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回族人民同汉族和各族人民一道,为了救国救民积极献身于辛亥革命的伟大斗争,不少回族爱国志士参与了湖北革命团体的组建工作、武昌首义的筹划和保卫汉口、汉阳的浴血战斗。他们的斗争业绩,不仅在辛亥革命史上,而且在回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也增添了新的壮丽的篇章。本文仅就所接触到的部分零星资料,对辛亥首义中较有影响的回族爱国志士马骥云、沙金海、邹森青等人的斗争事迹作一简要介绍。马骥云,原名马少青,回族,河南省固始人,出身于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因家境贫  相似文献   

2.
湖北巴东籍土家族志士邓玉麟是辛亥革命期间湖北革命党的重要领导人,是武昌起义的主要谋划者,是起义的关键联络人和重要组织者,也是首义之夜力挽狂澜的指挥者,他在新生的湖北军政府中担任要职,是抗击清军、保卫共和的主要将领。  相似文献   

3.
4.
祖父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浙江绍兴陶堰人,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革命活动家,光复会的领袖之一.1912年1月14日,陶成章卧病在上海广慈医院,突然被人行刺,近百年来,每逢忌日我们都要悼念他.祖父出生于贫苦家庭,从小过着家贫无资的生活,他自幼聪颖,6岁入学,读书过目成诵,博通经史,年15为塾师,由于受到当时进步思想的熏陶,16岁的陶成章便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1900年义和团掀起  相似文献   

5.
两湖自古为荆楚之地,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于民风、民俗、语言,两湖都有诸多相通相似之处。至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志士联系紧密,团结合作,互相支持,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诗篇,其革命精神也有许多共性,主要表现为:高扬爱国主义大旗,宣传反清革命;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和甘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楚人反抗的蛮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化籍辛亥革命志士戴哲文联络新化、邵阳、武冈等地会党,开展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与黄兴、蔡锷等在广西发动武装起义,因积劳成疾,28岁即英年早逝。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反满排满为号召,似仅为一场汉族推翻满族统治的种族斗争,而其实质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故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任何一次种族斗争,其虽未能取得彻底的胜利,但仍不失为中华近代史中极其光辉的一页。在中华民族的反帝反封建史上,尤其在辛亥革命中,各少数民族在不同程度上,以种种方式参与了斗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与汉族人民一起,共同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创造了这一历史伟业,其勋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可惜长期以来,在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中,对诸少数民族在革命中的位置、所作的种种贡献、以及因革命而引起的变化等问题,均缺乏较系统的阐述。本文试对以上诸问题作一初步探索。这本是一重大课题,笔者之所以不惴浅陋,敢以一管之见就正于识者,无非冀引起史界之重视,以奏抛砖引玉之效而已。  相似文献   

8.
1911年4月8日下午4时许,广州东门外燕塘地方举行的华侨飞行家冯如的飞机表演结束了。前往观览的人们如潮水般地涌回城里。在人流的后尾,只见众多的清军亲兵簇拥着一乘八抬绿呢大轿,喝道而来,好不威风。轿中坐着的就是当时的署理广州将军、清廷派驻广州的大员孚琦。 孚琦,满州正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朴孙,1869年生。以工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其后历任郎中、内阁学士。1902年任刑部右侍郎。1906年任广州副都统。其人昏庸无能,但靠着是摄政  相似文献   

9.
辛亥武昌首义时期的“三武”指蒋翊武、孙武、张振武,这三位都是策动武昌起义的重要角色,对于创建中华民国厥功甚伟,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武昌首义能一举成功,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的贡献要比孙武、张振武负责的共进会大得多。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析“三武”的处理方式、应变能力,能够看出孰是孰非。“三武比较起来,孙武不如振武,振武不如翊武。翊武纯朴,即敌对者亦表示好感。”这个评价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0.
武汉,以其绾毂南北,襟带江、汉的地理位置,有“九省通衢”之称;又由于身旁搏动着名满天下的长江巨流,和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篇的描绘,成为蜚声遐迩的“江城”;辛氏酒楼的传奇故事,以及“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人崔灏诗)的绝唱,又使它被誉为“白云黄鹤的地方”。然而武汉最足珍重的还是它有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美称。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形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而武昌首义则是触发这个高潮和构成这个高潮的最猛烈的浪峰。在这浪峰上搏击风雨的革命前驱中就有素享盛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今天,武昌首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峙立在武昌阅马场的拜将台,却常常勾起人们对黄兴的追思和品评。黄兴在武昌首义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黄兴在阳夏之战中的胜败如何评价?这都是尚未充分研讨的课题。黄兴生前曾受到“汉阳败将”之讥,他本人固无所辩说,而外人也很少对此深究。历史把问题留到了今天,期待着人们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武昌首义的枪声,划破了封建专制的漫漫长夜,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在这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中,曾镇压过革命,并在首义前还杀害过革命党人的清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被推上了都督的宝座。  相似文献   

13.
1905年8月20日正式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它在腐朽没落的封建君主专制被资产阶级共和国赶下政治舞台的社会大变革中起到了领导和组织作用.回族人民同以往的历史时代一样,积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志士仁人,他们通过加入同盟会这一先进的革命团体、以自身的行动来表明回族人民对这场革命的理解和价值取向,在革命潮流的推动下,回族人民也开始走向现代意义上的觉醒.史海芸芸,钩沉何易!由于同盟会在改组为国民党之前,一直处于秘密或半公开状态,加之本身组织较为松散,增加了搜集史料的困难.今择其荦荦大端者,不揣冒昧,敬列于下,疏漏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张之洞死于1909年,辛亥武昌首义爆发于1911年,两者至少在时序上发生了脱节。然而,张之洞的确与辛亥武昌首义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深深浸润于时代氛围之中的关系,并未因张之洞职务上的调迁(1907年入参军机)而割断,也未因张之洞命归黄泉而消释。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对应,而是一种文化功能上的价值同构。我们谈论张之洞与辛亥武昌首义的关系,并不是抹杀湖北革命党人的历史功勋。恰恰相反,充分剖析张之洞振兴实业与教育所导致的客观效果,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湖北革命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因为前者为后者提供、创造了某些必不可少的新质因子和重要条件。本文旨在论析张之洞与辛亥武昌首义之间的文化传承机制,并且由此出发,对政治家成为历史的不自觉工具这一具有宽泛意义的文化现象提出自己的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的武昌首义,激起了全国各省的响应,形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一举埋葬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这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历史壮举。但是在这历史的画卷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正反面经验,其中黎元洪之出任首义都督就是值得认真加以剖析和总结的历史事件。在十月十日胜利的礼炮声中,后  相似文献   

16.
当武昌首义胜利的礼炮声把黎元洪送上武昌阅马厂湖北军政府都督宝座时,汤化龙亦袍笏登场,先后就任民政总长、政事部长、编制部长等要职。于是在军政府内部,首义党人所代表的革命势力,黎元洪为代表的“归附”革命的旧军官,汤化龙所代表的立宪派,三股力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结合和争斗,深刻地显示着辛亥革命的面貌。在军政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最近阅读有关武昌首义的档案资料,常常为起义者的革命气慨所感动,也常常为某些革命者的结局而扼腕叹息;与此同时,还油然产生一种感情:对收集、整理、保存、出版这些珍贵档案资料的有识之士,表示深深的谢意!在武昌首义军队中,与过去的历次起义军比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知识分子多,比较重视档案史料的搜集、保存。笔者就此虔诚成篇,以此献给武昌首义中为祖国积累史料的前辈们。一武昌起义军在隆隆的炮声中,在血与火的激烈战斗里,都注意严密保护档案。请看《湖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各派政治势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各有坚持,也各有妥协与让步,终于使一场以暴力发难开始的大革命以南北和解五族共和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清廷、清政府、孙中山、革命党、立宪党人以及袁世凯和新军将领等,都各有不同作为。文章根据相关史料重新排比新军将领段祺瑞的言论与活动,揭示其在辛亥大牌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一个绝对称职的操盘手。   相似文献   

19.
武昌首义一举定鼎,创民国之制的历史原因何在?这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武昌首义成功的直接历史原因是由于革命党、新军、商会这三股社会力量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联合斗争的结果。没有这三股社会力量的结合,合力创定民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湘籍志士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最为活跃的一支革命力量,和全国广大革命志士一道,自始至终参与了同盟会的活动。他们是同盟会筹建工作的积极组织者,是同盟会舆论宣传工作的热情推动者,是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的重要策动者和主力军,是同盟会安定团结局面的坚定维护者。他们为同盟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