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明威是著名的文学作家,在他众多短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透过这些女性形象,能够充分体现出他的女性意识。对此,本文首先从让人怜悯的女性形象、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现实竞争类的女性形象三方面,来阐述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符合传统道德标准的女性以及拥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两方面,深入探究了海明威的女性意识。旨在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明威对女性的真实态度和立场,为更多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以他的硬汉文风闻名于世,然而在他的作品中不乏对女性的特别描写.文中以《雨中的猫》为例,从修辞方法和冰山理论的角度探讨海明威作品中所渗透的女性意识以及他对女性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女性青少年瘦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该现象的成因与认同问题具有相关性。青少年期是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女性青少年瘦身的实质即通过塑造身体以获得个体或社会的认同。对于女孩自身以及社会而言,这种获得认同的方式均存在诸多风险,理当予以重视和消解。,  相似文献   

4.
“事业线”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有了全新的意涵与表征。它从手掌这一中性的身体意象中“逸出”而投射到了女性的胸部,同时形成了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和贬损,而这种现象在青年女性的职场生活中显得尤为突出。在身体社会学的视野中看来,“事业线“是一种青年女性的职场新污名。这一污名来源于男性的凝视、身体资本的积累逻辑以及身体消费便利性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并负面地影响了青年女性的身体健康。探索新污名的生成机制、社会后果以及治理策略对青年女性在职场中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如果瘦小女性的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身体质量指数BMI),其结果小于25,却拥有D罩杯以上的胸部,那么更年期后罹患乳癌的几率会明显大于A罩杯女性。这项研究在8.9268万名年龄在25—42岁的女性中进行,研究人员每两年调查一次她们内衣罩杯的尺寸、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这些人中,有803人在进入更年期前患上了乳腺癌。研究还指出,胸部在D罩杯以上的纤瘦女性,左乳尺寸常常略大于右乳,乳腺癌也通常发生在左侧。而对于身体质量指数大于25的女性来说,胸围大小与得乳癌几率无关。虽然目前…  相似文献   

6.
据医学专家介绍,身体对疲劳的感受因人而异,女性疲劳者是男性的3倍。女性疲劳往往与“三缺”有关.即缺铁性疲劳、缺碱性疲劳、缺维生素性疲劳。  相似文献   

7.
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是一位大学生的时候,有一天。他忽然看见了马路对面的海明威。那一年海明威58岁,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想立刻跑过去。可海明威就要被人流淹没了。他用两只手握成筒形放在嘴边,大声喊道:“文学大师!”海明威转过身来,举起手,并高声说:“再见了,朋友!”随即,消失在卢森堡公园的那个方向中。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青年女性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父权和女性主义相互协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青年女性如何处理和回应以上两种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要求的张力。研究发现,整容女性使用了“符合科学的标准”“适当的整容次数”“不是整容的整容”三种文化策略,来进行象征性的划界实践,最终区隔出“自然脸”和“网红脸”两种取向。通过指认“网红脸”是父权文化的产物,整容女性经由“自然脸”得以归属于想象中的、具有反抗性的身体。然而,这种以身体实践的方式所达成的对于传统性别规范的破除与自我认同的重建,最终却造成了整容女性新的自我分裂。她们借由划界工作所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们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女性自我“赋权”的理论提供了本土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祝少琪 《现代妇女》2014,(11):52-53
当今众多网络女性红人纷纷靠"露肉"出位,引起舆论一片哗然。那么女权主义阵营内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如今泛滥的"女性身体消费"现象的呢?我们听到的是这样两种互相对立的声音。批判者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女性身体被对象化、客体化,被规训的身体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因此而丧失了主体性;支持者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女性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女性消费是一种解构策略,女性的主体性可以在消费文化中得以更好的确认。而笔者认为女性在表达自己身体自由主张时,务必要警惕掉入被父权制下的消费世界的"被身体消费"的陷阱。  相似文献   

10.
据医学专家介绍,身体对疲劳的感受因人而异,女性疲劳者是男性的3倍。而女性疲劳往往与"三缺"有关,即缺铁性疲劳、缺碱性疲劳、缺维生素性疲劳。缺铁性疲劳医学研究发现,轻度的缺铁性贫血表  相似文献   

11.
施琳莉 《现代交际》2013,(11):73-73,72
海明威终其一生都在探索死亡的真谛,这反映在他的大多数小说中。本文主要探讨了他小说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及其产生原因。通过认真分析他的文本,作者发现海明威的死亡不断探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好奇和模糊阶段、必然性阶段,困惑阶段。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海明威的死亡意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画面     
英斯科啤酒节开幕 7月21日.为期9夭的第三届典斯科碑酒节开幕.啤酒节上各种品牌的展示和丰,多彩的狂欢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圈为啤酒节上一瓶泡沫丰,的啤酒t’. (新华社)海明威回来啦 一年一度的海明威节7月22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结束.在徽仿海明减的比.中.来自俄亥俄州巴克艾莱克的丹尼·伍兹从,18名参.者中脱顺而出.获得第一。这是伍兹(中)手捧海明威的组像与以往比弃的获胜者一起合影。 (新华/路透)来自民间组织的抗议 7月23日.美国全国妇女组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真相委员会等”个美国民间组织在华盛倾美国国务院门前举行示威…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向以塑造"硬汉"形象、关照男性世界而著称,有评论家认为他是一个忽略女性的男权主义作家。但是在他创作的多部短篇小说当中,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女性的身影,并且他对于笔下的女性形象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时他站在女性的一方,透过她们的视角来写作;而有时又会站在与女性对立的一方,表现出对女性的敌意和排斥。本文通过几部短篇小说来阐述他对于女性角色的态度,并试图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身体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高潮。本文将从“身体写作”的定义入手,通过分析“身体写作”与女性解放、与道德观、与消费性文学的关系,来认识“身体写作”。“身体写作”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信仰缺失、精神世界空虚的必然产物,也是部分作家的一种写作策略。“身体写作”的出现带给我们对文化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消费时代,女性身体以各种姿态进入媒介镜像,成为最美消费品。对镜像中的“美女”有两种解读,一是女性身体被“物化”,成为男性观赏的对象,成为商业资本利用的工具。另一种观点则肯定女性的出场,有助于女性的自我表达。在互联网时代,镜像中女性的身体符号,不能简单地被看作是消费社会的“物化”商品或是女性的解放,而是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多元化解读。  相似文献   

16.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了深刻的哲学义理。海明威创作的《老人与海》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因为在小说中主人公桑提亚哥面对困苦的遭遇,勇于战斗,以大无畏的精神来迎接生命中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耶利内克的剧本擅长描写骇人的性变态,以一种推翻一切的极端方式探讨女性自身的心理生理在极端压抑的状态中的扭曲,借此展现畸形生存状态所折射出的女性在同强大的父权社会斗争中的无可奈何,以及希望争取到女性话语权的要求。不论是身体描写或者性暴力的写作都绝非简单展示身体或者体验描写,而是包含了传统颠覆、形象重塑等内涵。她着力于以情色与暴力的描写表现男权中心主义文化下女性的极度压抑与扭曲,提出希望争取女性话语权的要求,她将女性身体符号作为对抗男权中心主义文化的有力武器,将色情作为暴力的实现来解构传统的男权话语,还原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现状,提醒女性自身的注意并发出警示。  相似文献   

18.
张琳 《现代妇女》2013,(10):25-26
笔者认为,女性身体的解放对女性解放以及全人类解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透过分析马克思《巴黎手稿》这一经典著作,发现马克思对“女性身体”做出如下阐释:第一,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身体异化的社会状态,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女性身体”沦为“机器”、“商品”和“被消费”的境遇;第二,从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阐发“女性身体”的存在应遵循“感性原则”,认为“女性身体”是有“生命的、现实的和能动的”存在.这样的一种阐释,或多或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社会中,身体消费已是一道无处不在的风景,而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其身体意识正在构建当中,本文从消费社会的身体审美、消费型偶像取代传统型偶像、消费社会中的个性崇拜及消费工具的导向性作用等不同角度,结合访谈资料深入探讨了身体消费对青春期女性身体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身体是文化社会的铭刻,张爱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成一个奇异的存在,她对于女性身体的呈现是有着深厚文化与社会意义的。她笔下的女性的身体多是美丽的,但是却伴着病态。这与女性的社会文化身份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将以张爱玲笔下的三个人物曹七巧(《金锁记》)、柴银娣(《怨女》)和霓喜(《连环套》),为例,来分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