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最近的20天中,媒体出现8起幼女被性侵的案件。直接暴露了我国的青少年保护上的法律不到位,让性侵行为犯罪成本过低,使犯罪分子心存侥幸,最终导致性侵幼女现象频发。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嫖宿不满十四周岁幼女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嫖宿幼女罪一直是性侵幼女犯罪行为的挡箭牌,几乎所有性侵幼女的罪犯,都用嫖宿幼女罪来给自己开脱,而且屡试不爽。6月21日,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称,全国妇联还开展了受暴力侵害和拐卖被解救儿童临时监护制度的专题研究,已通过提案、报告等不同渠道提出了关于废除嫖宿幼女罪的议案。如果这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因为嫖宿幼女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时见诸于报端.不少学者认为,之所以设定这个罪名,是期望我国刑法能全方位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个罪名不仅大大减轻了性侵犯者的罪行,而且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侮辱.网民的担忧早已蔓延开来,其中最核心的忧虑,就是害怕犯罪嫌疑人借助“嫖宿幼女罪”逃脱严惩.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因为嫖宿幼女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时见诸于报端.不少学者认为,之所以设定这个罪名,是期望我国刑法能全方位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个罪名不仅大大减轻了性侵犯者的罪行,而且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侮辱.网民的担忧早已蔓延开来,其中最核心的忧虑,就是害怕犯罪嫌疑人借助“嫖宿幼女罪”逃脱严惩.  相似文献   

4.
目前应否对贪污贿赂罪废除死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是主张将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废除所有的犯罪的死刑的.但是,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保留哪些罪的死刑,是不是应当首先废除贪污贿赂罪的死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有赵秉志、邱兴隆等著名刑法学者提出废除包括贪污贿赂罪在内的经济犯罪的死刑;此后,湖南学者王明高在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提出同样的观点;2005年,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江必新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表达了这一观点;最近,著名学者周永坤教授在<法学>月刊撰文主张"废贪墨罪死刑".  相似文献   

5.
发除死刑已经是西方国家刑法中的一种趋势,到1990年10月止,世界上已经有47个国家全面废除了死刑,其中对普通犯罪人(不包括战争罪等特殊犯罪)废除死刑的国冢和地区有18个。近10年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加入了废除死刑的行列。2007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讨论有关司性问题,会上有104成员国支持暂缓执行、54国反对、29国弃权,最后联大通过了全球暂缓死刑的议案。我国刑法学界已在慎用死刑与限制死刑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死刑存废的论证上还存在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6.
陈辰 《现代妇女》2014,(6):171-171
医疗事故罪是指由于医务工作人员在医务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就诊人死亡或者对就诊人人身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在本论文中,将首先分析医疗事故罪的含义,进而分析医疗事故罪的犯罪构成,在此基础上分析医疗事故罪在立法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告诉才处理案件在我国采取"绝对自诉主义",在程序上尽管可以避免公权力对家庭的不当干预,但受虐儿童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长此以往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犯罪,而案件最终需要通过公诉途径解决。《刑法修正案(九)》就虐待被监护、看护人,新增设了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并对第260条虐待罪第3款"告诉才处理"进行了限缩。但受传统政治哲学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司法实践中限缩的告诉才处理,在诉讼启动的裁决上难以衡量。而家暴虐童行为追诉方式的公诉化,不仅是对寻求不同代际之间正义的积极回应,还是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必然要求。此外,应综合考量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能否有效衔接,从而使得修法的预期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刘秀兰 《现代妇女》2014,(10):142-142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该罪在立法上没有明确的构成要件,缺乏具体的行为方式,使此罪的规定充满了模糊性。近年来,该罪的适用有滥用之嫌,从道路交通秩序领域到市场经济秩序领域、公民个人权利领域到社会管理秩序领域,危险方法的方式五花八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越来越显示出口袋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了5月27日,这20天里国内至少发生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而这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中,又有多少孩子被伤害,人们不得而知。即使从性侵幼女案已知的发案率来看,也无法看做偶发恶性案件了;而从涉案的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来看,就更可以看出性质上的严重性。实施犯罪的是校长和政府职员,引发犯罪的因素,不是常见的"孤寡"、"留守"等生活缺陷,而是权力和职务的优势。这就不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儿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流动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且对流动儿童自身成长成才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社会工作在解决流动儿童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社会渠道,帮助流动儿童提高自身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利于满足流动儿童及家庭的现实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5月,“校长带女生开房”的新闻诱发了一系列性侵幼女事件的曝光与舆论火力战.叶海燕针对性的行为艺术“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在微博上激起众多模仿顶帖;李思磐呼唤保护孩子的性;潘毅特别强调性、资本与权力三方合力下女性根本不可能拥有性别自由,更遑论性自由;郭巍清则呼吁蓬勃发展的社会工作需要回应挑战,并具体提出绝对“优先保护儿童的权利、尊严、隐私以及不受二次伤害”,要“形成从辨识、介入到治疗的专业知识、程序与工作方法”.面对这样的现实与呼声,以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为己任的社会工作,究竟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人才成长的八大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才成长规律是对人才成长过程中各种本质联系的概括与归纳。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规律是“隐藏在事实后面”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确实存在,不可违背。违背了就要受到惩罚。规律有自然科学规律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一对年轻父母为了给女儿筹钱治病,经营了一个儿童充气蹦床。然而一阵大风突然掀翻了蹦床,砸伤3位中老年人。这对父母毅然中止对女儿的治疗,借钱救治伤者。大义之举感动了受伤的老人,他们反过来给这个幼女捐款。尽管人们的善举最终还是没有留住小女孩的生命,可是孩子的父母在女儿离世之际,又做出惊人决定……  相似文献   

14.
张文婷 《现代妇女》2014,(6):139-139
文认为死刑存废双方的观点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刑罚以及社会的最终发展方向来看,死刑终究是要被废除的。然而废除死刑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物质、观念条件,而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与人文背景来看,完全废除死刑的条件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世界范围内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两个多世纪,其中民意是否应当对死刑废除产生实质性影响、死刑民意是否是死刑废除的必要条件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趋势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死刑民意与死刑废除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反对死刑的民意形成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引导民众死刑观念转变的策略,以期对我国顺利融入废除死刑的历史潮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废除领导务终身制,建立和完善干部退休制度,能上能下有了初步进展。1982年,党中央做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的内容写进了党章,从制度上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渐规范化、制度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非常重  相似文献   

17.
贪污、贿赂犯罪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犯罪,它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制度”,不是仅仅用所贪污受贿的金钱的数量可以衡量的,严重贪污、贿赂与军事罪和叛国罪一样,可以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主张首先废除贪污贿赂罪死刑的说法,不符合刑罚设置的根据原理,也不具备立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违背妇女儿童意愿,严重侵犯妇女儿童的基本人权.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大力开展反对拐卖妇女儿童的工作是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各级妇联积极发挥优势.坚持将反对拐卖妇女儿童作为维权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儿童权利家庭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地区儿童、家长、儿童教师进行儿童权利家庭保护问卷调查,来探讨当前上海地区儿童权利的家庭保护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总体上,上海地区的家长与儿童对儿童权利受到保护的感知存在一致性,都认为儿童权利受到了较好保护,但在一致的基础上,对具体权利的感知上,儿童与家长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2.上海地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较高,对《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身哪些权利受到保护以及如何保护自身的权利都比较了解。3.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家长保护儿童权利的意识可能是影响儿童权利保护现状的主要因素。它们显著影响着儿童各个层面权利保护的现状。4.儿童性别、儿童年龄、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等客观因素,对儿童与家长对儿童保护权利的感知都存在不同的影响,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家长性别、家长文化、经济收入水平仅仅影响家长对儿童权利保护的感知。5.在儿童享有的权利中,参与权受到的保护状况只受儿童性别的影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儿童与家长对此项权利的衡量标准可能具有一致性。6.家长对孩子在学校教育权的关心只是出于自己是否关心孩子的成绩,而不是家长意识到这是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少年法案》是美国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最为重要的法律之一。它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在制度与经费上全面介入了流浪儿童救助领域。也体现出美国社会对于流浪儿童的观念从“麻烦制造者”向“社会问题受害者”的转变。该法案包括三项主要救助计划,在美国流浪儿童的生活、教育、健康、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导致部分流浪儿童更为边缘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