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黄翠瑶 《现代妇女》2014,(1):159-16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公平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迫切关注和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从探究社会公平的内涵,到当前我国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的主要表现,分析产生不公平的原因,从而得出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王佳薇  刘莹 《现代交际》2014,(4):102-102
现代市场经济中有一个公平正义的产权制度,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让很多的人感到满意,进而刺激到劳动者的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以及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在财产权构建上,我们要选择的是有效的经济知识产权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正义为核心价值的产权体制原则应体现为法律承认和保护财产获得的正当性和正当财产权利的排他性。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正义与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刘晶 《现代交际》2014,(7):42-42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更要着重去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分配不公平,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古代学者早就对公平正义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追求,对当今我们研究公平正义的问题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亭美 《现代妇女》2013,(12):199-199
社会公平正义,是古往今来备受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曾深刻地阐述了公平正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应该深刻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特色和内涵,准确把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建国 《职业时空》2009,5(3):128-129
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们和谐相处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一个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障碍,也影响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建设。本文试通过对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调节垄断行业过高收入,深化税制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等对策,以期对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朱建新 《社会学》2006,(2):47-51
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的、发展性的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充分和协调发展。和谐的教育既是和谐社会的子系统,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的教育首先是一种公平发展的教育。对大多数人(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罗旋  孙念韶 《职业时空》2009,5(12):164-165
通过论述教育公平与民生问题的密切关系,指明了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中蕴含的公平性特点,提出了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为实现教育公平应采取的措施,由此凸显教育公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对于民生改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省部级主要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开班式上,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其实,早在古代,中国的和谐思想就产生了,后来又一步步地丰富发展。“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也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在孔子学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社会和谐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内部和外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的身心的和谐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教育公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为实现这个社会理想,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就要寻求一条合理的治理路径,即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作为治理形式,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协商民主在实践中培养的公民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行,为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与正义提供成长的土壤;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莺 《职业时空》2012,(11):59-60
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公平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事前公平原则、事后公平原则、事后调剂原则。促进分配公平应重点从市场环境、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扶植和民主法制等方面来加以保证。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体现,教育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的象征,教育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规律,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003年以来,在建设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发展观、教育领域公共政策的转变终于出现;与此同时,教育公平的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发展社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两个基本视角:一是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基本内容、基本目标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实践;二是探讨社会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建立有效机制,预防和消除社会隐患,达到和谐社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存在的社会风险及其发展趋势,提出创新社会风险的控制机制,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和谐的经济关系与和谐的政治制度,而且更需要社会成员和谐的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素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氛围之下,党和政府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9.
粱伟 《职业时空》2008,4(1):65-6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现代大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一个强调科学发展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黄金分割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核心问题。但究竟什么是公平正义,不仅涉及分配的结果,还涉及基本的价值认识。中国古代主张天人合一的和合文化,是说人类社会也要遵循自然界的一些法则。过去美学界曾就什么是美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美究竟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结合的。公平正义也是和谐社会的一种“美”,人们的看法也不可能一致。公平的问题涉及权利公平(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程序公平)、分配公平(结果公平),因此,在不同的具体问题上,人们对“公平”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选举体制中,普选制下公民一人一票进行选举,代议制下按社团、群体的配额选举代表,协商制下按界别推举代表,联合国选举实行一国一票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大决策实行一股一票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