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是美国汉学家,2006年春开始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个人对禅的体悟。  相似文献   

2.
清代有部有名的公案小说《彭公案》,塑造了一位"忠正廉明,才识过人"的清官形象。这部小说的人物原型,就是清初著名的廉吏彭鹏。彭鹏(1635—1704),字奋斯,福建莆田人,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他早年热心于公益事业,在家乡倡导修建了木兰陂水利工程,还设粥厂接济  相似文献   

3.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魏晋玄学以及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玄佛合流"的特色,即禅宗特色。笔者通过这种特色,对陶渊明的部分诗歌简单的从心不染著、智慧观照、超越苦难这三个具有禅宗思想特色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诗歌,风格大多苍劲雄厚,气韵沉雄,具有政治领袖的宏大气魄。故鲁迅先生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本文结合近来大家热议的话题——"中国梦"来浅析曹操诗歌中的"中国梦"特征。  相似文献   

5.
禅宗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禅宗整体活动而言,是审美生存方式,是生活的艺术,禅宗即艺术。狭义说禅宗精神与艺术形式融合形成新艺术种类,包括禅宗文献录中的艺术成分以及禅诗、禅画、禅宗建筑等艺术题材,它与世俗艺术其他宗教艺术相比较而存在。  相似文献   

6.
少林寺是一座寺,释迦牟尼佛第28代弟子达摩祖师嵩山面壁9年,开创了中国禅宗和少林武术,少林寺成了“禅武同源,禅拳归一”的禅武世界的载体和象征。少林寺又不只是一座寺。1980年一部港版武术大片《少林寺》公映后,伴随着“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惊世壮举,少林武术迅速在世界各地名声大噪,成了八方善男信女的朝拜圣地,以及人潮如织的旅游圣地和一块日进斗金的黄金宝地,更成为了一个百行百业寄生的沃土。曾经的一方净土转眼间就被无以计数的车轮脚印踩踏得五彩缤纷、零乱不堪……  相似文献   

7.
禅宗美学追求自然,崇尚自由,是一种顿悟的状态,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它提倡寂静空灵、淡泊宁静,也提倡人与自然相融合。本文在对禅宗美学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禅宗美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以及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做了探讨,并简要分析了在禅宗美学影响下,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禅诗是我国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指在诗歌中带有禅宗思想的诗歌作品。我国诗歌在早期禅宗兴起的时候就有描写禅宗或带有禅宗思想的创作,但直到盛唐才真正达到高峰。“诗佛”王维就是写禅诗的标志性人物,其禅趣、禅味时时刻刻体现在自己的山水诗中,为自己的诗歌作带来了一种平淡舒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奉新县地处赣西北,距省会南昌53公里。距昌北机场68公里。这里山川秀丽,素有"仙源灵境"之美誉,以及"优质米之乡"、"中华猕猴桃之乡"、"江南竹乡"之称号。百丈寺百丈禅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天下清规"的发祥地,中国佛教十大古寺庙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国人在进入了一个浮躁的转变期之后,开始漠视我们传统的精神文化,受外部世界诱惑,心无所安,性无所守,竞于名利,逐于物欲,找不到自由的精神家园和思想的安宅。本文欲通过禅宗对设计的影响,探讨禅宗在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使人们的设计审美与禅宗美学结合,从而使思想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11.
禅宗作为中国独特的佛教流派之一,对世人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主要在于其力求突破戒律束缚,提倡自我为主,顿悟成佛。充分展示人的自我价值的精神。这种精神鼎盛于唐宋两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合理内核也早已化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全民所接受。禅宗语言以离奇、怪诞著称,作为禅宗语言载体的文字,不仅记录了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更体现了其与禅宗本身的关系,即“不立文字”“不离文字”。  相似文献   

12.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自告奋勇为大会服务的、年仅23岁的女孩王会悟,虽然不是"一大"代表,但中共"一大"几个重要关头她都在场。安排中共"一大"代表住宿王会悟,1898年7月8日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她  相似文献   

13.
落叶的深思     
正昨夜,六级强风,打破了夜的寂静。风萧萧,叶沙沙,门嘎嘎。是风儿吹,叶儿飞,门儿动—全是,但也不尽然。这段时间,看了易中天的《中国智慧》一书,他在"禅宗的境界"中介绍了中土禅宗初祖惠能的一句名言:风动,幡动,都是心动。细细想来,不无道理。心静,以静制动,能排除外界的干扰,对身外之物就有自身的独特感受。秋风落叶是自然现象,秋去冬来,是春的过渡、前奏或序曲。春和夏,满树的绿叶,极目的绿色,装扮城乡,保持水土。光合作用不断给大地给养,绿色成  相似文献   

14.
王重阳是金代全真教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重阳祖师。其一生诗作不多,但差不多都表达着一种洒脱与飘逸的人生态度。其实道家为诗不独重阳祖师,凡有诗作传世的,莫不如此。下面是王重阳的一首《无题》诗 弃了惺惺学得痴,到无为处无不为。 眼前世事只如此,耳畔风雷迥不知。 两脚任从行处去,一灵常与气相随。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的本土文化互相渗透,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宝光寺是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之一,也是兼具早期佛寺与现代佛寺特色的寺院。本文以宝光寺为例,从寺院的布局入手,对汉传佛教与汉地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6.
禅宗视万法为空,一切本无自性,都不过是尘缘幻化,人生不必对生死贫富如此执着,而应该保持心境泰然潇洒轻松,以平常心境回归自然以达到"永恒"与"自然"的最高境界。禅陶追求的也正是永恒的形式与自然的艺术美,用中性的色彩,简单的造型,带来的虽不是瞬间的灿烂夺目,却能使人体味到恒久的韵味,于"平常"之中寻求永恒,再现自然。  相似文献   

17.
在商海,他是个成功者,是让无数人羡慕不已的百万富翁;而在婚姻中,他却是个失败的男人——自己深爱的妻子红杏出墙,而其情夫竟是个让人不齿的扒手!富翁痛定思痛,竟从"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俗话中"悟"出了"门道"。  相似文献   

18.
彭强 《老年人》2014,(9):39-40
正一句话,一本书,一段历史悬案,让千年古刹夹山寺法缘广结,蜚声海内外。夹山寺又名夹山灵泉禅院,在湖南常德石门县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唐咸通十一年(870),由临济宗高僧善会禅师带领僧众开山修建,迄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相传菩提达摩西来,发现华夏之人具大乘根性,于是传佛心印,授最上乘法。大乘佛法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本土化的汉传佛教——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时期来华,至唐代惠能六祖,禅  相似文献   

19.
初心是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初衷。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通过修心,通过内省自悟将自我价值与党员身份相结合,坚定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就要开展长期而广泛的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永葆"崇严尚实"的作风,在实践中锤炼升华。  相似文献   

20.
师傅的葫芦     
小和尚去见师傅。 "师傅!我时时打坐,常常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没有任何人能比。我如此用功,为什么就是无法通悟?" 老和尚拿出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小和尚:"去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通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