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姚巍 《现代交际》2012,(1):236-237
自发特质推理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主要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对其的影响。文章就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的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主要通过它对自发特质推理的阻碍作用体现出来,而没有体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展变迁的大众媒介,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解读和传播也日益达成一个共识,如“70后”、“80后”、“90后”等一系列代表代际差异的名词划分,使得代际问题从社会现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学术议题。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代际问题的提出、代际特征个性和共性的描述等方面,而代际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探讨,将是今后研究中需要不断完善的部分。研究发现,“80后”被试在外显和内隐态度上出现了分离,被试在外显报告中表现出了对“90后”的积极偏好的显著倾向,在IAT实验中对“70后”的评价要比“90后”更加积极.由此为积极情境线索的反刻板印象想象实验提供了可以降低被试内隐代际刻板印象的IAT效应理论依据。分析代际刻板现象的形成机制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青年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增进代际间的理解和沟通,消除代际刻板印象和偏见,从而构建有利于青年身心发展的包容性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刻板印象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都有有关刻板印象的影响的研究,如品牌,性别等。但是关于产地刻板印象的研究较少。利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内蒙古民族大学60名同学进行测量,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巧克力产地的刻板印象是否会对对巧克力味觉判断产生影响。得出结论:81.7%的大学生对巧克力存在产地刻板印象;巧克力产地刻板印象对大学生巧克力味觉判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刻板印象及刻板印象威胁的内涵出发,对刻板印象威胁在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对刻板印象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教学过程中有效抵御刻板印象威胁所带来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本不仅起着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还隐含了政治、社会以及道德价值观念等信息。这些隐藏在英语课本中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英语课本中的性格刻板印象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中一年级外研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中的第二单元,找出其中所含的刻板信息,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找出隐含的一些关于性别的负面的刻板印象对学生造成的潜在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以减弱该方面所产生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研究诞生以来,针对该群体的负面评价一直没有中断。有学者因此提出“独生子女神话”一词来专指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实证数据证实独生子女刻板印象是否客观存在。本研究以上海为例探索了中国城市居民对独生子女群体的普遍印象,证实了该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研究通过形容词自由联想法和社区调查获取了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12个高频形容词,其中积极形容词3个和消极形容词9个。在1088份拥有9—18岁子女的父母问卷中,分值最高的5个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形容词分别为“依赖”、“任性”、“娇惯”、“自我中心”和“爱发脾气”,均为消极意义。数据表明,在与独生子女有直接接触的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各种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差异,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会因为受到所处文化背景的影响,继而产生一些刻板印象。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随着对其他文化了解的不断深入,刻板印象会被强化或者弱化,从而导致一些误会的产生。以电影《绿皮书》为例,从两名主角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身看法的角度,分析不同种族之间所产生的刻板印象及其原因,讨论刻板印象带来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家茶座》2009,(1):149-149
韦明铧先生的新著《水土一方——浊世苍生续写》于2009年1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字。此前,韦明铧先生曾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浊世苍生》,对京油子、卫嘴子、四川袍哥、江阴强盗、湖北九头鸟、顺德十姊妹等南北地域人群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残疾污名是针对残疾人负面的刻板印象而引发的偏见和歧视,其消极影响渗透残疾人个人生活和社会参与的诸多方面。现有研究对其成因的解释越来越注重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公众污名和自我感知污名是污名测量的主要内容,使用的方法以外显态度测量和内隐社会认知方法为主。当下残疾污名干预的研究主要围绕增加群际接触来改变公众对残疾群体的偏见,采用积极心理干预改变个体自我认知,通过融合教育塑造包容、共享的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未来研究可以围绕污名影响的保护机制、残疾人内化污名的差异、残疾污名测量的优化、污名干预效果的评估及干预方式的改进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性别心理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艺  刘建政 《职业时空》2009,5(8):147-148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其独特的群体特征以及发展的显性化态势,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从性别心理视角探讨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分析性别刻板印象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就业环境与自身心理结构的影响,认为人类认知领域的革新——重构新型性别文化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将产生积极与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人们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来,反映婚外情第三者的影视剧频繁的登上荧屏,"小三"这个词语表达出了人们对他的厌恶。实际上,人们对于第三者的刻板印象大多就是来自影视剧的灌输,使得人们认为造成婚姻破裂的罪魁祸事就是第三者。本文就人们对第三者的刻板印象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和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第三者。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形象,是指旅游地外部公众,主要是旅游者对旅游地总体的、抽象的认识和评价,是对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信息感知而形成的一种印象。根据旅游者的感知,结合地域特异及地域等级规律,旅游地形象感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可  相似文献   

13.
吕邈  任明明 《现代妇女》2013,(11):23-23
个体的自动化加工过程可被控制已被研究证明,但并未有确切的解释机制。现有注意参与到认知控制的监控加工的系列假设.这些假设在刻板印象抑制领域被多位学者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研究方法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体系和范式。文章介绍了新近的内隐攻击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关实证研究,并在分析其研究范式的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之上对内隐攻击性研究方法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贵州,去看望大山里的孩子和留守儿童,在见到他们之后,我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他们的成长,以及他们的世界,而不只是将留守儿童局限在刻板印象里。  相似文献   

16.
任朝科 《职业时空》2014,(12):120-122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 A T)和症状自评量表(S C L-9 0)对廊坊师范学院大学新生内隐自尊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大学新生内隐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2)大学新生内隐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3)大学新生在人际敏感、焦虑、攻击等心理方面存在问题;(4)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中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攻击性等个别因子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富二代"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使社会大众对"富二代"群体产生了刻板印象,炫富、飙车、打人成为和谐、经济的良性运行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本研究通过借助相关理论基础,对"富二代"炫富行为进行客观分析,进而从加强"富二代"教育和塑造良好社会风气角度提出引导"富二代"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有引导儿童形成社会性别意识及性别平等意识的功能,虽然经过了几轮教材改革,但语文教材中仍存在着性别刻板和隐性的性别歧视问题,以语文五、六年级教材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人物形象所占比重远高于女性;男性的职业涉及政治、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女性以服务类为主;男性多表现出独立、坚强等品质,女性多为柔弱和温情。为减少性别的刻板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编者应合理编排教材中男女性别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渗透性别平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游戏亚文化中,女性逐渐成为我国游戏市场重要的消费群体。以女性玩家为目标受众群体,设计、研发和运营的女性向游戏受到了女性消费市场的欢迎。目前国产女性向游戏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起步阶段与成熟阶段,通过对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游戏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从外形、性格、能力、社会身份四个维度归纳出不同阶段下国产女性向游戏所塑造的女性角色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随着国产女性向游戏的发展,其女性角色形象塑造呈现出从单一化、刻板化转向多元化、立体化的进步趋势,丰富和重构了以往游戏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对父权话语与男权文化提出了反抗。然而,现阶段女性向游戏对男性凝视和传统女性刻板印象的解构是初步且不完整的,它是对男权文化主导下的性别二元对立模式的一种协商式抵抗。  相似文献   

20.
王欣 《现代交际》2011,(9):90-90
本文通过对《江格尔》中女性形象的分类讨论,探究蒙古族社会生活中女性的角色扮演和社会地位,依据社会性别理论,管窥史诗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运用性别刻板印象理论解释男女性别的不平等性,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