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殷博文 《现代妇女》2014,(5):137-137
笔者通过目的性解释分析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的受案范围,运用规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两种制度的架构进行制度分析,将二者的受案范围进行公式化的抽象。通过两个公式的横向比对,对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受案范围进行宏观与具体两个维度的比较,以讨论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这两种救济制度分别代表的价值,及该价值在受案范围上的映射。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过窄,跟不上司法实践的发展,导致人民对行政行为不满而求助法院无门时只能采取非法律手段解决。扩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至除国家行为以外的其余全部行政行为势在必行,并期待这项改变能在下一次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覃波 《现代交际》2011,(4):33-3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政案件也变得日益复杂化。从理论与实践以及行政诉讼法和最高院司法解释来看,行政主体的哪些行为可诉仍有诸多不明之处,这不仅不利于公民权利的保护,也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距甚远。针对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思路,明确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性质,做出了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建议,以适应当代世界民主潮流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观念日益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钱小宁 《现代妇女》2014,(3):264-264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中,对行政诉讼范围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使得法院在是否受理行政诉讼案件时显得过于"谨慎小心",出现了许多行政行为丧失了可诉性,从而无法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法的完善,首先要解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现实问题,因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意味着行政相对人诉诸法院的可能性,是法院实现司法权,行政相对人维护自身权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直是行政诉讼法中研究的重点,更何况刑诉和民诉修改任务完成之后,行政诉修改的任务很快就会被提到日程上来。本文试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缺陷进行分析,以期能对促进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自从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问题的讨论就不绝于耳.是否拓展受案范围是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受案范围的讨论,是有利于建立一种人民法院对政府的所有行政行为都可以进行审查的完整的司法审查制度的,更是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郝越 《现代妇女》2014,(9):124-125
《行政诉讼法》未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被学界认为是为违法行政提供合法依据而受到诸多诟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抽象行政行为越来越与公民实际权益紧密联系,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有利于促进法治进步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本文认为是否纳入受案范围须区分不同的抽象行政行为,并应与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观念相适应,应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并将结合国外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静 《现代妇女》2014,(5):99-100
内部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面对我国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立案难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来安县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批复案的评析,结合近期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审议来探讨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燕 《现代妇女》2014,(1):49-50
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渊源、基本特征和对我国行政立法的影响入手,结合我国目前的内部行政行为,阐述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必要性和相应的制度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郝圆圆 《现代妇女》2013,(12):42-42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致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与救济。基于此,本文将具体论述一下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的弊端以及将其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必要性,期望能对今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明确将行政协议纳入受案范围,这是自《行政诉讼法》实施24年以来,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行政协议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这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对于建构完整的行政协议诉讼制度仍缺乏针对性。本文将对行政协议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初步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2015年5月1日,我国新《行政诉讼法》颁布施行,将行政协议诉讼纳入行政诉讼法调整范畴。然而,目前法律并未对行政协议诉讼受案范围确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这也导致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行政协议诉讼受案范围产生困惑。本文将基于新法实施后江苏省法院的实务状况,探讨行政协议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责任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全面否定时期,而后慢慢发展到相对肯定,1994年我国颁布《国家赔偿法》,标志我国全面确立国家赔偿责任。2010年12月1日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施行,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职能和政府管理职能也逐渐增多,职能的变化可能造成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但立法中关于行政赔偿范围的规定不完善,不仅影响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也对政府公信力和民主法治进程造成不利影响。文章首先谈到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在提出现行立法关于赔偿范围规定的不足,最后总结提出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以期在理论上供诸位学者探讨。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法》修改后更加凸显其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功能,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公益诉讼在制度设计上仍处于缺失状态,受案范围的列举方式不利于对行政行为的灵活监督,规范性文件审查因限制较多而监督作用有限,仍需进一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5.
杨远 《现代妇女》2014,(3):I0074-I007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对于及时解决被告人犯罪行为对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精神创伤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但是新刑事诉讼法以及司法解释中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规定仍然滞后,这突出表现在赔偿范围不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这对于法院审判工作产生了各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范围的界定影响着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有关企业利益相关者范周的观点众多,本文在简要分析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进行大致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信访工作中发现,因行政裁量不当引起群众上访或向上级申请复议及行政诉讼的事件特别多,影响了社会稳定。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原则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进行审查,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涉及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问题,这就导致占具体行政行为相当比  相似文献   

18.
在各类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校园案件中,学生伤害事故因其发生数量多、涉及范围广、司法实践中处理分歧大而备受关注。在诸多理论问题中,对学生伤害事故范围界定和学校法律责任的探讨不同学者意见各异。学生伤害事故范围的科学界定对于明确其法律调整对象和法益保护范围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研究学校承担何种责任的问题上无疑要以正确界定学校法律责任为基础和前提。本文将对以上两方面问题做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对包括行政侵权在内的国家公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初步建构,这是国家赔偿制度完善的重要步骤。行政侵权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的行为。这一行为具有主体法定性、特定过程性、特定损害性和责任有限性的特征。论文着重对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两个最关键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随后,对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在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制度缺陷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完善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有法可依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立法来解决,而有法不依将严重破坏法律制度.笔者认为,当事人在房屋权属发生争议时,应通过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的方式处理.因为行政诉讼无法解决房屋权属争议.行政诉讼的审理对象是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和职权等方面,而不是审查抽象行政行为,更不是审查有关原告的事实,行政诉讼无权对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财产归属这一民事实体法律关系做出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