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中规定的公益诉讼条款是各界最为关注的条款之一,其中规定"对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虽然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某些方面较为模糊,但其价值不可忽略,特别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它是新修订的《民诉法》中的亮点。本文将从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相关部门的诉讼和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建议等方面做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2.
鲍禹龙 《现代妇女》2014,(7):154-154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意义重大,它是的公益诉讼首次获得了立法上的确认,为公共利益司法保护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尽管该项立法并未涉及公益诉讼的审判原则、审判程序等问题,但它结束了我国公益诉讼无法可依的局面。本文从新《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的差异出发,探讨第55条出台的意义、问题、影响,并对公益诉讼提出简单建议。  相似文献   

3.
郭晓泽 《现代妇女》2014,(3):I0054-I0054
《民事诉讼法》第55条之规定虽赋予公益诉讼团体以原告资格,但立法显然过于简陋,"公益团体"要件资格需要重新认定。本文将就美、德两国公益诉讼团体资格确认制度加以梳理评析,以期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之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高自娟 《现代妇女》2014,(11):171-171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但是该法并没有明确的指出什么人或什么机关具有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本文对公益诉讼的概念和产生背景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必要性,并对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群体性纠纷出现,利用集团诉讼形式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群体性纠纷,各国法律设计了集团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集团诉讼的规定,但是,集团诉讼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形式,不仅法律规定非常笼统,程序操作方面也十分单薄。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江伟说,我国公益诉讼的最大障碍就是现行法律限定了当事人的资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原告应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这意味着,“路见不平、依法相助”式的公益诉讼无法提起。公益诉讼的本质,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的诉讼,其目标是以个体的诉讼形式,维护公众利益。因此,提起公益诉讼者,既可以是国家相关,也可以是公民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民事公诉制度在很多国家都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验证,学界和实务部门一直致力于民事公诉制度的探索和研究,2012年,《民事诉讼法》作出修改之际,规定了公益诉讼的原则性条款,但是其实际使用仍遭遇到了许多尴尬.要突破现有法律框架,设计与完善民事公诉制度,必须首先对相关理论深层分析,解决检察机关的法律定位问题,并从基本原则、受案范围、检察管辖、诉讼权利、审判程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这就产生了许多关于环境的法律诉讼。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近年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大量增加,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坚持做到有法可依。然而现在对环境民事诉讼的有关问题在社会上存在不同的态度和观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借鉴民事诉讼的宝贵经验,系统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的特殊性,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定义重新进行阐述。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9.
许蕊娟 《现代妇女》2014,(6):136-136
行政公益诉讼对公共利益受侵犯的维护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现行法律中并不存在相关规定。本文试从兰州水污染问题中对政府监管的不作为的思考,浅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构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额诉讼程序追求效率价值,目的在于促进司法便民。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这首先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次有益探索,但是该法条规定得过于简单、粗糙,不利于司法实践中小额诉讼程序的充分利用。因此,本文便旨在明确“小额诉讼程序”的基础上,对以后司法实践中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公益诉讼也呼之欲出,去年我国人大审议的《民诉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如果该修正案通过生效后,环境公益诉讼将有法可依,而短短的一句话并不能全面的规定环境公益诉讼所有相关问题,首先就是适合的原告问题,这也是研究环境公益诉讼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针对《民诉修正案》(草案),从目前几类潜在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过于关注技术细节,而忽视了一些本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理论核心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但由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其性质方面与普通的民事诉讼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时,"社会本位"观念、"法的社会化"运动以及对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度改造,使该类诉讼在我国的构建具备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由《民事诉讼法(试行)》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第一审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对于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减轻当事人的讼累,保证人民法院及时审理民事案件,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关于简易程序的笼统原则和抽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对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的要求,简易程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所指涉的公共利益呈现出鲜明的社会性、公共性特质,此特质对监督行政机关提出了现实要求,与行政公益诉讼的监督功能共同塑造了此类公益诉讼的制度机理。因此,应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监督行政机关履职的制度功能,以此破解无障碍环境建设因主体交错而存在的责任判别困境,亦需要通过类型化拓展受案范围的方式,分类别明确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领域的重点工作,以保障日益多元的无障碍权益。此外,应考虑赋予残疾人联合会等主体以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并允许公民通过无障碍私益诉讼维护公共利益,以此回应“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立法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112条规定,我国恶意诉讼是当事人间的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制恶意诉讼是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诉讼效率,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以及完善法律体系的客观需要。仅仅依靠新修正案的规定,并不能有效遏制恶意诉讼行为的发生,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对恶意诉讼的规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环保法视角下环保NGO公益诉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新修订的环保法赋予了环保NGO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可以说是环境公益诉讼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面临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由于新环保法相关条款的限制性规定、公益诉讼原告诉求保障不足、我国环保NGO自身能力较弱等原因,环保NGO在新环保法颁布后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仍可能面临一定的阻力。应该完善新环保法相关公益诉讼条款、出台激励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措施、加强环保NGO的能力建设,以促进新环保法的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7.
田媛媛 《现代妇女》2014,(5):140-140
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民事诉讼法》新增了小额诉讼制度,但由于规定过于简单,自施行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发现诸多不足,应采取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江伟说,我国公益诉讼的最大障碍就是现行法律限定了当事人的资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原告应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这意味着,"路见不平、依法相助"式的公益诉讼无法提起.  相似文献   

19.
所谓集团诉讼,是指由处于相同情况、有相同利害关系的众多当事人临时组成的集合体作为诉讼主体,并由其代表人进行诉讼活动的诉讼形式和诉讼制度。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4条、55条确立了这一制度。集团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集团诉讼。即一种集合性的学术概念,与群体性诉讼、集体诉讼同义.而不是对一种专门性制度的特指。  相似文献   

20.
赵倩 《现代交际》2015,(1):17+16
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是有效维护公民权利的迫切需要,是切实增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效能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应国际潮流的迫切需要。构建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坚实的宪政基础、成熟的法理基础、现实的法律基础和可贵的实践基础,也契合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