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老子的哲学思想历来备受领导者尊崇。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老子在汇聚了其毕生思想精华的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法自然"哲学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以下只注明章节)在不同历史时期,老子"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被众多领导者施行和效法。"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等盛世景象的出现,更使其成为解读治乱兴衰之道、实现社会繁荣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老  相似文献   

2.
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楚国若县人,著有《道德经》,“天人和一”‘无为而治”,“用人之力”和“圣人无私”的领导思想,是《道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道德经》,探索老子的领导思想,对于提高各级各类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白雷  周健 《决策与信息》2008,(12):186-186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对其思想的探讨对于我们研究政治现象,把握政治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原著《道德经》理解,对老子的政治思想中的起点和理想做了简单的梳理和评析工作,以便使读者对老子政治思想有一定的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袁琳 《决策探索》2014,(10):56-57
《道德经》是公认的哲学经典,同《易经》《庄子》一并被称为"三玄"。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提到"上善若水"的观点。"上善",即最善,尽善尽美。老子认为"水"是最近于道的,水的特性完全符合老子所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主张。"上善若水"就是形容做人的最高境界,善行要像水的品性一样。  相似文献   

5.
杨凡苇 《决策与信息》2008,(12):112-112
在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号老聃),从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悟中探索世事与人生的意义,发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将其著书立说,写成了千古留传的文化巨著《老子》,后人称其为《道德经》。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秦德君 《决策》2013,(4):16
一个社会如果以人为本、充满关爱,就会得到民众更多的拥护,政权更加稳固。勤俭节约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所以老子说"俭就能广"。关于社会治理,老子在《道德经》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社会治理有三大法宝,应当恪守并珍视它们:第一是柔  相似文献   

7.
“大器晚成”一词出自《老子》,也见于《吕氏春秋》和《老子指归》。《老子·第四十一章》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篇》曰:“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指归》曰:“大器晚成,无所不有。”汉代河上公的《老子道德经章句》对“大器晚成”做了如下解释:“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0,(24):146-147
<正>《老子传》余世存著海南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老子的人生心路。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探索道德经的缘起,哲理、常识处处可见。《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美]哈伯斯塔姆著王祖宁,刘寅龙译重庆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作者曾两获普利策奖,走访了诸多图书馆和研究机构,访问了  相似文献   

9.
<正>《道德经》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集合体。能否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是领导干部人生智慧和领导素质高低的表征,也是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具体展现。在《道德经》看来,领导者提高领导艺术水平和管理智慧要处理好如下关系。一、处理好有与无的关系"有无相生"是《道德经》的重要思想之一。《道德经》提醒人们,不仅要看到有形东西的重要性,更要注意无形之道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车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以"无为而治"为总论,包含以"和谐平衡"的领导原则、"抱一归朴"的领导思维、"谦下善救"的领导态度、"无知无欲"的领导修养为纲目的领导哲学思想体系。老子领导哲学启示当代领导者遵循规律、把握全局,用人以公、以民为本,德才兼修、为政清廉。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中国哲学智慧与当代中国公共部门管理的关系,构建中国式的公共部门管理模式,既是快速变化的社会对我国公共部门管理发展的强烈呼唤,也是公共部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管理哲学发展的领军人物——老子,在2500多年前为我们留下了虽只有5000多字,但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其  相似文献   

12.
正道学道学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其要旨是无为而治的理念,其贡献是辩证法思想。道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道"的核心思想,"德"的具体表现,坚持辨证地看待世界的观念,"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方法。"天长地久",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永久长生。人如果能做到没有私心,这才能成就自己。"上善若水",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因而最有修养的人不致招来怨恨。"知  相似文献   

13.
吴新华 《决策》2006,(11):50-51
老子的《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否做一个创新型领导,需要我们在领导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地去修炼“四商”,提升素质。  相似文献   

14.
李程 《领导文萃》2014,(11):38-40
正"治国"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在老子看来,社会能否实现和谐,主要取决于为官者。为官者的修为与和谐社会为官者要能够领悟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道的品质就是"法自然",效法事物本来的样子。"法自然"要求人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客观事物,而是要能够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为官者担负了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只有掌握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把社会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官者要有宽广的胸襟。老子说:"上德若谷",即拥有最高德行的人的心胸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那么开阔,那么宽广。又说:"知常容","常"指道的规律性。为官者要学习道的品质,就要具备像道一样的胸襟。为官者要领导一个国家或地方,会遇到各  相似文献   

15.
黄圣平 《领导科学》2012,(34):54-56
《老子》一书[本文引文参考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版),中华书局2009年2月第2版]关于柔弱、守雌、居下、不争的观念很多。这些观念,用《老子》之言,可以概称为"不争之德"。因为"不争之德"的影响,《老子》历来被视为阴柔之学,从而与偏重阳刚的《周易》相区别,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若深入研究之,则其真正的意涵和性质却值得我们做出新的理解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有着丰富的领导思想。以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律、对立统一律、否定之否定律三大规律为方法论,分析《道德经》的领导特质思想,可以发现其认为领导者的正面特质与负面特质的价值会根据量变而发生质变,二者可以相互融合,并经过不断"否定之否定"式的扬弃发展、变化后,形成和谐的、不断进步的领导特质。辩证型领导特质具有三个特点:动态发展、阴阳共生、精进扬弃,这有利于提升领导特质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出自《道德经》,老子以水喻道,述及得道之人应具备的品格。在经验类信息的选题、写作、报送中,运用此"七善"作为指导,亦能取得较好成效。第一,"居善地"。告诉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胸怀全局。"居善地"本意是了解自我,在群体中找到合适位  相似文献   

18.
江岸 《领导文萃》2011,(13):38-40
“老废物”式的管理之道,才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深藏不露,在幕后牢牢把控大局。贾母达到了这一境界,可惜,她选错了人。《红楼梦》里,自称“老废物”的贾母却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管理的儿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中最差的管理境界足“侮之”——上司下属互相看不上,  相似文献   

19.
贺嘉 《决策与信息》2013,(11):109-109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各企业、各部门,各单位逐渐意识到,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仅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够的。企业的精神凝聚力显得更为重要。而企业凝聚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文化,有感召力的企业文化的诞生需要借鉴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古文明中吸取营养。本文指出老子的基本观点,可供初读《道德经》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廖新波 《决策》2007,(12):59-59
我在健康讲座开场白时用的是中医理论来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归转.自古以来为民众保健防病所重视.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内容丰富,立论精湛,然诸多论述散载于各种古籍文献,给今人以启示. 老子《道德经》主张顺乎自然,清境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知足常乐.庄子的"清静无为"就是指清心寡欲,指对万物发展不加干预,任其发展.管子养生思想认为"静胜躁","静则得之,躁则失之",且提倡"老则长虑",若"老不长虑,困乃竭".即老人如不经常动脑思考问题的话,就会很快变得呆顿,促使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