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是著名的文学作家,在他众多短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透过这些女性形象,能够充分体现出他的女性意识。对此,本文首先从让人怜悯的女性形象、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现实竞争类的女性形象三方面,来阐述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符合传统道德标准的女性以及拥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两方面,深入探究了海明威的女性意识。旨在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明威对女性的真实态度和立场,为更多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小兰 《现代妇女》2014,(3):I0021-I0021
伊哈桑·阿卜杜·库杜斯是埃及二十世纪一位十分著名的作家,他在创作中关注女性,作品常以女性为主人公,反映当时埃及妇女的生存状况。本文以伊哈桑的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试图剖析他对女性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艾芜笔下的《一个女人的悲剧》这部作品塑造了周四嫂这个令人可悲可叹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这部中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周四嫂进行一个简单的形象分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指出周四嫂可令我们进行女性形象分析的原因,进而切入正题;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客观的历史原因对周四嫂女性形象的作用与意义;第三部分要把艾芜笔下的周四嫂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第四部分是从周四嫂的性格特征方面来浅析作者艾芜笔下的周四嫂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合理性;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将是全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为一名文化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清新明快,人物刻画逼真精细,尤其擅长对女孩的描写,细致入微,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特殊地位。而在中国文学史中,《红楼梦》是描写女性形象较多的作品之一,其形象各具特色。本文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娃娃屋》中女孩形象与中国古典名家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作了对比,阐明了女人笔下的自己与男人笔下的女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研究者通过分析媒介的内容,试图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来探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妇女》作为官方女性杂志,是"控制体系"的中国媒体中一个典型。对它的研究能反应国家意识形态下的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官方女性刊物《中国妇女》为中心,探讨分析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浮躁》是贾平凹在自己三十六岁"新生"之前与过去告别的最后一部作品,文中对于三位女性的女性美的展现,各有千秋。本文通过对于文本的分析,进而挖掘贾平凹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的小说是关于女性的小说,她的作品也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在她的短篇小说集《花之寺》中,塑造了封建家庭的太太、封建家庭的闺阁小姐以及闺阁中的新式女性这三类女性形象。这三类女性虽同出于封建家庭,但面对新的社会风尚却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本文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对作者凌叔华的女性意识进行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宋俊宏 《现代妇女》2010,(11):66-69
甘肃女作家薛霞以她女性的独特情思和情韵在短篇小说集《女之耽兮》一书中给我们塑造了一群为爱而活着的女性形象,无论她们是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还是为人师,她们都将女性那种宽厚温柔无私的爱浸注于每一个自己所爱的人身上,让这股爱的暖流流遍每一个被爱者的心灵,让他们枯竭的心灵得到润泽和救赎。即使在《招魂》中写“失魂”的男性为自己“招魂”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因为爱心的复活,才使他找到了心灵救赎的路。  相似文献   

9.
张曼 《现代交际》2014,(4):79-79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的小说《赫索格》(Herzog)出版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一些评论家在赞扬其塑造了伟大的反英雄式的主人公之外,不无遗憾地表示贝娄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是失败的。有的批评家甚至认为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女性往往都是性欲狂堕落狂的化身,令人觉得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不可靠的。他对女性的描述是偏激的。本文作者认为贝娄所描述的女性不仅不是失败的,相反他打破了犹太男人笔下的那种传统的犹太女性形象,给予了这些女性新的形象。本文就以《赫索格》中的主要的女性人物之一的玛德琳为例来分析贝娄笔下的犹太女性新形象。  相似文献   

10.
自新时期以来,从豫东平原走来的刘庆邦逐渐成为当代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这个长篇小说创作既赚银子、又赚人气的时代,他以短篇小说创作而立世,并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这不仅是因为他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数量之巨,更是因为他的文章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感人至深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1.
台湾著名的作家白先勇,在文坛上享有"奇才"的美誉。他通过对女性的特别关注和深入了解,在众多作品中刻画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为后人描写女性人物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本文试通过对白先勇早期所创作的部分小说进行各方面分析,来探讨不同女性的生活情况,从而揭示那个时期社会生活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广告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宣传推广手段,成为消费者的消费指南,已不可预见的速度介入消费者的生活,以致法国评论家罗贝尔·格兰竟说:"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可见,广告对于大众的影响并不仅限于购物,而已经成为控制社会和大众精神生活的一种文化行为。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是随广告的出现而出现的,随广告的繁荣而逐渐定型的。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广告、报纸期刊等大众媒体中,女性成为广告制作的主题,女性似乎成了某类商品的特定广告符码,引起了社会大众和研究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特征,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20世纪40年代震撼中国文坛。这两位不同性别、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伟大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都不同于传统的、理想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世俗浮华生活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女性作为"第二性",其形象通常是以男性的标准构建的。然而,李宇春和王菊作为近年来最具话题的女性代表,在《超级女声》和《创造101》舞台上,通过打破常规的表现,从女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女性形象。同时在参与投票的过程中,中国女性也变被动为主动,试图掌握定义女性形象的话语权。本文通过分析李宇春和王菊的女性形象,指出其给中国女性形象带来的启迪与变化,旨在鼓励广大女性勇敢打破束缚,以女性的视角出发重塑本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视觉文化日益成为学术界热衷的研究对象和讨论课题,学术界出现了众多在视觉文化视野下对广告中女性形象阐释的著述,很多学者都以"看与被看"为研究思路对广告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本文在对视觉文化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通过"看与被看"的模式对广告中女性形象进行单一维度的分析有失偏颇,这样的一种研究思路将男性、女性二元化了,将观看变成了"权力的眼睛"(男权社会)。因此,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应该是在对其进行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的前提下进行,而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也正是视觉文化研究集中关心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女性来说,自慰有时是缓解性压抑的必要方式。但是,如果女性养成了长期的自慰习惯,婚后会影响正常的性生活。因此,专家建议,如果自己的配偶没有生理上的问题,那么,女性婚后最好对自慰说"Bye"。  相似文献   

17.
王楚韵 《现代交际》2012,(10):74-75
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远离尘嚣》是其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描述的女主人公芭丝谢芭富于个性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本文根据芭丝谢芭与三个追求者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做出努力的成长过程,运用女性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哈代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的女性意识和他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黄祸论",另一种是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在赛珍珠之前,没有小说对中国形象进行过正面描写,赛珍珠开之先河。她因对中国农民生活的真实描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则运用女权批评理论分析中国女性形象。赛珍珠笔下的女性多为沉默的女性。  相似文献   

1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以大量的艺术精品在英国短篇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获得"英国短篇小说女王"、"短篇小说大师"、"英国契诃夫"等美称。她改变了英语短篇小说,并对现代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试从其著名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来探析其小说典型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雪国》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名作,始于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具有醉心的"物哀"风格,具体到其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则很有"伤感之美",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叶子和驹子两位女性形象,前者所描述的是凄冷的"伤感之美",后者所描述的是野性的"伤感之美"。本文试就这两位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作以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