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湛若水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明代大儒陈献章的学生,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的思想。陈献章对此高度评价,并将“江门钓台”作衣钵传与湛若水执掌。湛若水在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升至礼、吏、兵三部尚书,创建书院,教书育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完善和丰富“随处体认天理”哲学思想和实践理念。“随处体认天理”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指“静养”,更重要的是指在实践发展中“感悟”“认识”,“吾之所谓随处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感时而。”“天理”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自然之理、自然法则;二是指德性之理、道德法则,包括尧、舜、孔、孟以来的“仁、义、礼、智”等方面内容。体认天理的关键是勤于学习、涵养心性、努力实践。湛若水所述的“随处体认天理”哲学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深入发掘和传承“随处体认天理”思想,有利于激励青年立志,勤奋学习,树立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青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引导青年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有利于青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徽”说     
据说安徽建省,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名之“安徽”。说文解字,意从中来;逸兴遄悟,妙趣偶得。一个“徽”字,尽撷安徽之要。且戏解之。  相似文献   

3.
王鹏 《理论界》2008,(12):180-181
本文以三年之丧为中心,比较研究了孟子和荀子对于此一问题之不同论述。阐明虽然他们表面上共同肯定三年之丧,但背后却存在巨大差异:在孟子,三年之丧之根据在于人之“中心”,而其实行的意义乃是做一个仁人,进而实现所谓“仁政”;在荀子,三年之丧却是圣人创制的行为规范,其固然有人内在的心理情感为基础,但却更强调外在的形式为其保证,而其实行意义在于规范人在丧服领域之行为,从而维护人“群居”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4.
于丹从《论语》中悟出了许多道理——天地人之道是“神于天、圣于地”;心灵之道是“三省吾身”;处世之道是“不抱怨社会不公,不抱怨处世艰难”;君子之道是“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  相似文献   

5.
丁为祥 《文史哲》2023,(4):46-56+166
在中国思想史中,墨家是一个最奇特的思想流派。一方面,它对国人思想影响之深,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一种对墨家的强烈期待,但作为一个思想学派,墨家却在秦统一后彻底“中绝”了;另一方面,就献身精神与拯救热情而言,墨家最为高尚,也最富于献身精神,但却又被古代主流思想家批评为“无父”“反天下之心”。就对中国思想文化之贡献而言,中国人从平等追求、兼爱情怀一直到所谓“明是非”“审治乱”的逻辑,实际上都出自墨家;但中国古代社会之周期性震荡,民众之唯利是图、麻木不仁乃至于以邻为壑,似乎也都与墨家的作用后果存在着分不开的联系。因此,对于墨家,人们在表示敬仰、钦佩的同时,又不能不报以沉重而又苦涩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林光华 《人文杂志》2023,(10):21-29
文章对老子的“自然之仁”与孔子的“自律之仁”这两种“仁爱”思想做了比较,指出儒家以孔子为代表的“仁”学思想的核心是“爱人”,但又有多层的含义;论述了“仁”德产生的根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指出它的自发性、时机性;援引牟宗三的“内在超越”思想,指出“仁”具有从个体到整个社会的扩充而走向普遍之爱的可能。老子之“仁”的核心是“慈爱”,与儒家相通,但老子以“不仁”的反向言说来限制“有为”之仁的危害,保留“仁”的自然特征。老子的“自然之爱”需要通过儒家的“自律原则”实践出来,最终达到“与天合一”的大爱,二者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相补充的,二者的不同只是在推行的方式上一个是“有言之教”,一个是“不言之教”。  相似文献   

7.
“所”字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字语法研究吴正中,李清“所”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用得非常特殊而又活跃的词,使用频率之高,词法句法之复杂,都是首屈一指的。前贤论述,宏观者居多;时人解析,多伤琐碎。笔者宗“闻者补之”、“讹者绳之”之旨,拾遗补缺,纠偏救弊,对“所”字之语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台湾近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840年至1894年为近代前期;从《马关条约》签订到1919年为近代后期。在近代后期的25年时间内,台湾已沦为日本国的殖民地。可是,创巨痛深的台湾人民“誓不臣倭”,思想感情同整个中华民族依然“耦断丝连”,其情感基调是一个“愤”字,分别表现为悲愤之情、激愤之情、义愤之情、忧愤之情和忠愤之情。这是台湾近代后期诗歌的主体情感,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一、悲愤之情:斥责腐败清廷甲午战败,腐败的…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弱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教育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中都存在着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又被称为“处境不利群体”或“脆弱群体”“边缘群体”。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人群。弱势群体的成员往往社会地位低下,处在社会的边缘;不掌握社会权力,处于被支配、被管理的地位;较少或无机会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不能及时、充分地向社会和政府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经济贫困,不具备抗拒灾害的能力和潜力;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低,知识贫乏;社会关系单薄贫乏,其社会关系往往同样…  相似文献   

10.
在器物文化中,鼓当属有鲜明特征的一种文化形式与类别了。“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鼓是欢乐之声;“小子鸣鼓而击之可也”,鼓是正义之声;“大丧则诏太仆鼓”,鼓是悲哀之声;“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鼓”,鼓是战神之声;“腊鼓”、“社鼓”,鼓是祭祀之声;等等。鼓器与鼓音,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关于鼓的书籍微乎其微;而对鼓进行文化体认,更可谓凤毛鳞角了。令人高兴地看到,在时下的文化研究热中,出现了一本由严昌洪、蒲亨强先生著,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鼓文化研究》新著,十分耀眼。…  相似文献   

11.
在1923年的“科学与立学论战”中,张君劢走上建立儒化生命哲学之途。他精心建构了一个以“心为实在”为逻辑起点,以“自由意志”论为核心,以提倡复归宋明理学的“内生活之修养”为归宿的“新玄学”体系,由此而成为与梁漱溟齐名的中国现代新儒学的第一代的代表人物。论创建儒化生命哲学之先后,当推梁漱溟为开山;但论对柏格森生命哲学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之把握,从而更巧妙地使之儒学化方面,则张君励远胜过梁漱溟,因此其思想体系更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征。时下学术界对梁漱仅、熊十力、冯友兰等新儒家的思想研究颇多,但对张君励的…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又是满族的发祥地,因此清政府十分重视,在教育上对东北实行了一些特殊的政策,主要有:重视环境教育,力避汉化影响;提倡“国语骑射”教育,限制汉族又化教育的发展;实行满汉民族分途教育;极力维护东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并使之相对发展。这些政策对东北地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大力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形成了兼具石油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和谐杏北”文化。“和谐杏北”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筑和谐之基,实现发展环境和谐;强和谐之力,实现管理环境和谐;展和谐之美,实现自然环境和谐;育和谐之风,实现社会环境和谐;塑和谐之魂,实现人文环境和谐。“和谐杏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理念系统、制度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  相似文献   

14.
方令 《重庆社会科学》2010,(10):123-123
为彰显“全国视野、重庆个性”的办刊理念,本刊自2010年1月起,新辟独立于学术论文之外的“寻踪”板块,围绕公众在一个阶段密切关注的社会文化领域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全景式回放,搭建争鸣、互动平台,并延伸阅读,帮助读者增强文化印记,客观看待和理性评估。截至本期,已刊出11个主题,分别是:曹操墓真伪之辨;中国摄影金像奖造假始末;今天,如何看待孔子;《红楼梦》的前世今生;“李白故里”之争;王亚丽造假骗官事件;“假新闻”背后的真问题;“悟本养生”神话的破灭;《非诚勿扰》,真的勿扰?方言保卫战:舌尖上的文化困境;食品安全:揪心的话题。为进一步提升刊物质量,打造精品栏目,本刊特征询了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纷纷就该栏目的总体定位、选题策划、层次结构、装帧设计等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15.
“经世致用”说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条红线,它生长于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中。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大都充满思辩色彩,“尚用”的墨学应运而生;东汉初“谶纬神学”盛学一时,王充高扬“尚用”大旗,给予迎头痛击;魏晋南北朝时玄学清谈之风日炽,颜之推针锋相对,首倡应世涉务之学。从新乐府运动领袖白居易,到北宋著名变革者王安石,到顾炎武、龚自珍无一不是力矫时弊而高倡“经世致用”之学的。今天重温“经世致用”说无疑会爆出这样一个闪光的历史启示来:“玄学”误国,“实学”兴邦。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到21世纪,我国宗教学研究将会有一个超常的发展。宗教研究本来是哲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把自己的第一哲学即关于有之为有的哲学宣布为“神学”;黑格尔曾突出地强调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尤其是宗教同哲学的内在关联;我们中国历来就有艺术、宗教、哲学统一互补的思想,《中庸)}宣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鲜明地强调了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渗互补性;我国当代哲学大师贺诚先生在谈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时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艺术(诗教)、宗教(礼教)…  相似文献   

17.
杨海文 《云梦学刊》2010,31(1):19-22
从所出之书、所发之文、所开之会、所编之作四个方面集中展现个人2008年的“国学功课”,显示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对于国学在当代社会的普及与提高所起的作用,同时为“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意味的“普通人文本”。  相似文献   

18.
阐释:后精神分析视野中的阿Q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对“癞疮疤”的忌讳渊源于人类存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肉体问题 。“精神胜利法”的本质在于人以虚幻的方式处理自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让整体世界以部分的面目呈现于自己面前,以达精神上的圆满。在心理学意义上存在着的阿Q关联于人的普遍的内在的悲剧性命运。他与赵太爷一厢情愿的奇特关系呈现出人的深刻的精神依赖性;他的把“现在”寓于“过去”或托至“将来”及“两头笑”,体现了国民性中的虚幻的时空观;他临刑前“二十年后又是一个”的豪言和“救命”的呼喊则表达着人之存在中的生死悖论。  相似文献   

19.
任梅 《中文信息》2013,(7):79-79
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另一方面,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甜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必须大搞教育改革,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重要意义 1996年朱镕基同志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成立大会上发表的《管理科学兴国之道》的讲话中指出;“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方针。这个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了管理科学”。“现在,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对管理的重要性,宣传得太少,要大力宜传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钱学森同志也指出:“现在管理落后的问题还不是科学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①因此,从管理的本质特点入手,充分认识管理在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