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正科 《现代妇女》2014,(4):303-304
儒家文明以"仁"是人的人性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涵是爱人,"仁者,爱人"。"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仁"作为礼的内在精神,使礼具有爱人的人道主义的意蕴,使礼的各种关系能保持一种理想的、宽容的、关怀的、和谐的张力,同时仁也在道德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上,具有核心地位。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惯常的视域之中,"礼"常常被指认为独属于儒家的理念,这不免遮蔽了先秦诸子的丰富性。探析老子的"礼"观念,试论其对"礼"的看法,并从中挖掘传统的思想财富。在三代"礼治""礼乐文化"等观念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深远影响下,在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诸侯征伐的历史背景下,"礼"是老子用于回应时代传统、在否思中重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秩序"的重要哲学概念,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3.
正"你认为怎样是孝?"这是春节期间央视记者街头采访的话题。在采访一名台胞时,他的回答就一句话:"孝"就是"笑",让父母亲笑了,就是尽孝了。听了这个台胞的回答,开始觉得有点别扭,这"孝"与"笑"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能把"孝"与"笑"画等号呢?但仔细想想,这"孝"就是"笑"的寓义还真的十分深刻。做儿女的要让父母高兴地"笑",在孩提时代,那就是在学校里品学兼优,在家中能体谅父母,父母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培养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其中,"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孝"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环节。通过研究"孝"文化,剖析社会中孝道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总结出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旨在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行的帮助及建议,进而促进我国大学生孝文化思想培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孔子"孝"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巩固血缘亲情,而且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孔子"孝"的思想其中有很多精华之处对当代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黄色文明更是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形式,而孝文化是黄色文明的重要体现。孝文化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孝文化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尺度,这是我国价值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孝文化"的基本内容、特征等进行了阐述,对传统孝文化进行了辩证分析,并且叙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加,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致使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也日益庞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社保机制不健全、子女责任意识差等原因,致使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就医、心理等方面的养老问题。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加强"孝"文化建设是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红人"现象对于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网络红人"是在网络上有人气的个体,"网络红人"现象涉嫌商品炒作,是否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世俗化和功利化导向值得研究。通过对"网络红人"现象的分析,"网络红人"对"95后"大学生是实践运用社会学「被承认的需求」的一种自我宣传渠道,亦正面探析对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影响性,提供不同角度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一次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于实现文化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高校党建一直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作风建设则是党建工作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正身典范,对于高校党建尤其是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来说,"五四"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像快刀斩乱麻似的一分为二,于是前与后、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等被绝缘地分割开来.许多既往的东西,即使在以前被视为经典甚至神圣的内容,"五四"时期也遭到批判、否定以至于嘲弄."三纲五常"就是首当其冲的目标,"孝"作为其中之一当然也在扫荡之列!在当时的语境下,这一文化选择是必要的,即使在今天看来,它仍有其合理性,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就是给现代人、现代家庭和现代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李朝晖 《老年人》2014,(4):14-14
正近日,《新京报》就"中央八条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多个省份随机抽取100位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大都表示中央"八条禁令"对他们影响很大。"大"在何处?主要是以前能间常收到的一些购物卡、烟酒之类的礼品没了,红包也没了,少了许多"灰"色收入。中国是礼仪之邦,"礼"除了孔子所说的是一种抽象的仪式外,具体到现在的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伴随物质交往而  相似文献   

12.
社坛文化是中国礼制文化的一部分,礼是社的内涵,社则是礼的载体。以广西L市N村为例,对社坛文化与家庭女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女性并不总是处于"助祭"地位,她们在家庭礼文化与社坛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社坛文化功能通过家庭女性得以发挥;二是女性在社坛雅社活动中发挥着行为主体作用;三是女性在礼文化与社坛文化的交汇传承中既是"育礼者",又是"传礼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青年中出现注重自我价值的倾向,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把价值观念的变化放到社会变革中来考察,那么它的实质和意义就会充分显示出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家族团体为本位,个体的价值取决于家族的价值。因此,“忠”、“孝”成为最高的价值尺度。在家讲“孝”,出门讲“忠”,就是以丧失自我为自我,以丧失个性为个性,在“忠”、“孝”中表现人的价值。古代儒家讲“克己复礼”,宋明理学讲存天理(仁、义、礼、智),灭人欲”,都是要求人们压抑自己的需要,绝对服从家族和国家的需要,以保持家族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有着"剑邑"、"剑城"之称的江西丰城是一座以剑为图腾的城市,"丰城剑"的传说使得这座城市打上了深深的剑文化烙印,而其中的侠客文化则造就了丰城儿女敢闯敢拼,自强不息的性格气质。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圳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倡议为深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从不同的角度看,深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具有不同的内涵。深圳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具有文化对外开放、文化产业、文化金融、城市会展功能、"设计之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品牌核心价值不清晰、城市文化品牌识别体系不健全、城市品牌传播整合营销规划缺失、城市文化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为深圳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林锦东 《职业》2012,(21):131-132
"和谐"与"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和谐"是"变化"的基础,"变化"是"和谐"的保证。这两个看似矛盾、实则相连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缺一不可的。少了"和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松散,失去方向;少了"变化",语文教学则会变得呆板,没有活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又要构建"变化"的语文课堂。一、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立体流动过程,它犹如奏乐。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文与道等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它们必须围绕着"和谐"这一"主旋律"缓缓流出,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  相似文献   

17.
徐冰 《社会学研究》2012,(1):27-51,243
当前中国社会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两个阵营之间相互质疑。然而,从当代诠释学的角度则有"经验"与"理论"一致性的命题:经验是文本的类似物。这一命题原创性地蕴含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奠基者詹姆斯、涂尔干、弗洛伊德和韦伯的思想之中,而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发掘这些古典思想的诠释学意涵。文章指出,基于这一诠释学命题的理论建构,在解决中国社会学中两个阵营对峙问题的同时,将文化自觉置于学科建设的基础位置。  相似文献   

18.
《孝经》正式宣布"孝"的经典化的同时却隐含着以下几个没有解决的问题:(1)"孝"有没有一个的标准,如果有,是什么?(2)"孝"到底是什么?(3)为什么一定要"孝"?表面上来看,《孝经》对三个问题都进行了回答,那么,《孝经》是否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则有必要就《孝经》来考察一番了。  相似文献   

19.
"弱势"(deprivation)与"边缘化"(marginalization)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工作至为重要,一方面反映我们的关怀所在,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近年来国外社会工作的文献中,"边缘化"明显比"弱势"这一概念更受重视. 究其原因,其一,弱势只形容了一个结果,而边缘化却是探讨造成某个群体弱势的过程.知道结果,只可以了解这个群体的现状,但如果我们能了解造成他们弱势的过程,对改善他们弱势、边缘的处境则会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犯罪学家说:"网络一夜性"能够释放心理压力,可以理解。伦理学家则反驳:理解不等于认同。婚姻中人的"一夜性"行为是不道德,婚姻外人的"一夜情"是对未来配偶的不平等。心理学家说:"一夜性"还会发展,但不会由隐蔽过渡到非隐蔽,逐渐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刑法学家则认为:"一夜性"叫"乱性"更合适,"乱性"已经有上千年历史,谈不上新生话方式。"一夜性"虽然真正能和犯罪挂上钩的很少,但应受到行政处罚。……网络时代的多元生活除了使人感到自由,也使人感到迷茫和焦虑。现代化还远未实现,而后现代问题已层出不穷,"一夜性"的短暂和不确定性正是生活快餐化的反应。对于这种由网络引发的男女关系快餐,即使是专家也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