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早以管子、子产为代表的杰出历史人物在其著作中多次论及法治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法治思想萌芽的阶段。到了战国中期,以李悝、吴起、商鞅等为代表的法家革新派更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法治"主张,完善了我国古代的法治思想。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则被推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前人法治理论和经验,系统地提出"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将先秦的法治思想加以系统化。文章为更好地、更清楚地论述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将按照管子、商鞅、韩非子的顺序对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许星凯 《现代妇女》2013,(10):33-33
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助秦国统一六国,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本文从韩非子“势,,的思想出发,来讲“法”“术”“势”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国人,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一书十余万言,是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的成果.也是流传至今的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4.
曹婵 《现代交际》2011,(10):11-12
先秦两汉时期,儒家与法家在人性和政治方略上的分歧导致两家思想上的激烈冲突。同时,双方在历史发展、学术思想以及官僚体系和帝王政治中又逐步体现出整合的趋势。儒法两家思想的斗争、对立与整合,不仅引起古代思想、法律、制度及政治策略的巨大变革,也为儒法国家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以德去刑"和"以刑去刑"就是极具争辩意义的话题,在治国策略上应该采取德治以减少犯罪还是重视严刑酷律的惩戒作用?本文分别从先秦时期的儒家"以德去刑"和法家"以刑去刑"思想角度分析两者得失,再结合我国法治社会现状以提出治国的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治与人的关系是政治学经典问题,也是当今时代面临的国家治理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中国传统智慧中汲取营养,本文通过对先秦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研究中探讨政治与人的关系,分别得出儒家臣民观,法家公民观和道家市民观的结论,并挖掘其中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是一个以"礼"、"法"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先秦文化生成时期的一个思想精粹。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仍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国思想家荀子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所著《郁离子》以"稽考先王之典,以待王者之兴"为追求的目标,其作为寓言体文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郁离子》中《楚王好祥》有珍贵的荀子史料,虽为寓言,但内涵丰富;与荀子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后,可见刘伯温对于荀子理解之深切,用心之良苦。明清以来,荀子之所以越来越成为儒家道统"孔孟"之后不可或缺的圣人,刘伯温塑造的荀子寓言形象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先秦汉语中,弔、淑、俶、叔四字形体相近,读音相关,意义相互交错。王力《同源字典》认为:弔,淑,俶同源。《汉语大字典》人部俶字下按:"金文‘俶’、‘叔’、‘弔’同字。"本文从字形、意义来源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淑、俶、叔三字同源,弔字与以上三字并不是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是中华人文价值初现雏形的时期,流派繁多,学说杂陈.其中不乏对经济哲学有见解的论述,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等,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哲学中几个主要流派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经济哲学思想的分析,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哲学思想,探究其精神内蕴,发掘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作品,其思想内容以说服"人主"为主要目的,对说服性人际传播理论及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概括。以说服行为的过程为参照,《鬼谷子》的说服性人际传播理论以"捭阖"为总纲,大致呈现"前期准备-试探内情-取得信任-揣摩欲求-言语说服-谋略说服"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2.
喻中 《国学学刊》2022,(3):40-48+139
在重新认识法家的进程中,有必要着眼于法家的古今之变,比较新旧法家之异同。从相同或相似、相近的方面来看,新旧法家都追求国家富强,希望在列国竞争的格局中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安全;都注重政治整合,以保障国家的政治中枢对国家内部各种资源的调配与控制;都偏好以法治国,要求通过法的创立及实施,以保障国家主导的核心目标或中心任务。新旧法家之异主要体现在:它们分别回应的新旧战国格局不同,新法家是新战国的产物,旧法家是旧战国的产物;它们分别吸取的思想资源不同,就新法家的思想资源来看,来自西方的国家主义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旧法家的思想资源主要出于华夏固有的、特别是殷商以降的思想传统;它们分别依赖的经济基础不同,新法家是工商经济及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物,旧法家是农耕经济及农耕生产方式的产物,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基础分别支撑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新法家与旧法家。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先秦思想史上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一位思想家。"性恶论"是荀子独具特色的思想,其所有理论都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教化,学习积累德性以达到"圣人之善";在义利观上,他从现实的角度引导人们在"好利"与"好义"之间权衡;提倡隆礼重法和德治法治相结合,关切百姓的合理需求。总体来说,荀子伦理思想还是强调"礼义"的教化。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思想史上,子夏绝对算是一位承前启下的重要政治思想家和儒家教育家.子夏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而且他的学说思想还结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打破学派门户之见,儒法兼容,成为春秋战国之际由儒学礼治思想过渡到法家政术思想的枢纽人物.  相似文献   

15.
为平乱世,商鞅变法,而被后世颂赞"秦盛始强"。笔者并不否认《商君书》对于后世法治影响之方面,然而,对于《更法》和《开塞》两篇中的思想被解读为"法律应该随时代而进化"不予认同。笔者仔细梳理《商君书》中的有关法律思想,认为《商君书》中的变法思想实为法之僵化,通过对法之僵化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得出律法之变不在于形式,而应追求法的正当性价值,否则仅以形式与数量为表征的立法只会进一步地阻碍和困扰人类法律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通过对宋代山水画作品《寒林平野图》《溪山行旅图》及《早春图》的鉴赏与分析,阐述了宋代画家李成独具一格的北派山水及其磅礴雄壮、意境深远的风格;范宽关中山水的面貌及其峰峦浑厚、势壮雄强的意境表达;郭熙山水画秀润、苍劲、厚重的面貌及其"可居、可游"的绘画思想。研究宋代山水画的写实性,对于今后的山水画创新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薛涌先生为他的新作《学而时习之》所作的长篇序言,分别由《社会学家茶座》、《南方周末》刊出。由薛文我们得知,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几千年来的文化人,或说知识分子们的思想精神资源一直都是有问题的,诸如什么“民本”思想啦、什么“家国天下”之情怀啦、什么鲁迅的《阿Q正传》与国民性改造啦,其实统统都不脱韩非子的“法术之士”框架,不过是一以贯之的“赤裸裸的权力游戏”的另一面而已。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很讲究养生坐功,如宋代"二十四节气导引术""钟离八段锦""十二段锦"等功法,都是以坐势为主要特点,加入导引、吐纳、按摩等方法,从而达到调养身心的目的。掌握三个技巧,可以实现坐着养生。凫(音同浮)浴是汉代《引书》中记载的导引法。凫,指水鸟。做法:坐在凳子上,两手在身后交叉,掌心相对,两臂尽量向身体后方  相似文献   

19.
正战国时代风云激荡、群雄逐鹿、弱肉强食。各种思想、言论相互碰撞激发,各位说客、游士唇枪舌剑、百家争鸣,由此"纵横之术"名扬内外。而如此精彩的外交沟通说服之术得以流传,无疑归功于两本"教科书":作为理论指导的《鬼谷子》和作为案例库的《战国策》。笔者很惭愧自己只读了两本书的部分内容(主要是《战国策》的前七篇,结合《鬼谷子》相关篇章),而且也缺乏对当时历史背景知识的积淀,所以所得的结论可能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理解演绎也可能趋于片面,不够深入。笔者尽其所能,试着去剖析、发现《战国策》中的每个精彩故事中的公关思想与技巧。几经斟酌,我最后选定并根据  相似文献   

20.
"而"字在先秦文献中使用广泛且用法复杂。以《诗经》和《孟子》中"而"字用例作为研究材料,对"而"字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定性、定量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诗经》和《孟子》中的"而"字用法的异同,并结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对连词"而"的性质、"名而动"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而"的语法性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