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藏和平解放时,总人口只有105万,今天总人口已达到219万,其中藏族人口为209万,四十年间增长了一倍多。人口平均寿命已由解放前的35岁,延长到65岁以上.这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西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所致,但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体质的增强,也有直接的关系。本文拟就西藏体育事业的成就作一概略的介绍。一、西藏的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发扬西藏的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据传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雅砻地区的“望果节”中就有斗剑、角力、耍梭标等活动.公元七世纪,藏族民族英雄松赞干布统一  相似文献   

2.
西藏可投资从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发家史”看西藏的投资环境文/唐小可藏族人民使用哈达,正如汉族人民使用鞭炮那么普遍。但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西藏200万藏族人民送往迎来和各种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哈达,一直都是内地或国外生产的。直到1995年9月,这一格局才被打破...  相似文献   

3.
三、藏传佛教对西藏及其“一江两河”流域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一个民族的人口分布,首先要弄清该民族的一个固定的地理范围。对于藏民族来说,在历届赞普统辖下的吐着王朝的版图内不仅包括西藏自治区,而且还包括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以及青海省的西南部。这些地区传统上分为上中下三部。即上部为阿里“三围”、中部为卫藏“四如”、下部为朵康“六岗”。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藏族聚居的三大藏区,即:西藏(今西藏自治区之前后藏和阿里地区)、康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与藏民族的发展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所周知,每一民族的教育对该民族政治、经济、义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藏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藏族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寺院教育在藏族教育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它对藏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体现出与其他民族的教育对各民族上述各领域的影响的诸多不同的特征。本文拟就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对藏民族的发展进步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一)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但在解放前对西藏及国内其他藏区的政教合一或政教联盟的政…  相似文献   

5.
西藏和其它边疆省区一样,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自治区。就现在的人口而论,当地民族以藏族为主,而外来民族以汉族居多;就西藏现在所使用的交际语言看,也是以藏语和汉语为主要语言。如何搞好西藏藏语文和汉语文的两语教学工作,当是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谈谈西藏藏汉两语教学的历史沿革、现今的学习状况,并在此  相似文献   

6.
一、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民族工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民族纲领:“消除内乱,达到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蒙古、西藏、回疆(即新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蒙古问题决议案》又提出,竭力使蒙、汉两族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在斗争中不…  相似文献   

7.
在藏族的历史典籍中,“霍尔”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民族称谓,但是,不同历史时期所指的民族就有所不同。“霍尔”在汉籍中译作“霍耳”、“互人”、‘猢”等。那么,“霍尔”究竟是指什么民族呢?对此,国内外专家都有考证。有不少学者认为藏籍中之是“胡”的直接音译。例如,任乃强先生说:“Hor恰是汉语胡字之音,今藏族称蒙古人为索波,称其他北方民族皆曰胡刚‘。「苏」罗列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西藏的‘伙尔’(Hor)一称就是汉文胡的直接音译。这一名称是汉族对伊朗和突厥——蒙古种族中亚部落的通称”。“我国从事文化人类研究…  相似文献   

8.
拉萨回民教育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回民大辞典》一书载:“据传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即有穆斯林入藏。随着各民族交往,居住在陕、甘、青、川等地和克什米尔以经商传教为主的穆斯作,跨越山川河流到雪域高原,遂与当地藏族通婚,形成西藏回族,故西藏有近80%的回族具有藏族血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的《拉萨文物志》又载:“拉萨大清真寺建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最初规模不大,建筑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平定了廊尔略以后,大清真寺进行了维修和扩建。”从这些记载看,拉萨回民在藏约有900年的历史,清真大寺有近300年的历史。西藏…  相似文献   

9.
西藏和平解放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它宣告旧西藏历史的结束,新西藏的诞生。从此西藏民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中华各民族团结一致,根据协议精神建设和发展新西藏,并取得辉煌成就。 对于西藏和平解放,广大藏族人民是衷心拥护的。这包括占藏族绝大多数的农牧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也包括许多中上层藏族爱国开明人士,其中有世俗贵族和地方政府官员,也包括参政的爱国僧人和以三大寺为代表的许多爱国僧侣上层。他们之所以热烈拥护西藏和  相似文献   

10.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占我国陆地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据1979年的人口统计,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个省区的藏族约为3,455,700多人,生息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为163万人。解放前,各地藏族分别处在封建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本文着重论述民主改革前西藏藏族的婚姻与家庭。 民主改革前,西藏藏族处于落后的、野蛮的封建领主庄园制社会发展阶段。那时候,西藏的农奴主阶级,包括地方封建政权、寺庙、贵族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只占总人口的5%。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目前尚无一部中国测绘史问世,西藏测绘史更属空白。与测绘接近的有制图学,地形学,绘图等词。西藏的测绘事业始于何时?《当代中国的西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下册对于解放前西藏的测绘事业只有以下一段定论:“解放前,西藏基本上没有测绘事业。只在康熙年间,清政府在西藏进行过一些粗略的地图草绘;五世达赖时期,西藏地方政府派人去英国学习测绘,回藏后在雅鲁藏布江一带测绘地形图。英国侵略西藏时,曾在雅鲁藏布江以南测绘过十分粗糙的地形图。”当代中国丛书中的《当代中国的测绘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相似文献   

12.
一切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对西藏的一切应该来个再认识。藏族文学亦不例外,应该从西藏的实际出发,来个再认识的过程。当代藏族文学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藏族文学能否真正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和团结人民的精神武器,能否牢固地植根于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学土壤里开花结果,取决于它能否具有本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三十多年来,我区和其它有关省区的文学工作者,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撰写了不少反映藏民族生活特色和描写藏族人民光辉形象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为西藏的革命和  相似文献   

13.
瓦虚色达:东部藏区的一个游牧部落群体格勒〔美〕南希·列文翟胜德译在藏族的文化地理概念中,西藏分为三大区域:被称为“阿里三围”(STodmNgaRissKorgSun)的西部或称上部西藏;被称为“卫藏”(BardBusgTsangRubZhi)的中部西...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球最后的秘境朗杰西藏高原是藏民族聚居的地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里还有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的已被承认为民族,有的还称为“人”。这些小民族世居绵延二千公里的喜马拉雅山区。西藏解放前,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原始生活。现如今,...  相似文献   

15.
早在本世纪40年代,花儿研究的先驱者张亚雄先生已注意到“所谓‘花儿’者实际上等于汉语的蒙藏歌,是接近蒙藏的部落所开创,仿蒙蔽的音节,制汉语山歌①。”(引文中的着重号系笔者所加。下同)他从曲调旋律的风格以及歌词音节的角度指出花儿受了藏族民歌的影响。近20年来,花儿研究者们也已注意到诸如花儿的句式结构等“或许也同藏族民歌有什么渊源关系吧②?”“比如,藏族、回族的音乐和语言对花儿的影响恐怕是不能否认的③”问题。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尚未深入研究这“渊源关系”以及花儿受藏族民歌、语言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6.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民族的灿烂文化。史诗、戏剧、歌谣、传说……放射着绚丽的光彩。为了搜集藏族民间文学,我们曾经分别到过藏族聚居的许多地区。从西藏的拉萨、日喀则,  相似文献   

17.
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西藏民间谚语说:“加查惹!加夏惹!加锁惹!”(藏语: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对于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食的藏族同胞来说,茶可以帮助消化,清热解腻,真是“不可一日无茶”。但是西藏过去并不产茶。藏族同胞饮用的茶,一直是靠内地供应。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正是反映了这种供求关系。茶叶何时传入西藏?据史书《西藏政教史鉴·附录》记载:“……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土也。”其实,很可能早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藏族人民已经开始饮茶,文成公主正是为了满足藏族人民的需要,所以才带了茶叶进藏。文成公主不仅带去了茶叶,还带去了  相似文献   

18.
十四浑,弹指一挥间,太多的往事已成过眼烟云。但岳阳人民对自己精心培育的1030名西藏学子却仍然觉得那么亲切,那么让人牵肠挂肚。在岳阳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藏族师生天大享受着岳阳市一中领导和师生的爱,时时拥有着岳阳人民的情。正如藏族学生的父母特地从西藏送给岳阳市一中的一面锦旗上所写的“情似洞庭水,同育雪域花”。这十个金光灿灿的大字,是岳阳人民培养“雪域”之花的真实写照,蕴藏着岳阳人民对藏族学生的培育之情。1985年金秋时节,岳阳市一中开办了西藏班,在一片鞭炮和锣鼓声中迎来了第一批来自世界屋脊的50名藏族学生…  相似文献   

19.
藏族人民从事翻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翻译的书籍主要是佛学经典,非佛经性的书籍翻译得很少。藏族人民从事翻译的时间较早,但是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翻译起步很晚。当代藏族著名学者、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错先生40年代写的著作中,“科学”一词仍是汉语借音,可见解放前几乎没有进行科技翻译。解放后到粉碎“四人帮”之前,藏文科学技术方面的翻译也相当可怜,只有那么几本屈指可数的通俗读物被译成藏文,而这些译本的质量也不够理想。大规模的藏文科技翻译还是从70年代末开始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上海人在西藏的28年文/岳林才刘永华图/任慎友“古老西藏有条江/她的名字叫雅鲁藏布/工布江达有个人/他的名字叫玛米(军人)单杰/17岁单杰离开大上海/28载和藏族人民心连心/……他做的好事比天上星星多/说他的故事比雅鲁藏布江水长。”藏族说唱艺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