罪”与“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人力资本的“主动性”,使其与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明显相区别。劳动者对其人力资本有着实际的控制权和使用权,掌握这一点,才能理解企业中的激励问题。国有企业的非合约性质,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的产权缺失的原罪,这种扭曲了的人力资本产权进而形成了非市场性的国有企业劳动合约。文章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的产权缺失的原因和特征,揭示了国有企业劳动合约特点,并根据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缺失的特点,提出了如何设计出比较有效的国有企业劳动合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就业权益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对于农民工来说,实现这一权益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参加生产而获得劳动报酬。然而,就是这一基本权益也容易遭到侵害。本文从近年来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分析中得到启发,提出构建以最大限度减轻对农民工就业权益的侵害、保障其“收入安全”为目标的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机制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及其利益分享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重新解读和审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存在分歧的基础上,以投资性和效率性为原则,对人力资本产权进行了"政府——个人——企业"三角主体的探讨,认为在人力资本权益分享时,人力资本主体应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应当特别保护并强化个人和企业的那部分权益,而政府的人力资本权益应相对弱化但应强调其隐性收入。  相似文献   

9.
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劳动力产权理论是公司法对职工权益保障的法理依据。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按其产权归属不同可分为“社区所有制”企业、“社团所有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主要形式。本文拟从产权的角度,分析三种产权归属不同的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各自的优缺点及发展演化规律。“社区所有制”企业是指产权属于企业所在社区的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1.
工会组织用较小的成本完成了单个劳动者所无法进行的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表明在社会分工和集体协作生产中,单个劳动者维护权益和协调生产的交易成本是高昂的,工会组织则大大降低了这些成本.工会组织对产权界定、降低协调成本,通过市场机制优化人力资本的合约安排.作为一种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法律制度设计,工会组织区别于政府和单纯劳动力市场,而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力资本优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上,对于破产企业的财产,劳动者的债权优先受偿,但劳动者债权的保护,并不仅仅是在《破产法》中作出优先顺序的规定那么简单。劳动者的债权在破产财产中优先受偿是劳动者权益在企业破产过程中得到保护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这种优先的权利同样需要受到限制。劳动者在企业破产过程中享有参与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破产企业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出现了社会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学者们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已在国有企业必须确立劳动力产权制度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在总结中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由于马克思等社会主义的先驱并没有在其著作中谈论到劳动力产权问题,西方的产权理论也没有从劳动者权益问题上真正关注劳动力产权问题,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如何确立劳动力产权制度尚处于摸索阶段。因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力产权问题的研究仍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不能订立除违反商业机密以外的违约金项目;招聘后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保险,一年合同的试用期不能超过一个月。这些规定更加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但劳动和人事部门相关人士预测,新法实施的同时可能产生企业高级人才外流增多、企业不再以“储备人才”方式招聘,以及高校毕业生招聘高峰延迟等三大现象。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产权中的收益权,是劳动力产权的实质性内容、实际存在和最终实现;劳动力收益权就是劳动者对企业剩余劳动成果的分享权。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就是劳动者在是自己劳动力所有者的同时,还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必须同时握有生产资料产权;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必须通过一项制度安排来构建,这种制度安排,只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6.
保护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权益,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它有利于化解劳资冲突,推行劳资合作.企业吸纳劳动者工作,劳动者投入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应当与投资者投入企业的物力资本共享企业盈利.湖南省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尽先通过地方立法来保障劳动者人力资本权益,将对我们做好利益增量文章,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让劳动者共享改革红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劳、资、政三方共赢,意义重大,应加快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7.
“劳动股份制”是让劳动者参与分享企业利润的一种法律制度,即劳动者可与投资者通过共决等方式,确定双方分享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并在此比例确定的范围内,投资者按照《公司法》等相应的规定,劳动者按照“劳动股份制”立法的规定分享利润并承担义务,促使两者的立法相互衔接与协调。在国际社会经济危机频发,某些资本主义强国愈发难以转嫁经济危机、资本已是相对过剩的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劳动股份制”的专门立法,完善配套的法律制度,保障劳动者对剩余价值所应享有的权益,促进资本积累与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相对平衡,是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法律保障,也是反对经济霸权干涉、阻止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长效法律措施,这将对于一切遵循经济全球化规则,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民族与国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产权改革方向、产权改革设想和产权管理体制等三个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产权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商品经济的本性改革公有制,在承认产权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前提下,实行股份制,使公有制人格化,使产权真正落实到每个劳动者。本文还提出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设计、步骤、方法和措施,论述了产权改革中设立企业股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就产权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实现“两权”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作了分析,试图去开辟一条具有中国持色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企业劳动规章内容上的复杂性、劳资双方利益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企业劳动规章法律性质的多元性。企业劳动规章系由基于劳资双方合意的契约发挥效力部分和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权产生、法律赋予其约束力的部分所构成,其法律性质应采“修正的根据二分说”的观点。当前《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在企业劳动规章制定权的分配上过于倾向企业,危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宜在端正对企业劳动规章法律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对其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会计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适用性不强的先天不足。若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过多地陷入了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应该是多少”和对“人力资源的利益分配应该得多少”之纠缠中,而缺乏对其所赖以存在的制度约束机制的深入地分析。为此,本文以所有权界定为基础,对包括产权结构、权能交易、权益构成在内的人力资源产权运作过程进行了总括的制度安排,使对它的会计处理在制度设计上从初始产权、动态权能、到最终权益有了系统的量化标准,为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另类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