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小额诉讼程序追求效率价值,目的在于促进司法便民。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这首先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次有益探索,但是该法条规定得过于简单、粗糙,不利于司法实践中小额诉讼程序的充分利用。因此,本文便旨在明确“小额诉讼程序”的基础上,对以后司法实践中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郭凯 《现代妇女》2014,(10):150-150
小额诉讼制度有程序简易、方便快捷等特点,其确立是为解决我国当前“诉讼爆炸”的问题。它追求的目标是在不过分强调法律技巧的同时达到简易与效率齐头并进的效果。其所需的是达到效率与公正的平衡。该程序只适用于部分标的额较小且简单的民事案件,它一方面可以保证诉讼程序公正,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的程序和实体权利;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诉讼效率的提高,维护正义。当然,我们也应当注意它存在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探讨有关于小额诉讼在我国可以具体实施的现实可能性,针对我国大部分有关于小额诉讼的案例,都适用于简易程序。如果可以将小额诉讼具体到现实当中,对于提高法律的效率,一定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民事诉讼法第162条粗略地引进了小额诉讼制度,不过它缺乏具体程序设计,在实务操作中给司法工作者留下了无尽的操作悬念和困惑.实践中如何操作小额诉讼成为了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司法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小额诉讼的特征、适用来对新法第162条的规定做一解读,并提出制定审理规范的构想,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是以共同诉讼制度为基础,并吸收了诉讼代理制度的机能,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功能,但在管辖问题、产生方式、代表人权利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完善健全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民事公诉制度在很多国家都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验证,学界和实务部门一直致力于民事公诉制度的探索和研究,2012年,《民事诉讼法》作出修改之际,规定了公益诉讼的原则性条款,但是其实际使用仍遭遇到了许多尴尬.要突破现有法律框架,设计与完善民事公诉制度,必须首先对相关理论深层分析,解决检察机关的法律定位问题,并从基本原则、受案范围、检察管辖、诉讼权利、审判程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许多新型的,复杂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民事纠纷案件不断出现通观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制度,在我国引入集团诉讼制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及必要性。但是,由于具体的国情和各方面制度的不完善,集团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旨在对阻碍集团诉讼制度发展的主要困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德良 《现代妇女》2014,(9):128-128
刑事赔偿程序作为实现国家赔偿的程序性规定,保障者公民能够便捷、高效、全面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使公民受损害的权益得到及时的救济。刑事诉讼赔偿程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完善。刑事赔偿在程序上的不足希望能够通过诉讼化使其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改观,以诉讼方式为基础进而完善刑事赔偿程序其他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行政补偿是国家对行政主义的合法行政行为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所进行的给付救济。本文由一个行政补偿案例着手,进而阐述行政补偿的含义,分析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状况,说明建立行政补偿制度的重要意义,最后概括论述了如何完善我国的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张贤为 《现代妇女》2014,(5):143-143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从法律上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但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早已经展开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刑事和解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魏静静 《现代妇女》2013,(11):69-69
我国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制度,由最初的赋予检察机关撤回起诉的权力,之后取消,后又重新赋予检察机关该权利,经历了反复的过程。法律规定的不完善造成实践中检察机关操作不便,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和影响诉讼效率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证据交换制度(又称“刑事证据先悉制度”)意即在法院正式开庭审判之前,掌握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的控辩双方按照一定的方式将本方掌握的证据材料让对方知悉的制度。详言之,证据交换制度是法律规定的证据交换程序中,有关诉讼参与人的知悉权利、透露义务以及行使上述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具体程序和保障措施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群体性纠纷出现,利用集团诉讼形式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群体性纠纷,各国法律设计了集团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集团诉讼的规定,但是,集团诉讼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诉讼形式,不仅法律规定非常笼统,程序操作方面也十分单薄。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县发生一火灾事故,夺去了7名孤残儿童的生命,由此爱心妈妈袁厉害二十多年来收养一百多名孤残儿童的事迹逐渐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不仅暴露出我国收养法律存在的缺陷,也更加体现了我国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制度亟待健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12日,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解释(三)》就夫妻财产问题的若干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关于夫妻财产界定方式和离婚时的分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障离婚自由和维护家庭稳定之间的矛盾。现行的离婚救济制度在制度上的完善性和准确性上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所以,急切需要我国对现行离婚救济制度进行完善,以制定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离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过于关注技术细节,而忽视了一些本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理论核心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但由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其性质方面与普通的民事诉讼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时,社会本位观念、法的社会化运动以及对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度改造,使该类诉讼在我国的构建具备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112条规定,我国恶意诉讼是当事人间的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制恶意诉讼是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诉讼效率,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以及完善法律体系的客观需要。仅仅依靠新修正案的规定,并不能有效遏制恶意诉讼行为的发生,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对恶意诉讼的规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的目标之后,审判中心主义便成了法学界炙手可热的重要研究议题,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风生水起的大讨论。笔者结合近两年司法改革实际情况,研究并进一步剖析近些年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核心内涵,探讨法官群体在法官员额制改革中的应对之策及发展前景,对我国司法改革和律师团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裁决制度,属于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机制。仲裁主要为大多数商人所接受的原因在于它的便捷性、经济性和秘密性,节省时间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仲裁制度中有关第三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与完善显现出其重要性。尽管《仲裁法解释》涉及到仲裁第三人的内容,也只是规定在继承和公司的分立合并中解决仲裁第三人的一部分内容,但不能解决第三人在仲裁程序上的问题。所以,对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的完善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说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完善仲裁第三人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商标法》的修改成功确立了声音商标的注册性,将非传统声音商标纳入法律的保护范畴。由于声音标志具有抽象性、动态性等特点,我国在声音商标注册领域程序要件尚不明确,对商标的注册审查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借鉴各国已有立法,为我国声音商标注册程序审查标准的设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